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有较完备的规定。总体而言,涉外遗嘱继承关系中不同情形下的冲突规范适用有四种模型,将其与我国司法实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实践中仍存在误用的情形,反映出人们对国际私法理论的误解。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适用冲突规范,以解决相关的涉外民事争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依赖的不断加深和涉外民商事交往的频繁发生,自然人的跨国流动,涉外非婚同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涉外非婚同居是一种带有身份性质的民事关系。根据“自体法”在涉外合同和涉外侵权法律选择方面的运用,涉外非婚同居财产关系的“自体法”应当这样表述:涉外非婚同居应首先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未选择法律时应当适用当事人的同居地法或者共同的国籍国家的法律;上述法律不得违反法院地国家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胡炜 《求索》2010,(3):145-147
当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经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议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工作也即将开始。定性问题是国际私法的基本问题,也是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前提。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中定性错误时有发生,深入研究定性问题并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定性条款进行设计和论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意思自治原则加以重点规定,一方面大量扩张意思自治原则适用范围,另一方面又通过“直接适用的法”、弱者利益保护等原则对其加以限制,充分体现其二维性.这种二维性的价值根源正是当代国际私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所致.然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与《民法通则》、《继承法》中相关条文的协调问题、“直接适用的法”总括性规定问题以及具体把握意思自治原则适用范围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增加了意思自治原则二维性实现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0年10月28日  相似文献   

7.
一、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修正案(草案)》 二、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草案)》 三、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草案)》  相似文献   

8.
一、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 二、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草案)》 三、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  相似文献   

9.
《就业与保障》2014,(6):5-5
小保:我市某外国语学校,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前不久聘用了一名外籍教师。并与其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履行了一年因他的就业证到期办不了延续手续,学校欲与他解除劳动合同。可他申请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他的主张能否得到法律支持?小明小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劳动合同法》对外籍劳动者,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区、市)、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法学教学研究机构征求意见。中国人大网站全文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分别听取了法院系统、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看点     
《中国人大》2010,(20):4-4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举行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会议继续审议社会保险法草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草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代表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审议车船税法草案等。  相似文献   

12.
欧阳澍  ;吴大华 《求索》2008,(3):152-153
1991年,我国颁布了新的民事诉讼法,该法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这是民诉法关于民事检察监督的宪法表述,它说明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实施监督不仅得到了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确认,也得到了民事诉讼法的确认。但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理论界对其存在争议等原因,民事检察监督在现实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拟对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进行考察,从理论和制度构建两个方面理顺各种关系,清除法制运行中的障碍,确立其原则,并对该制度的完善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妮娜 《求索》2010,(2):121-123
关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这一点,我国学界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对“涉外”二字进行考量时,理论界仍存在“广义涉外说”与“狭义涉外说”之争。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现行司法解释沿用了移植于前苏联的“法律关系三要件说”标准,但是随着对外经济交往形势的发展,有些法院对该司法解释标准进行了突破性的适用,大部分法院却还是墨守成规,导致客观上法院对同一标准的把握宽严不一。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部署,2010年将进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甚至审议工作,立法者应以此为契机,在条文中科学界定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冲突法中侵权法律适用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冲突法重述》和《第二次冲突法重述》采用了不同的法律选择方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美国冲突法的理论基础与价值理念的不同。本文对美国冲突法涉外侵权的法律适用从具体法律适用、理论基础及价值取向的角度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其与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比较研究,讨论了美国冲突法侵权法律适用的演进对我国涉外侵权法律适用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直接适用的法”是从国际私法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对“直接适用的法”的定义进行重新界定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适用的法”与国际私法中的其他相关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2011年4月1日开始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在我国首次确立了“直接适用的法”制度,对该规定的性质、强制性规范的识别以及“直接适用的法”与意思自治、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关系都应当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0月25日下午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草案已经比较成熟,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请本次会议表决通过。同时,有的常委委员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法律委员会于10月26日下午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委员的审议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审议。最高人民法院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法律委员会认为,草案是可行的,同时提出以下主要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7.
杜承秀 《前沿》2007,(4):112-116
法理上分析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是正确构建该类案件处理机制的前提,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应定位为两大争议在法律事实上有一定的关联,处理结果互为因果关系或者互为前提条件的一种案件形式且不以相互影响为必要;交叉案件可类型化为以民事争议为主涉及行政争议的交叉案件、以行政争议为主涉及民事争议的交叉案件、民事与行政争议并重且存在法律事实关联但判决结果相互不影响的案件三种;交叉案件的正确解决应当充分考虑两种诉讼机制的特征、诉讼目的及价值功能、司法权的性质等出发点,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宪政体制,适当借鉴域外经验构建该类案件的妥当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法典化是国际私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与实施是国际私法立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该法无论在立法方式上,还是在立法内容上,都与传统的相关立法不同,尤其在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以及保护弱者利益原则这三大原则的采用上,独树一帜,同时亦引发了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9.
朱辉 《人民论坛》2014,(11):100-102
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存在行政和民事两种不同类型的争议,且行政争议解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民事争议.在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的情况下,许多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陷入无休止的诉讼循环怪圈.调解与判决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矛盾的最终化解.在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中引入全方位的调解制度将有助于当事人服判息诉,实现一案调解、解决两案的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20.
论涉外民事案件当事人法律规避行为的效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涉外民事案件当事人法律规避行为的效力问题□郭丽红涉外民事领域里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人为地变更冲突规范所规定的连接因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准据法,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行为。有些学者又称这种行为是“诈欺规避”、“窃法作弊”或“钻法律的空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