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立梅 《岭南学刊》2006,1(5):10-12
改革开放以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迅速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对我们党的政策制定、政治动员和利益整合功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党要重视非政府组织,巩固执政之基;尊重非政府组织,合作管理公共事务;支持非政府组织发展,对其适度监督。  相似文献   

2.
郭红岩 《理论月刊》2007,(2):155-157
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中国非政府组织开始快速增长和壮大。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对民主政治进程必然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并将导致权力由国家向社会的转移;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非政府组织是公民获得民主经验的重要途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会促进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社会与非政府组织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有效回应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优化结构、组织创新和社会整合的重大作用。但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还面临诸多困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界限模糊,导致政社不分;非政府组织经费缺乏、能力不足,严重制约自身的发展壮大;有关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立法滞后,影响其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体制不够完备,导致公益腐败案件频发,非政府组织面临诚信危机等。为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应该采取必要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国际社会为了提高全球妇女地位、实现两性平等进行的努力的一个里程碑。北京会议以及在怀柔同时举办的非政府组织论坛吸引了将近47000人与会,是当时也是到目前为止聚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联合国会议。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在非政府组织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兴起,从组织主体方面的原因来分析,主要缘于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当代青年既是我国非政府组织成员的主体和中坚力量,非政府青年组织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今后一段时期,非政府组织中青年参与人数将不断增多,青年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增强,针对性和平民性更加明显;非政府青年组织的民间性、自主性、自治性增强;联合意识增强,政治性日益显露;跨区域和跨国界性逐渐强化;非政府组织在青年成长和发展中所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政府既要正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青年作用的发挥,职能部门和团组织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引导和监管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青年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张勇  周雪 《人民论坛》2011,(8):66-67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不足是一种公共理性价值观的缺失和社会多元治理结构不健全的映射。政府必须有意识地推动有关非政府组织法律法规的建设,针对非政府组织出台专门的规范条例;建立非政府组织的内外约束机制;与其他社会主体有效互动,从而使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接近或代表现代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非政府组织仍处在起步阶段,数量和规模落后于美国。通过与美国非政府组织的治理模式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治理模式在法律法规、登记制度、财税政策、监督机制和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生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美国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启示我们:要加快法制建设及规范财税制度,推动我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放宽登记制度及完善监管体系,依法治理非政府组织;弘扬"共益、公益、私益"合一精神,促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共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目前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对国家安全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主权安全、基层政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加强政府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有关法律法规;适当降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准入门槛,明确监管主体;建立严格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祖荣 《岭南学刊》2008,(6):120-123
随着全球社团革命的兴起及治理理念的提出,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必须正视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克服制度性缺陷,在非政府组织内部建立完整的危机应对机制,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友声》2005,(5):15-15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于7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非政府组织论坛——联合国第58届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是由已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资商地位的中国民间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全国性非政府组织组成的。联合国新闻部公民社会服务处处长拉穆·达莫达伦先生、第58届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执委会主席琼·科尔碧女士、中国外交部和民政部的官员以及来自20余家中国非政府组织的70多名代表与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小林作了主旨发言。各与会非政府组织代表围绕“我们的挑战:呼吁和平、伙伴关系和变革”…  相似文献   

11.
陈晓春  张喜辉  赵珊 《湖湘论坛》2010,23(3):75-78,94
非政府组织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非政府组织发展模式的挑战,非政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构建,即构建非政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以期能够推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营利化的根源是: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内地的步伐过快与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渐进性产生矛盾、"三不政策"容易滋长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营利之风、地方政府的简单化处理放纵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营利化行为、监管权力碎片化使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营利化失去政府约束、公众认知度较低为营利化的境外非政府组织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去营利化"的主要对策是:建立"无缝隙"政府监管制度、发挥事前监督的作用、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管理、建立登记制和备案制并行的分类管理体制、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培养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社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政府和企业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它们之间互为补充、相互合作却又彼此竞争。本文着重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间的关系。首先,根据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态度,将其划分为5个层次8种类型;根据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对目标制定和策略选择的偏好,将其划分为协助、对抗、互补和吸纳四种类型。其次,依据非政府组织和企业所持理念不同,将其划分为企业捐赠、项目开发和支持、员工志愿服务、开拓相关市场、社会企业、共享价值6种类型。最后,有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关系更像连续不断的光谱,光谱两端分别是事务协同关系和变革性伙伴关系,不同类型组织所形成的关系只是光谱中的一点,它们试图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  相似文献   

14.
概要介绍了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治理的背景;评述了学术界对于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治理的原因、模式、主要职能、路径选择、优势及挑战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政治经济背景指出,非政府组织参与数字政府治理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区建设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入手,总结分析了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社区功能的实现情况,探讨分析了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在介入社区事务方面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准确定位非政府组织的社区角色、促进社区公共行政的非政府化、强化非政府组织的社区认同、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府职能转型和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正逐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非政府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没有特殊的优差政策,以至于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面临着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制约.本文从非政府组织税负、税收捐赠、税收征管三个角度,探讨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税收政策的现状,并在概述英美日三国非政府组织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比较性地提出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现行税收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发展的成熟,非政府组织现已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推进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我国经过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后,非政府组织也获得了一定发展,并反过来推进社会的进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西方社会成熟的非政府组织发展相比,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上还存在不足,而其中的一个关键性限制因素便是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卞菊 《前沿》2006,(10):151-154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实际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这是导致非政府组织面临进一步发展困境的直接原因,体现为非政府组织的自治危机和合法性危机。在现代公共管理中,作为政府的合作对象,非政府组织对政府提出了制度需求,政府不仅要提供财务援助,更要以制度安排的形式给予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各种支持。  相似文献   

19.
非政府组织形象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已蓬勃发展起来,如何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形象,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内部人员协调沟通,增强组织内聚力及认同感,精炼内部形象;加强外部宣传,获取公众基础,锤炼外部形象;加强与政府的合作,赢得政府的理解支持与尊重,获取合法性基础。同时本文涉及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发展的条件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1,(8):94-95
李建华、朱伟干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非政府组织天然具有追求社会正义、寻求自愿奉献、实施伦理管理的伦理特质。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一旦被成员接受并形成非政府组织群体的心理定势,便会在实践中大大提高成员从业行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激发成员关注非政府组织前途、维护非政府组织声誉、献身非政府组织共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