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书杰 《法制博览》2013,(10):69-70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公司间相互担保的话题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中公司间相互担保现象的频繁发生,另一方源于在法律未对公司相互担保作出规定的背景下人们的无所适从。我国担保制度建立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然之举,但法律法规未对公司之间相互担保的社会现象作出相关规定。公司间相互担保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需要法律层面的规范文件出台,对公司间相互担保行为进行引导和规制。  相似文献   

3.
王守乾  王玉 《法制博览》2024,(11):118-120
公司是基本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参与者,由于其行为模式选择会对其他社会主体产生不容忽视的示范效应,所以立足于社会角色的定位,公司不仅应该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更重要的是成为社会规则的模范遵循者与优秀道德文化的引领者。而合规制度是各国法律制度效力外溢的主战场,即实施长臂管辖的核心制度依据,对规范公司合法合规经营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合规意识过于薄弱及合规文化熏陶不足,我国部分企业现已成为欧美国家及国际组织实施经济制裁甚至是刑事制裁的主要对象,此外我国还未针对公司合规要求颁布相应的基础性法律规定,由此造成相关企业不具备合理的抗辩理由。因此,无论是立足于国际竞争的层面还是立足于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层面,都必须高度重视公司合规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道德关系探讨贯穿于法哲学全局,也是法学界诸多专家学者一直探讨的重要命题。法律与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本文试从法律与道德的概念、区别、联系来探讨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公平性"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努力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它离不开作为和谐之"灵魂"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支撑,和谐的道德关系需要维护"道德公平性"。维护"道德公平性"就要做到:实现行使道德权利与履行道德义务的基本对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并达到利益和谐,消除个体与社会的对立并使两者保持良性互动。维护"道德公平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发展目标和必然要求,而且是它的伦理基础。从操作层面,必须建立一套包括引导、约束、奖惩、补偿四位一体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谢艳 《法制博览》2013,(3):77-80,58
当前,道德冷漠事件频发,由于不存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旁观者无责任,无法对见危不救行为进行规制,仅依靠道德明显达不到公平正义的社会效果,突破特殊关系实施救助,将最低限度的道德扩展到法律层面势在必行。通过对侵权责任现行立法分析,提出通过扩张作为义务来源扩大不作为侵权责任之范围的构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我国《侵权责任法》和相关解释完善的迫切性,以及相关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周洲 《法制博览》2015,(1):119-120
诚实信用原则虽然是一种道德标准,给人们提供判断事物及人的整体评判标准,但越来越多的法律规范已将诚实信用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成为必须遵守的法律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私法领域已十分普遍。民诉法的修改,将诚实信用直接规定在民诉法的基本原则当中,不得不说是法律的又一大进步,因此应当明确诚实信用的内涵,尤其要分清诚实信用在民诉中的适用范围和适用主体,从而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是社会的指南,法律具有社会指向性。法院在审理类似泸州情妇案一类案件时,不宜再轻易启动道德判断,而应注意对法律规范自身包含社会规范内容进行证成,以得出以法服人之判决。本文将从道德共识之倾颓、组织因素、民意与规范的证成、法律运作的完整性等方面,运用法律的经济分析和语境论等法律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英格兰学派以多元主义与连带主义为概念框架,构建出相对完备的人权话语体系。尽管布尔首次阐述这对范畴时主张多元主义,后来学派内部出现了明显分歧:连带派强调人权的重要性和人道主义干预在特定条件下的必要性;多元派认为为促进人权而干预其他国家内政的做法缺乏足够共识;平衡派则反对在尊重国家主权与保护基本人权之间二者择一。布赞明确区分了以国家为中心的连带主义与世界主义的连带主义,并试图用前者调和人权与主权之间的矛盾。英格兰学派的人权话语构建实现了从法律共识到法律与道德共识并重、从二元对立到相互接近和部分融合的转变,体现出以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关系为中心线索、以秩序与正义的优先次序为评判标准、以经验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结合为基本路径的特点,但也存在关注点不够均衡和概念过度延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但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人们行为的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的力量和思想信念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评价和制约的作用.在一定的社会中,有占统治地位或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规范和道德行为,也有与之对立的,或者不同层次的道德观念、规范和道德行为.但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人们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舆论总是把善良、正义、公正、诚实等行为,当成道德的行为,把丑恶、卑鄙、偏私、虚伪等行为,当成不道德的行为.在我们的社会里,把集体主义当成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把忠于祖国、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等作为倡导的社会道德风尚.而犯罪则相反,它是一种危害国家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