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贫困化理论的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历来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集中攻击的一个目标。美国经济学者萨缪尔森所著《经济学》一书在《马克思主义的危机》那一小节里妄图证明,使马克思主义发生“危机”的正是其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错误”理论。他写道:“在1900年,《资本论》在1867年出版后的三分之一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些热中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为了动摇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从理论上集中攻击马克思主义。他们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极力散布什么马克思主义不过是“19世纪的一种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历史和现实真的像他们说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吗?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辨清的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创立一百多年来,对他报以偏见和反对的人并没有驳倒他,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失败论”并没证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失败,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失败论”者的失败。马克思主义成功地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并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愈来愈强和愈来愈广的影响力 西方无产阶级思想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所经历的历史演变过程就是证明,任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采取冷默、蔑视或转为公开歪曲、攻击的态度都不可能阻挡马克思主义更为强劲、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和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我们之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被实践所检验过的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外来文化论”、“实践否定论”、“非学术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它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存在的“一脉相承的统一”的关系,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连续性。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主要流行于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欧美国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莱斯、加拿大的阿格尔和意大利的卡斯泰丽娜等。他们认为,马克思是个“重点剖析和驳斥牛顿科学原理的唯物主义者”,只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承认存在偶然性和机遇”。他虽然也说过“资本主义农业的进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之一。它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探索解决危机的途径。这对我们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保护生态环境、确立新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它把生态危机看作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把人与自然的矛盾看成资本主义的更为基本、更为主要的矛盾,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它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性质,缺乏切实可行的实际方案。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哲学自身及哲学与生活实践的矛盾的自我反省、批判和超越的自觉。“问题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那里是非常明确和自觉的, 它内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批判本性之中。对“问题意识”的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问题意识”的自觉, 其实质是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神圣化、绝对化、教条化、全知全能化的警惕, 因而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动力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法国实际上是后马克思主义生成的大本营。1956年苏共“二十大”和“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之后,法国思想界十分活跃,除了原有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外,不仅出现了所谓“反叛性”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还出现了“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些或多或少与马克思主义相左的“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下流行的“后马克思主义”的前史。  相似文献   

10.
有的论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并不客观存在,所以它就不存在发展问题。”(《学术季刊》1989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反思》)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存在与产生等问题提出论证。一,客观存在有“马克思主义法学”论著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并不客观存在”的主要理由是: (一)1842——1844年期间,“马克思完成了从黑格尔的哲学向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政治立场的根本转变。但是,仍然没有摆脱旧哲学的影响,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国家理论之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在国家理论上的共识和分歧。在国家的产生上 ,诺思对国家模型的构造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分析之上的 ,具有深厚的唯物主义基础 ;在对国家职能的认识上 ,诺思在暴力潜能、统治阶级利益的至上性、国家的暴力潜能和“诺思悖论”这四个方面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的一种归纳或展开。在两者的分歧方面 ,指出了诺思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攻击及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归结于“暴力论”或“掠夺论”的错误 ,并简要总结了诺思国家理论的五个方面的不足 ,这正是与马克思主义者国家理论的分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一个重要的哲学及社会科学流派。它主要指本世纪20年代以来,以欧洲一些国家的思想家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潮。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为将这些思想家与列宁主义相区别,遂把它们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总体特征之一,是其理论和学说具有浓重的美学色彩,这使它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建80周年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在“5·31”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力量源泉。因此,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它的科学内涵,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正确回答时代课题、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向世人展示了它善于准确把握时代课题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在“5·31”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力量源泉。因此,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它的科学内涵,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15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正确回答时代课题,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向世人展示了它善于准确把握时代课题的鲜明特征。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迫切要求有科学的理论来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诞生于150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但是在当代,苏东剧变、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际遇,面临着危机和挑战。而危机和边缘化并不意味着“终结”和“过时”,客观地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境遇,科学地考察它的当代出场路径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去应用它,才能实现其“伟大认识工具”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围绕时代主题,成为时代精神,才能完成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神圣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两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当代中国的马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同于狭义马克思主义和广义马克思主义,可称为第三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其科学内涵是马列学说中的普遍真理,其外延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展开而来的基本原理。此即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之“脉”。必须坚持此“脉”的理由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和现实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与时俱进,其原因在于:实践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存在错误,人们的认识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的理论品格,需要全面而辩证地把握它们。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转化为方法和价值取向。判断坚持还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标准,就是看它是遵循还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即是否在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规律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是人民群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在它指导下实践的进展——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程美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和发展。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领导力量的成熟中国共产党诞生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人们对之了解极为微薄的时...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在十六大报告中又把与时俱进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在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组成部分。可见,与时俱进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某个个别原理,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安身立命之本,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本质特征,一旦丧失了它,马克思主义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了。一、与时俱进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突出地提了出来,强调解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在与时代课题的回应与超越的互动关系中实现“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内在发展机制,又是维护、体现和完善它的本性的内在需要;“三个代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因其能够更精确、更深刻地从理论上表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未来走势,因而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际上就是以“三个代表”作为时代旗帜,导引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向深层推进并赢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