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勇 《人事天地》2010,(25):53-53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相似文献   

2.
18岁那年,高考落榜的他,带着不足百元的零钱出外闯荡。他先后到过几个城市,最终将命运定格在了北京。不甘心一辈子平庸的他,经常关注各种行业。无意中,他发现家乡的茉莉花茶在北京很受欢迎,便从老家低价收购了一大批茉莉花茶在京销售。茉莉花茶清热降火,而北方气候干燥,销售很是火爆。短短十年,他便成了千万富翁。  相似文献   

3.
肖晰 《人事天地》2006,(9):28-28
朋友春是一位老实木讷的人,在他去参加一家银行的职位招聘面试前,我想他肯定“没戏”,谁知他竟在众多的应试者中脱颖而出。春说,其实那次招聘面试也谈不上幸运,他只是老老实实办事,规规矩矩说话,缘于此才使他得到了公司的欣赏。  相似文献   

4.
在干部群众的眼中,他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好领导:在上级领导的眼中,他是一个有思想、敢于创新的好干部;在单位同事的眼中,他是一个“工作狂”。他,就是秭归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杨兴国。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不幸的少年,因为身材矮小,总是被别人忽视。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开展小发明比赛,但是班级小组推荐的名单中没有他。于是他找到老师表示愿意参加比赛,老师尽管有些怀疑,但仍答应了他。几天后,他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无尘电动黑板擦,这个作品不仅在学校获了奖,还在市里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他,28岁提为正处级干部,38岁晋升副厅。然而,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却放松了人生观的改造,在荣誉面前自满.在金钱面前动摇,以至以身试法,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从局长到囚犯,身份的落差曾让他的心灵备受煎熬,几欲轻生。但在党和政府的感召下,他开始慢陵醒悟.  相似文献   

7.
1993年10月,毛远新17年刑满,被安排到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他使用的是“李实”的名字,那是1965年夏他下乡搞“四清”前毛泽东给他起的,他从哈军工毕业时,正式向学院提出申请改为此名,他的毕业证书及在空军部队工作时都用此名。在研究所,他的真实身份很长时间只有所长和书记两个人知道,并虚虚实实地向其他人隐瞒。  相似文献   

8.
程金良  孙秀玲 《工会论坛》2008,14(3):144-145
邓小平是举世公认的世纪伟人,也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伟大和传奇,得益于他超人的才干、智慧、意志,更得益于他从青年时代就已确立的崇高理想和信念。邓小平的留法勤工俭学岁月影响了他的一生,不仅使他在当时发生了根本性的思想转变,而且在此后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一直对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他是那种最没有前途的龙套演员。虽然参加过许多影视剧的拍摄,但在字幕上从来看不到他的名字。默默无闻,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微薄的收入仅能糊口,他的名字从来不被人记起。因为名不见经传,他在片场混迹多年,只扮演过一种角色,没有台词,看不到表情,更没有发挥的空间。可他热爱演艺事业,从不怨天尤人,也不奢望什么,只是兢兢业业地演好每一个角色,包括“死尸”。  相似文献   

10.
一个年届耄耋之年的老人,他嘴里叼着为人熟知的烟斗,在宽敞的书房里踱着方步,四周摆放着他自己的绘画和木刻作品。好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完成案头摆放着的自传。虽然他早已出版了不计其数的著作,名满天下,但这部自传还是显得有些沉重——可以说是过分沉重了。几经犹豫,他终于决定,要将真相向世人坦白:他曾经在二战中效力于希特勒的党卫军。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同志是我党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抗战时期,他始终战斗在国统区,一直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前列。他宣传中共统战政策,发动群众抗日;他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的建立和发展;他广交朋友,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统战工作;他团结一切有利抗日的力量,反对分裂和内战摩擦,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2.
“不做贤相,便为良师”。这是他择业与人生的价值观。  在这种价值观的激励下,他在将近20个春秋的更替中,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奉献着自己的真诚,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他的心里始终记挂的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他的脚下延伸的是永远走不到尽头的征途——育人。  也许人生的法则就是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烨,故而,尽管他信奉“沉默是金,平淡是真”,尽管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尽管他总乐于斗室伏案,用笔倾诉,用心旅行,尽管他“只管…  相似文献   

13.
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熟悉的人都会说他是一个怪人。他的奇怪体现为三个“不”。 一是“不合群”。美国同学对他的评价是:学习顶呱呱,就是不合群。从学习到工作,他的生活轨迹始终是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在美国,大学的课外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可他几乎是什么也不参加。所以,他在学校没有朋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云南省永胜县他留山居住着的彝族支系他留人,因其庞大的古墓群和奇特的婚姻习俗,受到了海内外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国内外权威媒体也数度进入他留山,对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但是,他留山在世人眼里,始终存在着诸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留人的来历、他留古墓群的汉文化风格、他留“青春棚”婚姻习俗、他留崖壁题字。  相似文献   

15.
有价值的生活 1880年的最后一天,巴甫洛夫还在他的生理实验室没回来,许多朋友在他家等他。天下着雪,彼得堡市议会大厦的大钟敲了十一下。一个同学不耐烦地说:“巴甫洛夫真是个怪人。他毕业了,又得过金牌,照理可以挂牌做医生,那样既赚钱又省力。可他干吗要进生理实验室当实验员呢?他应该知道,人生在世,时日不多,应该享享福、寻寻快活。”  相似文献   

16.
冰莲裳 《人事天地》2010,(19):26-26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发现他是远视眼。但是,父母并没有因为他是远视眼而要求幼儿园的老师们给他特殊照顾。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知才     
清山 《人事天地》2008,(2):35-35
北宋名相司马光并非一直春风得意,在他失意赋闲在家时,他曾一度消沉。好在他热爱读书,喜欢交朋友,与友人一起举杯小酌,谈古论今,时光也好打发。  相似文献   

18.
1968年,刘宗柱出生在长阳县钟家湾村小坳子一户贫寒人家。一岁时生病打针,医生失手伤及他的坐骨神经.使他落下终身残疾。在11岁那年,母亲离他而去!从此,“贫寒”使这个家几乎到了崩溃的地步,父亲带着刘宗柱和他两个妹妹艰难度日。为了挣钱,刘宗柱辍学在家开始学着烧瓦卖。吃苦耐劳的他在15岁这年赚了1000元。因烧瓦对体力要求太高,  相似文献   

19.
阿琴 《人事天地》2008,(8):23-23
比尔·盖茨从微软退休了。在此之前,他曾经制作过一段搞笑视频,名叫《比尔·盖茨:在微软的最后一天》,在视频网站上红极一时。这段视频模拟他自己在微软的最后一天,以及他去寻找新的去路却到处碰壁,体现了盖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轻松的自嘲,同时更炫耀了他在经济、文化和政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钟烙 《人事天地》2006,(6):25-26
案例:期望值过高 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临近毕业了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