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肖红 《人事天地》2007,(5):17-18
李京文1933年生于广西陆川县,父亲是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父亲为他取名京文,是为纪念母亲是北京人而起的。终生定居南方的父亲怎么也想不到,后来他的长子就一辈子定居北京,且从文,学经济。  相似文献   

2.
吴文藻示爱     
吴冰 《人事天地》2008,(6):37-37
父亲和母亲相识,说起来还和清华有关。他们是同船留美的,母亲上船后,托许地山去找她中学同学的弟弟、一个姓吴的清华赴美留学生,结果阴差阳错地把父亲给找了来。二人闲谈中,父亲听说母亲想选修一些英国19世纪诗人的课,就列举了几本著名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母亲却都没有看过。父亲还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  相似文献   

3.
郑子森 《工会论坛》2010,16(1):37-38
父亲育儿假的休假率在国家之间判别很大。本文通过冰岛、美国、日本父亲育儿假的规定及实践,尤其通过对比父亲育儿假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不同境遇,认为立法设计并不是造成父亲休假差异的主要原因,父亲休假照看婴儿还受性别观念、传统文化等其他重要因素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家在湖北麻城。2006年10月.我的父亲程汝善走完了平凡的一生。父亲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是3本上世纪50年代末的党费证和一张特殊党费证明。每当我看到这些父亲精心保存了几十年的宝贝时,思绪就会飞到属于父亲的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5.
小说《孽子》是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代袁了台湾同性恋小说的最高成就。目前的研究对白先勇小说中月亮和冬日等意象群落有所研究,但是作为“家”的意象提到不多,而且“家”与“父亲”形象的异形同源未曾有人提到。在《孽子》中,“家”和“父亲”的形象合二为一,且“父亲”形象在超越道德感后带来了人性回归。  相似文献   

6.
贾永 《人事天地》2007,(2):9-10
分别5年,当父亲的面容再次出现在眼前,竟是绝照。 1935年的一个夏日,正在乌克兰参加夏令营的瞿独伊,从国际儿童院的同学手中抢过了一张慎理报》,上面赫然登着父亲的一张半身照片,再一看,竟是父亲牺牲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父亲种地     
许亮生 《人事天地》2010,(31):65-65
十一黄金周里,我坐车回老家看望父亲。 父亲天生不是一个种庄稼的高手,年轻时身体便瘦弱多病,当过民师,做过大队的会计。母亲去世后,迫于生计,父亲不得不担当起家里农活的重担。好在有平时的耳濡目染,父亲把家里的田地侍弄得也说得过去,但比起那些“纯粹的农民”老乡们来说总是略差一筹。  相似文献   

8.
在黎建宁儿时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那句话:“我在村里工作一辈子,没能入党是我的终身遗憾,你一定要争取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党员。”  相似文献   

9.
李俊 《人事天地》2008,(12):32-32
辜振甫出生于1917年1月6日,4岁那年父亲辜显荣就专门从大陆老家请来了宗族里的前清秀才辜淑如教其汉学。在父亲和老师的严命下,辜振甫每天清晨5时就得起床,背四书五经。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10.
佚名 《人事天地》2007,(10):28-30
始于忧患 1925年6月23日,陈香梅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家里有六姐妹。 陈香梅成为少女,正赶上抗战初期。父亲陈应荣任旧金山领事,母亲变卖首饰维持生计。她眼看着母亲患子宫癌在医院里痛苦地离去,而父亲借口外交部不准假,居然没有回国。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公司看中,上完第一天班后,他一回到家里便喜形于色地告诉父亲,公司总裁表扬他了。没想到,父亲并没有像他意料中的那样夸奖他,而是神色紧张地问他,总裁先生是怎样表扬他的。年轻人说,总裁先生是这样说的,他说我是公司第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公司花重金聘请来的专家,希望大家多跟我学习。  相似文献   

12.
谭之平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学生。谭之平16岁时,生母因精神痛复发溺水而亡.房屋因地质灾害塌陷,父亲患病。谭之平停学,外出打工养家并创业富家.家境有所好转后,谭之平不忘上大学的人生理想,2005年考入湖北职院学习。为便于父亲和继母治病,她把父亲和继母接到孝感照顾.同时开办“土家女餐厅”,边学习,边工作。学习期间,她助养了一名残疾儿童,赡养了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结对帮扶了一户残疾家庭。  相似文献   

13.
周长明 《人事天地》2010,(28):54-54
她原本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出生时,正赶上春花烂漫的季节。那时候,母亲习惯带她到田野里去玩耍,采些花儿别在她的衣襟上。她的父亲在一家纺织厂工作,  相似文献   

14.
陈强 《人事天地》2008,(11):23-24
著名演员陈强,是很多中年人熟悉的笑星陈佩斯的父亲,也是当代进步文艺人士。抗战期间,他作为文艺战士,走群众路线,战斗在晋察冀边区。不久前出版的一本文艺界人士回忆录,收录了他生动口述的当年战斗演出生涯。  相似文献   

15.
王文珍,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33年来,她在临床护理一线默默坚守,用责任和爱心,赢得第四十二届国际南丁格尔奖。一个偶然的事件,让王文珍的内心深处埋下了默默奉献的种子。1978年,她刚考人海军总医院护士学校不久,一向健康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因救治不当而去世。父亲的离开,深深地触动了她。  相似文献   

16.
正父亲的口头禅是"活着,活着,就得干活!"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是他信奉的格言。小时候,我每天在睡梦中就听到父亲收拾农具的声音,"叮叮当当"响着。很多年里,都是父亲收拾农具的声音打破小村庄安睡的静谧,乡邻们随之醒来,所有忙碌的声响也都醒来,新的一天就这样被父亲唤醒了。  相似文献   

17.
曙峦 《人事天地》2007,(4):55-55
父亲在医院第一眼看到新出世的儿子时,他的心都碎了——小家伙只有可口可乐罐子那么大,腿是畸形的,而且没有肛门,躺在观察室里奄奄一息。雪上加霜的是,医生断言,孩子几乎不可能活过二十四小时!  相似文献   

18.
民国虎将卫立煌,从孙中山的警卫员,到抗战时期中国陆军副总司令,身经百战却从不挂彩。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当时回归大陆的最高级别国民党将领。 作为卫立煌幼子,卫道然年幼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他对记者说到父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林寒 《人事天地》2007,(11):41-41
周迅的父亲周天宇是浙江衢州市电影院的放映员,母亲陈以琴是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孩童时的周迅头发乌黑发亮,眼睛大而有神,十足一个美丽的精灵。  相似文献   

20.
莲小君本名杨桂珍,1926年出生于天津南市“三不管”地区。她并非艺人家庭出身,父亲杨金奎在南市玉壶春茶楼当职工,她和妹妹杨桂荣天天到南市上权仙影院去趸点瓜子,然后再往玉壶春茶楼给父亲送去零售。她们每每经过“第一台”戏院时,就听到当时红极一时的评剧名伶爱莲君演唱,由于没钱买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