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指头,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而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指头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度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尔斯认为,正义即公平,分配正义的主题是社会基本结构和基本制度安排.在罗尔斯看来,所有的财富和收入都应该平等地分配,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据此,他提出差别原则,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只有在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时才是正义的,并强调市场和政府在实现分配正义过程中的各自作用.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思想反映了当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某些一般特征,对于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的分配正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批判,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而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批判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度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罗尔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正义理论做出了各自的阐释.罗尔斯的正义论可以概括表述为平等的自由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罗尔斯的以平等为取向的公平的分配正义理论,要求分配的不平等必须是机会公平平等的结果,又要受到差别原则的补偿,使社会较少受惠者获得最大利益.其理论根源是社会契约论和抽象人性论,注定了只能是对传统自由主义正义的改良.马克思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革命性地提出:社会生产决定社会正义,公平正义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一种抽象的道德观念.比较分析马克思与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对当代中国社会良性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平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为什么能够平等且必须是平等的?教育平等是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教育平等如何实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人的理性平等和价值平等;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包括资格平等和资源平等的教育机会平等;第三个问题给出的一个可能答案是“参与平等”,即教育平等的实现,必须以正义社会为依据,以普遍的义务教育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平等自主参与社会,以公正的高等教育保证每个人群(如民族、性别、地域等)都有平等机会参与社会竞争.  相似文献   

6.
陈红英 《求实》2007,4(3):9-11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正义思想和实践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真正自由和平等的正义原则,进而论证了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社会正义的最终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平等的,但如处于战争状态,则没有安全和自由。为了获得人身安全,人们就必须让渡一些权利,彼此订立契约,从而建立国家,组成社会。于是,公平、正义、平等、自由等问题,随着订约和守约一并产生。在国家状态下,臣民之间是平等的,但“主权者的荣位应当比任何一个或全体臣民高”;“臣民的自由只有在主权者未对其行为加以规定的事物中才存在”;受委托的人必须体现“分配正义”“将各人的本分额分配给每一个人”。这就是霍布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自由、正义、秩序和权利是宪法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自由是所有宪法价值的基础;正义意味平等处理所有事物,同时必须关注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秩序是人类为挽救自身而必然形成的社会动态平衡,同时宪政所追求的秩序应当向弱者倾斜;宪法是专门保护权利的法律,其所禁止的正是侵犯权利的法律。全面把握宪法学基本概念,厘清其内涵,是构建宪法学体系及宪政施行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义理论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热点,对于正义,我们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就其理论的旨趣而言,西方自由主义者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思想无疑突出的是人的自由与权利,传统儒家的正义思想强调的是人格与人性的平等而不是政治平等,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平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关系的表现,经济公平是在社会正义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完整性来说,政治的、道德的、经济的公平均构成人之存在的一个必然方面,从应然的角度来说,在未来社会中,社会的公平正义无疑会在政治、道德与经济三个向度中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与平等的张力──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对西方自由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挥。西方的自由民主传统有两派:一派是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一派是以卢梭为代表的平等主义。作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础的两个正义原则分别确认了自由和平等的价值,罗尔斯试图使自由与平等作为政治价值融为一体,将自由主义和平等主义综合起来,但是由于他所理解的自由和平等并未超出西方自由民主传统的个人主义视野,而个人主义的自由和平等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冲突,因此,罗尔斯对自由和平等的综合是不成功的,自由与平等的悖论是罗尔斯正义理论既摆脱不了又解决不了的一个难题,也是一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者所无法避免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贡献在于它把正义作为社会的首要价值和评价一切社会实践及其理论的最高标准,揭示了消灭私有制和其它个人权利的想法不但不切实际,而且违背正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是一个正义的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公平、效率等其他价值的实现都要以正义为基础和前提。一个正义的社会是一个个人权利或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由得到有效保护的社会。正当的平等的自由、私有制度、民主(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主)等等都是个人不可剥夺的应有的权利。私有制的所谓剥削不过是非民主制度下一般掠夺行为的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并没有系统的正义理论,但马克思对正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条件,故正义要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相适应;二是马克思发现在交换过程中的自由平等与生产过程中的伪自由平等相矛盾,他由此对资本主义展开了道德批判;三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压迫、剥削人民大众,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对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性的设想在于它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一、在社会发展和价值观研究中,我所以特别关注(共产党宣言)关于个人自由发展与社会自由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因为这两者的关系问题,不仅构成马克思主义自由发展现的基本问题,而且凸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不仅加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现实社会主义的运作、加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思路和指导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构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14.
契约论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古典契约论时期,其内部又包括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纯粹自然理性学说以格老修斯等为代表;第二阶段的社会分权和自由学说以洛克等为代表;第三阶段的价值学说以卢梭和康德为代表。契约论的很多学说虽然缺乏实证、仅为理论假设,但追求平等、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却扩展到全球,得到世界认同。  相似文献   

15.
公正与人道看似任意排列,实为一有机整体,它们构成了统治者应该如何进行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的体系:公正——特别是平等——诸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人道——主要是自山——诸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高且最完美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6.
自由优先于平等,正义优先于效率,是罗尔斯新自由主义“正义论”的两个信条。他批评功利主义把人当作手段来看待:可能导致对某些基本权利的漠视乃至侵犯:不能避免利益分配的不公平。诺齐克提出“持有的正义”理论,以对抗罗尔斯“分配的正义”理论,从自由主义内部对罗尔斯“正义论”进行批评。表现了现代西方社会里中上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别和对立。麦金太尔则倡导社群主义,批评罗尔斯和诺齐克的自由主义正义理论都没有“应得”所必需的共同体概念。麦金太尔等思想家对西方现代社会所作的否定性批判,揭示了从启蒙运动以来,摈弃德性传统,追求全面功利化所造成的难以克服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不平等是指我国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在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不对等的待遇和权益。这种城乡不平等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迁徙和居庄的自由;农民承受着不该由他们承担的重负;长期存在的“剪刀差”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社会保障制度只面向城市居民,而农民则被长期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在城市建设用地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剥夺农村的现象。这种城乡不平等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经济根源和具体制度的根源等。为此,要消除城乡的不平等就必须树立城乡平等理念,并对重城轻乡的政策走向予以调整;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迁徙流动和选择住所的权利;要从体制上解决农民负担沉重的问题;把农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构建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中提出了正义的公平机会原则,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有获得公职和社会职位的平等机会。分析罗尔斯正义论的公平机会原则,从机会平等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弱势群体"没有机会"的社会原因,提出改变他们"没机会"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1997,(1)
社会公平的合理性与相对性沈训芳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古往今来,公平曾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1)政治权利的平等性,(2)伦理人格的平等性,(3)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但在今天,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公平主要是一个经济范畴,指在利益分配关系方面社会公允地容纳...  相似文献   

20.
战涛 《理论研究》2011,(2):44-45
美国当代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中提出了正义的公平机会原则.要求所有人都应该有获得公职和社会职位的平等机会。罗尔斯的公平机会原则对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