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护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根 《实践》2008,(10):48-49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也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在这历史性的文化变迁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2.
国家与社会:政治文化研究的另一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社会"是解读政治文化的一个新范式.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的模式和结构,不仅决定着政治文化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嬗变历程.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古代、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不断变迁,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主题也在发生相应的偏移.公民社会代表着一种特殊类型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结构,它的发展提升了公民的主体地位,夯实了法治的非制度要素,催生了政治文化在心理层面上的成熟,从而积极地推动了现代西方政治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应更多关注政治文化的深层机制及社会根基,促进国家与社会的竞争与合作,构架良性互动与双赢机制,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 《探索》2004,(3):114-116
把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已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带来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变迁也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在如何正确处理旅游业带来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关系中出现的一些误区 ,本文分析并认为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不应该是相悖的而应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味盲目开发和一味强求保护都不可取。如何互相促进 ,文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开埠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福州的社会风俗也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文章从西方物资文明输入与衣食住行习俗的变化,社会变革对风俗的影响,宗教与社会风俗的演变,传统陋俗的改变等方面探讨这一时期福州社会风俗面貌。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探讨近代社会风俗演变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传统与现代、宗教与社会风俗变迁、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国家政权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结构变迁、公民法律精神和独立、自由、平等意识的培育、政治文化改造是一个过程,应在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文化结构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因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引起的文化重组现象 ,认为在当代中国文化的重组过程中 ,应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萍 《实事求是》2006,(6):52-56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是物质特征弱化和精神特征强化并存,民族文化处于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阶段。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疆少数民族的内在需要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他们脱离自己熟悉的母体文化来到一个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环境中,跨文化适应便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近些年,多元文化教育被广泛地运用到学校教育中,以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针对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现状,有必要借鉴多元文化教育的最新成果,提高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功能主要是其社会功能,而文化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这一社会公共产品的“社会净收益”上。和谐社会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然要求具有巨大“社会净收益”的先进文化作为支撑。要不断充实先进文化的市场经济创新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功能主要是其社会功能,而文化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这一社会公共产品的"社会净收益"上.和谐社会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然要求具有巨大"社会净收益"的先进文化作为支撑.要不断充实先进文化的市场经济创新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是与那些接壤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资源。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既要实现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多元、保护平等、包容差异",又要促成主流文化增强对非主流文化的凝聚力与包容、认同和吸收,实现"促进一体"。加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立法,一方面要注意增强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吸纳能力、包容能力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与协调发展,还要注意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积极功能。建议制定《少数民族文化平等保护法》,其立法指导思想体现各族人民群众文化的相互尊重、平等多元、包容差异的原则。加强私法与公法两个层面的法律保护,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序科学高水平开发,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进文化保护与文化惠民工程,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文化惠民工程更是国家重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阿克苏地区自十一五规划开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新疆关于加强文化保护和文化惠民工程工作的有关精神,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在经济、民生、社会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文化是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式 ,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当前 ,我国行政文化正处于传统型与现代型的交替和融合时期 ,我国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的发展与重塑将经历一个过程 ,将在抗拒与变迁、变迁与整合的激烈震荡中发展。积极推进行政文化创新 ,构筑现代行政文化精神 ,主要包括行政观念文化创新、行政伦理文化创新和行政制度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4.
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家族观念等非正式制度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力但又经常被我们所忽略。探索非正式制度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变迁轨迹,将使国家的社会管理制度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公平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忽略社会公平而一味地提倡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观点有悖于科学发展观。在实施生态移民这一具有历史意义工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公平、不科学的现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急速变迁的信息社会,年轻一代拥有互联网技术利用等方面的优势,他们在流行文化、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上的话语权凸显。年长一代俨然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弱势群体",他们不得不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取。这种逆向的文化传承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修补代际之间的隔阂和鸿沟,也有益于营造一个和谐宽容的社会氛围。当然,文化的反向传承并非完全取代传统的传承方式,它并非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整个社会应该为文化反哺提供条件、搭建平台,以期形成代际协同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7,(4)
从政治整合视角梳理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变迁过程,阐述其与主流政治文化关系的两次重要变迁:由王朝国家时期的多元化一到民国时期的民族分离倾向,再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空前统一的转变。总体而言,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是一种和合相生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自然生成物,而是在国家不断进行政治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现阶段,受社会转型、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间出现了一定的张力。这需要党和国家借鉴历史上政治整合的经验,加强现阶段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建设,从而实现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的协同。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经历了"兴--衰--兴"的曲折发展过程,它并不完全与当代中国法制发展的兴衰同步,而有其自身规律.在某种程度上,现阶段中国重建人民陪审员制度更多的是从建立人民司法的政治大局考虑的,正像解放初期建立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为了打破旧的司法人员对审判的垄断一样,在新时期强调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兴的政治意义远远要大于解决诉累的意义.本文以新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变迁为视角,探索制约这种变迁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海洋 《新湘评论》2013,(22):24-25
春晚所走过的30年历史,正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的30年,也是我国社会文化走向多样化的过程。春晚主题的变迁,所体现的是我国社会文化的嬗变。据媒体报道,日前,冯小刚带领顾问团队已为马年央视春晚制订了大体框架,其中的一个主题是“致青春”。而此处的“致青春”与电影《致青春》有所不同,影片的“致青春”蕴含着的是浓浓的伤感意味,而春晚的“致青春”则着眼于过去那些闪亮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王海荣 《实践》2013,(8):52-53
人类文化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这种进化和发展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变迁是一切文化都必然遵循的发展规律,草原文化也不例外。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而发生的形态与结构的变化、载体与功能的转移及价值观念的更易,都表现为草原文化的变迁,并因此呈现出盛衰互见的发展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