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是民族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民族责任意识、民族文化意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研究和把握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遇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对策来回应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各民族的精英,对民族群众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具有强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维护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并借助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示范效应,引导本民族群众正确树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3.
吴韩青 《世纪桥》2011,(23):76-7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球化所引发的人们生存方式的变迁、不同文化的渗透、国家治理的改革,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冲击。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外环境、主要内容和实践过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关乎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对国家的认同关乎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安全稳定。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既要重视民族认同更要注重国家认同。通过调查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情况,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宏观和微观的国家认同状况都较好,但是国家认同中存在着公民身份自评较差和冲动性的民族情感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基本现状,是开展国家观、民族观教育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调查研究,结合不同民族差异性比较,提出了加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亚平 《党史文苑》2012,(16):74-75
加强和改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党员是当代大学生的中坚,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脊梁。在高校中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强能力的学生党员队伍,事关民族的振兴,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国家认同教育,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祖国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对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姜晗  徐永军 《世纪桥》2024,(2):100-10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实现发展进步的强劲力量,是对自身独特文化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中国青年作为新时代最具活力的人群,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民族复兴重任。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对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着眼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同时揭示当前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以期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时代责任感,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建设和中华文化传承必然的生力军,因而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从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加强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成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盛衰。平庸性目标取向障碍、应试性学习障碍、虚假性学风障碍是目前大学生自主创新所遭遇到的主要障碍。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克服目前大学生自主创新所遭遇到的主要障碍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继续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中积淀下来的、支持和维系该民族生存发展的心理和人格力量。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真挚情感、团结统一的民族意识、爱好和平的宽宏胸襟、勤劳勇敢的高尚品格和自强不息的不屈意志。  相似文献   

13.
曾熙 《世纪桥》2007,(10):92-92,94
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大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6,(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兴国之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也影响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倡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的研究也是及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顶梁柱。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开创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顶梁柱。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开创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政治力量。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重大机遇和巨大挑战。只有理清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关系,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调动与学生教育紧密相关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充分认识它们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使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民族精神,为理想信念和国家民族发展奋斗。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不断侵蚀我国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使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国家希望和民族的未来的大学生是受"西化"的最大群体,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和未来新文化的创造者。大学生群体对迷信的看法和态度,不仅可以反映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否,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昭示我们民族的未来。为此,我们针对大学生群体对迷信现象的态度在河南省驻马店、南阳等地高校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