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被告人侯华军,男,十七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父、母)不服,以原判量刑过重为理由,上诉于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委托律师为他辩护。我接受此案后,仔细地查阅了本案材料,了解了案情,发现上诉人侯华军犯罪时尚未成年,而一审法院审判时却没有为他指定辩护人。我认为审判程序是否合法是关系到能否正确审判的重要问题,同时,被告人的责任年令还直接关系到量刑的轻重。为此,我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受理经济纠纷案件一百五十六件,为一九八四年的三点三倍;结案一百零六件。其中,判决十五件,调解六十五件,其它方式结案二十六件。由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经济纠纷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是在外地,给办案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一些有过错的被告,往往不应诉,不答辩,影响了案件的及时审结。有的案件虽经判决或调解结了  相似文献   

3.
准确起算诉讼时效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司法实践中有关诉讼时效期间起算问题的争议,主要源自于对我国法律关于诉讼时效期间起算规定的不同认识。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上海市各级人民法院自今年4月9日至6月底接到债权人请求发出支付令的申请305余件,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立案的126余件。通过运用督促程序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及时维护了法人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支付令送达后债务人提出异议的18件,大多数支付令生效后债务人都予以自动履行,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的21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的人民法院也逐步滋长、蔓延起来,这不仅破坏了国家法制的统一,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法院公正执法的形象,干扰了经济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已成为法院经济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最高人民法院任建新院长在第14次、15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对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强调指出:各地法院要坚决执行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从全局出发,坚持依法办案,维护  相似文献   

6.
陈宜 《法学杂志》2003,24(3):68-70
司法公正要求司法机关应不偏不倚、以事实为根据并依法律规定来裁决其所受理的案件 ,而不应有任何约束 ,也不应为任何直接或间接不当影响、怂恿、压力、威胁或干涉所左右。在许多国家 ,律师被认为是法庭的组成人员 ,律师负有维护裁判庭廉正性的义务。律师进入诉讼 ,应尊崇法律制度 ,尊敬司法人员 ,切实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同时 ,监督司法人员行为的正直性 ,促进司法公正 ,也是律师的职责。律师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有能力对办案人员进行不当影响 ,也不得以法津禁止的方式对法官、陪审员或其他司法人员施加影响与之进行有倾向性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五编第二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并对和解情形、和解协议书及其效力作出明文规定,正式将公诉案件纳入刑事和解的范畴。这对修复因犯罪破裂的社会关系、深层次解决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我国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尚处于初期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律师活动的原则是什么?目前一般认为是《律师暂行条例》规定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这一原则对于任何司法机关的工作都是适用的.无疑,也是律师进行业务活动必须遵守的.作为律师活动的原则,应反映律师业务的特点,笔者认为把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职责,作为我国律师活动的原则,更符合实际. 律师只有通过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谈得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国家、集体和公  相似文献   

9.
杨静 《法制与社会》2012,(13):126-127
除了因生理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等原因导致当事人一方弱势之外,权利的贫困、话语权的缺失以及信息掌握的不对称等因素也使得弱势当事人在诉讼程序进行中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为了避免司法制度运行对弱势群体的二次伤害和剥夺,缩小当事人之间的差异,弥补现行民事诉讼法之缺陷,本文从立案阶段的审查、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法官释明权的行使等入手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诉讼程序上制约反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鉴定是当前司法实践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可以说是现行司法鉴定体制诸多弊端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考察反复鉴定的弊端出发,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产生根源并不在于鉴定体制本身的弊端,而在于诉讼程序的不完善,并从诉讼程序的视角提出了制约反复鉴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1月4日,中国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已授权的日本夏普公司“电保温瓶”专利权宣告无效。这是我国第一件宣告专利权无效的案例,也是我国第一件企业运用无效程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成功事例。1986年5月,上海保温瓶一厂从中国专利文献中获知,日本夏普公司于1986年4月30日获得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的“电保温瓶”(专利号:CN-ZL85300298)与该厂正在开发的“电加热保温瓶”的外观设计相似。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公司解散〔1〕是指因法律规定的事由而终止公司法人资格的程序,是公司法学中的一个颇为重要的概念。追溯1993年《公司法》,可以发现修订前的《公司法》在公司解散的制度安排方面只有两种设计:即第190条〔2〕规定的公司自愿解散和第192条〔3〕规定的公司强制解散。但实践中,公司需要解散的情形有时会超出以上法条款项的列举,以下两个实例就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立法空白:案例一:范某是华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股东和董事长,该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华建公司成立时效益良好,但自1998年以来公司效益迅速滑坡,1999年3月,范某在股东…  相似文献   

13.
各执一词真假难辨 张凤莲(女,66岁,无业)来院诉称:一九三○年在河南省叶县与余德江(男,71岁)结婚,生有子女。一九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诉讼当事人地位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因被害人与案件结局有实体上的直接利害关系,案件结局涉及被害人利益的维护,所以赋予被害人当事人地位是合理的.既然被害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那么若让其被动地接受别人为其安排的诉讼结局,而其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无能为力,则其主体地位就会受到贬损,这不符合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因而,必须使被害人作为诉讼主体充分、有效的参与诉讼.而在诉讼的各角色中,只有当事人地位有此功能,所以赋予被害人当事人地位是必要的.这一合理性与必要性便构成了赋予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行为是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范畴,是构筑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之一。而当事人诉讼行为作为民事诉讼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大陆法系中有关当事人诉讼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要件、瑕疵及其处理等基本理论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就其对我国当事人诉讼行为研究的启示与借鉴提出了相应看法。  相似文献   

16.
通知当事人退出诉讼于法无据编辑同志:笔者最近发现有的法院在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行政案件时,以通知的形式决定所谓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退出诉讼,这种做法应予纠正。理由:一是这种作法无法可依;二是被通知退出诉讼的当事人对通知既不能申...  相似文献   

17.
唐力 《现代法学》2003,25(5):122-127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所要阐明的是民事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问题。按照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诉讼程序应当以"当事人为中心"而构建,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而法院则应当为满足当事人的诉讼要求提供妥当的"司法服务",为当事人进行诉讼创造具有"亲和性"和"易于理解"的诉讼空间。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还要求建立以当事人为主导、畅通主体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形成既有"分权"又相互"协作"的诉讼构造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由主体人的认知、动机、目的、情感、态度等要素构成,这些心理要素都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都会按照其独特的规定性参加到心理的整合过程,并在大脑的统一控制下存在和发挥作用,进而对主体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刑诉法的生效,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也在实践中开始实施.由于立法审慎的态度,新刑诉法关于这一程序的设置非常单薄.尽管高检规则、高法解释和公安部规定一共用了30个条文对该程序的具体适用予以细化和规制,但关于适用条件的把握、和解的内容和方式、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的性质、和解的法律后果等问题在制度设计中依然存在缺漏,甚至和现行法律存在不协调之处,可能影响实践办案的效果,有必要明确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衡平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法院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股东作为原告提起诉讼时不应要求这些股东在被告不法行为时是股东。公正性和充分性应成为原告股东提起诉讼的条件。原告应否对诉讼提供担保由法院依申请视情况决定。股东代表诉讼被告的范围应定位于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以及公司外部侵犯公司权益者,即包括侵犯公司利益的所有人。上述人员四大类型的行为属侵犯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的法律地位应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其他股东在一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的应列为原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