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淮法治》2011,(10):9-10
在分析促使物价上涨的各种因素之后,我们期望能找到稳定物价的“牛鼻子”,稳物价保民生  相似文献   

2.
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
四月的三秦大地,到处春意盎然。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调研,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国民增收”到“保障性住房”、“稳定物价”、“教改”、“医改”、“户籍改革”、“城市病”、“食品安全”、“养老保险”……2010年,中国民生“关键词”折射出以人为本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2,(2):10-10
2012年的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词:稳定运行、调整结构、保障民生、体制攻坚。从经济运行来看,“稳增长、抑通胀”是两个突出的关注点。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要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GDP增长月标,稳定增长是重要的宏观经济举措。  相似文献   

6.
5月23—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组长俞正声在新疆考察调研。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新疆T作座谈会精神,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新疆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扎实做好稳疆兴疆的各项工作,在发展经济中着力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正>法发〔2022〕36号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坚持突出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基础。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就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服务保障稳就业大局,提出如下意见。一、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民生问题也日益凸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党的工作重点。本文指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是要认清民生问题涵义和本质。  相似文献   

9.
枝枝叶叶,关系民生;字字句句,温暖民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关切贯穿始终。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们就此展开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听着好,更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国经济总体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但经济运行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同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近年来,伴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日益深化,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新职业新岗位持续涌现,带动就业多样化、从业者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为稳就业提供了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11,(10):11-12
在各项稳定物价的措施中。法律保障无疑是一颖“定心丸”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政治主张,也是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发展和谐社会的重点就是要关注民生,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定、团结,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本文从教育、就业、分配及社会保障四方面对民生进行讨论,以此来证明它们对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民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解决好民生的问题就能更好的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孙洁 《行政与法》2022,(11):1-7
“十四五”时期,民生建设目标由保障和改善民生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意味着新的发展阶段民生建设有了新的内涵。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一个层次不断提升、内容不断拓展、越来越强调客观获得与主观感受相统一的过程。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要在深刻把握人民生活品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民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民生建设的创新方向——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良性循环;科学分析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变化;强化社会共同体意识,稳步推进利益让渡;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社会合作效能。  相似文献   

15.
民生法治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法治作为一种根本治国方略,对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社会、政治需求,又能在哪些方面给予足够的制度回应?民生法治论与民主法治论是相互协调一致的。民生与民主并不矛盾,相反,要想真正保障民生,必须通过民主的渠道。正如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所说:不能认为  相似文献   

16.
从2002年兴起的民生新闻热延续至今,对民生新闻的赞扬和批判声不绝于耳,许多业内人士都将民生新闻纳入研究范围。民生新闻从最初的繁荣到弊端逐渐暴露,再到现今的激进改革,呈现着一种新闻体裁的生命历程。民生新闻要想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品质提升。在题材选择上,内容琐碎、低俗,在调整中出现的内容泛化、定位模糊的现象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民生新闻从业者应跳出对“民生”概念的狭隘理解,在将题材推广和延伸的同时从多元中寻求倾向性,将公共新闻亲民化,同时不忘坚守媒体舆论监督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切入点,把服务民生作为第一检察要务是检察工作现阶段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检察权在和谐社会语境下保障民生新途径上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从行政执法视角探寻民生之路,是行政执法者研究民生和提供解决民生问题方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民生得以捍卫、保障的重要途径。民生导向下的行政执法理念,就是要把服务民生贯穿于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有效维护广大老百姓的权利,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树立行政执法理念的关键在于以民生为导向,树立民本理念,坚持以民为本;树立法治理念,实行依法治国;树立和谐理念,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正>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国有企业改革基础领域首席专家张文魁认为:稳健的经济增长对中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在变局中寻找政策智慧。稳增长与善治《检察风云》:作为经济学家,对于中央提出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您是如何理解的?  相似文献   

20.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促进就业创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新增就业累计达250.35万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到27.3%和38.3%。就业质量稳中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比2009年增长76%,3次提高全省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