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爱民 《青年论坛》2010,(4):133-136
语言是一个负载信息的符号系统,交际是一个信息在交际者之间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信息的共享是交际活动的目的,信息的互动是交际活动的本质,语言的运用是交际的主要形式。“情感过滤”是一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和信息输入、输出产生的影响。学习动机、语言焦虑、语言态度、自我意象、自信心和移情等是造成“情感过滤”的主要因素,关注交际意义而非形式、关注交际情境、实现可理解性信息输入是降低“情感过滤”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田志华 《前沿》2012,(19):199-200
在日常语言交际活动以及非语言交际活动中,由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所导致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使用的差异现象值得关注,尤其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下,这种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日汉对比的研究方法,以日语和汉语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例子为佐证,说明男性和女性的交际差异,并尝试讨论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彝族非语言交际习俗是彝族民俗语言的一种形态。在社会交际活动中,非语言交际方式虽然不能与语言等量齐观,但它以自己独特的作用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语言重要交际工具之一。在彝族社会传承文化中,非语言习俗的丰富多姿及其特殊作用,是有声语言难以取代的。这里,我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谈谈彝族非语言交际的身势体态语习俗,标志语习俗和非语言的声音交际习俗。  相似文献   

4.
交际信息的载体包括言语交际符号和非言语交际符号,副语言是言语交际符号以外的符号形式,它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成语里大量描写副语言的词条,足以说明副语言习俗是在有声语言基础上得以广泛运用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而成的。在汉语成语里,副语言展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即丰富的内涵与细腻的描写;传承的习俗和厚重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使用能力是在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交互式任务型教学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形成动态、开放的情境语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语言学习的交际原则,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师生间,学习者间的交际活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双方综合应用各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从而实现教和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自我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学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界受到颇多的关注。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自我观,文化自我观影响语言活动。中美文化自我观比较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引入交际理念的新型“听说课”,在保留传统教学法语言知识系统性优点的同时,以积累语言知识为基础,积极组织多处课堂交际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活动中,在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的同时,将强化听、说两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交际语言学研究社会交往活动中人类的语言运用、语言才能的表现及其效果 ,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交际语言学研究语言运用 ,要借鉴和吸纳语用学、语体学、修辞学、语境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形成相对独立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构成系统 ,即口语表达活动的主体、口语交际的环境、口语交流的程序、口语表达的技法和口语表达效果的评判等五大系统。研究它们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制约与影响 ,并据此总结出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原则和规律 ,便可以建构交际语言学体系。一 口语交际主体系统口语交际活动主体包括表达…  相似文献   

9.
英文影视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者通过影片中的情景提示 ,进一步理解语音、语调及语速的隐含意义 ,理解词句的文化内涵 ,了解社会及宗教对语言的影响 ,了解不同民族非语言活动在交际中的作用。笔者认为英文影视为学习者提供了英语民族如何进行交际的真实情景和鲜活的语言 ,同时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自然情景。它是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交际中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非语言交际融为一体 ,不可分割。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表达一致时 ,交际效用呈最大规律 ;两者不一致或相互否定时 ,交际效用呈递减规律 ,甚至抵消 ;遇到交际障碍时 ,非语言交际起修补作用。跨文化交际目标是交际经济化、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刘宇容 《前沿》2006,(6):224-227
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大途径。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着重阐述非语言行为障碍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提高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结合广告营销学、心理学理论,主要探讨了审讯交际活动的特殊性、纠结及感化原则,指出感化原则是审讯活动中应贯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索取型审讯向交换型审讯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雷超 《前沿》2012,(8):131-132
翻译既是跨语言又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受着语言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翻译是一种有限度的活动,不可译现象是翻译活动本身无法突破的,可译度受着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制约。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的限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译度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李荧 《青年论坛》2002,10(2):92-9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许多就表现在语言交际中。因此 ,在外语教学中 ,不仅要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培养交际能力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高凤霞 《学习与实践》2006,(11):139-143
非语言交际行为传达的信息是语言交际行为所不能替代的,它具有鲜明性、隐含性、普遍性、辅助性和原始性。本文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基本概念,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口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但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口译活动流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在口译的源语与译入语中,译者必须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性,正确的传递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内涵。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解读与其对应的文化障碍,探究英汉口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常云 《前沿》1997,(10)
一、心理语言学的产生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借助于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人还借助于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的心理本质不同于动物的心理,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有语言。而且,人类特有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是和人脑的语言功能分不开的。语言是如此重要,自然引起了人们研究语言的兴趣,但当人们一旦深入其中,不仅大吃一惊:“语言是如此复杂,人们的言语活动更是复杂无比。”①大多数中国人能自如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能够说…  相似文献   

18.
杨天地 《前沿》2013,(18):141-142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当前已引起跨文化交际学界的广泛关注。非语言交际主要分为四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本文主要从对待拥挤的态度、近体距离及领地观念三个方面探讨中英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环境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4,(7):92-93
刘敏、张伶俐在《理论月刊》2013年第12期撰文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翻译实践遭遇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时,就产生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及文化的不可译性。作为不可译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对于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的语义和文化特色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详细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化不可译性的根源及种类,并达到等值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性别身份在社会语言中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语言研究存在两元论和多元论之争,建构论属于后者,它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新思潮,其基本观点是性别语言是在交际活动中建构的,它不是事先存在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本文运用功能分析法对语言进行研究,揭示出性别身份在社会语言中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