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越半个世纪的杨绛散文兼具学者散文与女性散文的优长并自成一体,成为体现当代散文文体背景与延展现代散文艺术生命的重要文体.面对历史,杨绛坚持散文叙事的个人性与日常性,显示出散文写作穿透历史宏大叙事的话语功能,在消解书写“大历史”的写作传统的同时,摆脱了进行历史释义的冲动.杨绛的怀人散文有效地避免了同类散文中常见的情感失真,追求一种基于智者心性的“同情”与“理解”.“人间情怀”既是一种写作视点,又是杨绛散文融会历史之真、人性之常与艺术之美的独特境界,并最终成为写作主体的某种精神写照,为散文文体的深层建构提供了一种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2.
郭新洁 《工会论坛》2006,12(5):166-167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杨绛的散文独具特色。她善于用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而散文家笔下最有神采,似乎不经意间绘出的人物,却恰恰是散文家本人。本文拟就杨绛散文中的“杨绛”形象作一个简单的梳理,以期在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同时折射出作者的人格魅力,从而对杨绛的散文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城内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挤进去。”钱钟书先生概括的“围城现象”,如今在文化领域得到了生动体现。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单纯的文化部门再难守“象牙塔”,纷纷冲出“围城”,到文化外去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企业纷纷打  相似文献   

4.
我到美国考取的奖学金项目是由李政道发起的,这个项目每年从中国招100个学生到美国去学习。那一年,全国各大学筛选出来700个人参加考试,清华送出一个有25人参加的代表队。说实话,所有来考的人其实都是各学校尖子,想拿到诺贝尔奖、想当物理大师的比比皆是,每个人都特别狂。而且在应考阶段,主考方面把大家放在一起,让他们一天24小时在各个方面进行较量,把学习变成了一场非常艰苦的心理搏斗。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的狂     
杨嵩 《人事天地》2007,(3):26-27
艺高人胆大,学富志不群 关于钱钟书在校时期的轶闻趣事,可以车载斗量。例如说他曾立志要“横扫清华图书馆”,即把清华图书馆130多万册藏书从甲字第一号(中文)和A字第一号(外文)开始通览一遍,有的还要作批注;又如他上课从来不记笔记,有时还浏览其他书籍,可是一到考试稍加复习,便可考出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6.
杨绛小说<洗澡>委婉含蓄富有独特风格与其叙事技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针对目前杨绛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在吸收和借鉴前辈学者对<洗澡>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洗澡>人物形象描写的比喻进行细致分析,探讨蕴涵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与此相应,他的哲学的创立也经历了从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过程.所以,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的《林纾的翻译》被公认为其翻译理论的代表作。文中提出的几个要点至今仍对译者的翻译技巧和标准颇有教育和影响。本文通过再读分析钱老的《林纾的翻译》,希望对钱钟书“化境说”的研究能促进传统翻译理论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近日,黑龙江省鹤岗市一名16岁少女与人“私奔”后,因生活窘迫,炮制了一桩绑架案,以勒索钱财,而实施绑架勒索的对象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这件荒唐事的发生,让人们联想起近来各地发生的一起又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或拿绑架当游戏、或用遭绑架掩饰逃学。这些未成年人的  相似文献   

10.
人事快言     
《人事天地》2007,(9):61-61,62
“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这是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的一句话。有些饭局,看似不影响公务,实际上是“鸿门宴”。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元宵节前一天,武汉市水果湖张家湾社区居委会主任曹秀联上班后,叫上负责低保的干部梁正华:“走,一起去看看吴正琴。”两人拎了一包汤圆,往洪山侧路走去。  相似文献   

12.
1990年2月,江忠民从乡镇干部的位置调任原黄州市建委主任,兼任规划局长。城建项目大都是室外操作,露天作业,他带头倡导到现场、到街道、到工地的“三到”作风,和建委班子成员、干部职工一起摸爬滚打在工地,从实地查勘到请专家规划、图纸设计乃至施工破土,事必躬亲。他的裤腿上总粘着泥巴,鞋子经常看不出本来面目,人晒得黝黑。这种还带着乡镇干部气息的工作方式,让老建委系统的干部职工又敬又怕。  相似文献   

13.
马千 《工会论坛》2010,16(1):147-149
通感现象在欧洲很早就被发现,并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在中国由钱钟书1962年提出后才在学界引起注意。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并没有提出通感一词,但通感在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中却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与中国古代佛道思想的兴盛不无关系。佛教的“圆通”教义和道家的“内通”的观点影响中国古代诗人,使通感得以运用在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介绍是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的基本方式。通过介绍,可以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进行交谈、了解和沟通。邀请朋友们到自己家中作客,客人之间不一定都互相认识,主人应为他们—一介绍;社交场合朋友相遇,也得互相介绍一番。和同伴一起在马路上遇到了你的朋友,如果只顾你们二人说话,而把同伴晾在一边,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一、介绍的类型第一,按照社交场合的方式(是否为正式场合)来划分,介绍可分为正式介绍和非正式介绍。如某大学举行校庆,邀请了许多客人,随着客人的陆续到来,主人随时为他们三三两两做介绍,这就…  相似文献   

15.
麻城市农业局党员董敢忠是一位长期坚持做好事的青年。 2006年初,董敢忠成为全国首家免费公益搜人网的志愿者。2006年3月7日,他接到市民凌某的求助,称其女儿和另外2名女同学一起失踪了。  相似文献   

16.
不久以前,我们去看一位从美国回上海探亲的朋友。这位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二十年前赴美国留学,他谈到多年以来在美国生活,感触最深的是,在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追求,与西方人相比,有一个相当大的区别,那就是旅美中国人无论事业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则“某地原房管局长同县委书记在一起喝酒时被喝死”的消息被网友炒得沸沸扬扬。据媒体报道.临近春节,各单位、企业的应酬明显增多。检查评比一波接一波,由于大吃大喝引起痛风、胃出血、酒精肝等病例也骤增了五到六倍。  相似文献   

18.
杨绛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伦道德的尊崇和切身体验,在小说中塑造出一批贤妻良母形象,着力从她们身上发掘出流传久远的贤良美德,并以她们的人性美、人情美映照出周围可笑可讽的人和事.这些人物形象不仅能给人以美感和道德启示,还填补了文学史上的某些缺憾.  相似文献   

19.
要随意临摹伪造签名,在笔迹检验实践中遇到的并不多。本文作者通过剖析一起3人分别两次随意摹仿163人签名的案件,并参考有关文献,探讨了随意临摹签名笔迹检验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钱钟书《围城》里的这句经典名言,用在“借调”干部身上,竟是如此贴切。一方面是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上升阶梯,一方面是冷暖自知的借调生活;一方面是想搭上借调便车的普通公务员,一方面是想尽快结束等待的弱势群体,“城”内“城”外显然两重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