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用无可辩驳的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邓小平这句话的预见性、科学性、真理性和战略性。改革开放40年,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开创性的巨大变化,简言之,改革开放40年是辉煌的40年。之所以说是辉煌的40年,是因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统计公报》和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改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     
<正>正是亿万人生活的变化",众筹"起了五年来最精彩的"中国故事",展现了五年来最震撼的"辉煌中国"。——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引发收视热潮。《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评论,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人也前所未有地以大国国民形象感知整个世界。——《中国青年报》评论,祖国的强盛不是在朝夕间实现的,几代建设者的筚路蓝缕铺就了如今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亘古未有的40年,是彪炳千古的40年,是翻天覆地的40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造福本国人民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人间奇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珠三角"地区曾独领风骚多年。中国被誉为世界的"制造工厂",而这里被誉为中国的"制造工厂"。在经历30年的快速发展后,"珠三角"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凸现,"珠三角"该何去何从?"制造之城"的瓶颈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7号,已经见不到曾经辉煌的踪迹。30年前,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进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这里诞生。在鼎盛时期的1991年,太平  相似文献   

5.
60年中国文化发展的十个融合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化有了辉煌的发展,这种发展也可以说是曲折的发展,应该说是一种曲折、发展、再曲折、再发展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总的来说,这60年来的发展成就是辉煌的、前所未有的。我把这个辉煌概括为"十个融合":  相似文献   

6.
正"龙川富不富,关键看服务;干部行不行,关键看执行",龙川积极开展"产学研建"全产业链条招商,挖掘并引导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到龙川考察落户,促成了一批批产业链条项目集聚龙川,抱团发展。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部史诗,广东实践必定是其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在经济总量上,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领跑了28年,然而漂亮的数据并不能让人安心。长久以来,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发展严重不平衡——东西两翼交通基础设施滞后,营商环境吸引力不足,支柱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粤北地区绿色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9,(1):1-1
告别难以忘怀的2008年,走进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009年,每个中国人心中涌动着的是难以言尽的感慨。 2008年,我们亲历了奥运、神七带来的巨大喜悦,汶川留下的惊天悲怆,金融海啸的百年震撼,一年之中聚变之大、之深、之广,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将无可比拟。但我们更加感到自豪的是,无论是举世赞叹的辉煌,还是难以抵御的艰难,都无法阻碍中华民族前行的决心和步伐,扭转不了改革开放的走势,改变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猪年说猪     
正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属相,这个属相跟随人的一生,是民俗信仰生活中最普遍的事。2019年为农历己亥年,生肖为猪。《六十甲子纳音歌》中"戊戌己亥平地木",为木猪年。"猪"位于十二生肖的最后一位,每当猪年到来时,都会引起人们对生肖文化的哲学思考。有人说,十二生肖反映了中国"众生平等"的观念;有人说,十二生肖反映了中国对动物"各有所长"的尊重;有人说,十二生肖反映了事物循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说过,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换种方式说,想必更多的人会认同: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上中下,也就是任何社会都有分层。共和国第一个30年的历史,坚持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但事实上当时的阶级差别已经很小。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了利益分配格局的深刻变化。又一个30年左  相似文献   

10.
新论集萃     
《浙江人大》2012,(6):62-63
"法治精神"应成为一种信念我们现在到底是最缺"德"还是最缺"法"呢?我认为,现在中国人不是缺"德",而是缺"法",是我们现在更加感到法治的不足。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每个主体都要行使权利,同时承担责任,而不能侵犯他人和社会的公共权利。当然,说我们现在缺"法",主要不是说我们缺少法律和法条,不是说我们的法律法条比以往少;而是说,法治意识、法治精神现在更为需要,更显得不足了。比如我们遇  相似文献   

11.
"担当"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担当"是"救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担当"是"立国",领导中国人民挺起来;改革开放时期的"担当"是"兴国",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代的"担当"是"强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社会,中国是一个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也是世界各国中最不缺伦理道德资源的国家。但中国目前却面临着道德危机。当前中国道德危机主要还不是发生在"私德"的领域,而是发生在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公共"领域,发生在作为社会公共道德即社会性道德的"公德"领域。历史上中国最不缺乏、最完备的是"私德",而现时代我们最缺的是"公德",人们广泛议论的当代中国道德危机事实上是"公德"的危机。中国人过去拥有的"德"与当前中国人所缺的"德",事实上不是同一个"德"。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现代化之路,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抵御"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老路"中探索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在抵制新自由主义"邪路"中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在破解民主社会主义"迷路"中坚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江苏诗词协会成立十年了。十年来,我认识许多离退休干部,其中接触较多、写诗较多的,是年逾古稀的二老:陆荫同志和李子建同志。当然还有其他不少能诗善画的同志。我综合他们写的传统诗词看,其作品生命力经久不息。我国作为诗之国度,从传说时期开始,可以上溯到唐尧虞舜时代。据《尚书·尧典》,虞舜曾说过"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话,这不仅是最原始的诗与歌的定义,也对当时的诗人与歌手的写作方法,做了最简明的概括。历史发展到20世纪,毛泽东、郭沫若都曾反复引用过这些话。中国诗歌的历史,长达五千年左右,是中国人民足以自豪的文化与文学的辉煌传统。在20世纪前半期,关于"诗言志",闻一多、朱白清等前辈诗人,作过详细阐释。我记得较清晰的是,闻一多曾把"志"字诠释为"怀抱",表明"诗言志",不仅仅限于表现诗人的  相似文献   

15.
《浙江人大》2013,(1):66-67
2012年,娃哈哈集团迎来了创业25周年。回顾过去,宗庆后动情地表示:"娃哈哈的25年,是紧随祖国、共创辉煌的25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娃哈哈的发展,得益于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得益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娃哈哈以能够和中国经济共同飞速发展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     
《人民论坛》2013,(13):22
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将其解释为民族复兴之梦,并指出,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他说:"改革开放是  相似文献   

17.
正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也是创造发展奇迹的辉煌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杨青 《前沿》2006,(11):234-237
近年来,在中日关系、纺织品贸易、联合国改革、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中国外交频频说"不",外交姿态越发强硬,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政治动向;中国外交说"不",并不新奇,而是继承历史传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壮大,已成为国际秩序中增长最快的一极,中国外交姿态逐渐强硬,同时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做后盾.中国外交说"不",势必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自觉吸取历史资源,其中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之前30年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就是梳理和吸取这一历史资源的重要途径。所谓价值"取向",其特定含义是指人们主要倾向于哪一种价值观。改革开放之前30年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土壤和时代特性之中。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精神至上和"穷即革命"是改革开放之前30年中国社会最具典型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且介亭杂文》集里,有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之觉得颇有现实意义。文章写在国难日亟的1934年。文中又说,中国人过去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在"九一八"日本占领东三省之后,却希望"国联"(当时列强的国际组织)出头伸张正义,结果无济于事,于是有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甚至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普迅对中国人人性分析的深入,至今无出其右。此文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说,中国人先信地、信物,后信"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