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她12岁考入沪剧团学馆,近40载没有离开过舞台。上世纪80年代,她是上海家喻户晓的“金鹰奖”、“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2002年,她成为了上海沪剧院院长。  相似文献   

2.
诸良怡和她的芭蕾艺校柏树春,顾泳潮大凡学芭蕾舞者,一般都从娃娃时练起。可是,在上海却有一所成人芭蕾进修学校。晚上,月明星稀,在上海市静安区培明中学体操房里,乐声袅袅,舞姿翩翩,几十名身穿练功服的学员,手扶把杆,面对整个墙面的大镜子,随着和谐悦耳的音乐...  相似文献   

3.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11):45-46
她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解放初期,她被誉为纺织女工的排头兵。1951年“郝建秀工作法”在上海推广时,她是学习得最早最认真的人。经她耐心细致的传、帮、带,她的小组里个个都达到了“纺织能手”的水平,成为上海市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模范小组。20世纪50年代的大型纪录片《上海英雄交响曲》记载了众多的劳动英雄。  相似文献   

4.
鲁秀珍是一位地道的东北人。1999年退休后,随丈夫王观泉先生移居上海,成了一位“新上海人”。由于他们的独生女儿定居在美国,故而,他们二老也成了一对典型的“空巢老人”。因为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鲁秀珍更有一种双份的孤寂。 然而,她得到了上海人的关怀。她先后被吸收参加了华阳侨联的英语班,还当了十来年的班长,之后,又参加了英语唱歌组,更是与上海人打成了一片,增进了友谊,消除了孤寂……她满怀感恩之情,为本刊记下了她心中的“暖巢”。  相似文献   

5.
眼的她,是一位谈吐稳健、性格豪爽、衣着平常、始终乐观、豁达,对人真诚微笑的女性。但谁能想到曾患癌症的她,在强手如林,大力拓展旅游业的上海滩上,开办了一家涉外“心愿茶艺苑”。在她身上,人们看到了下岗女工自强不息,敢于创业的缩影。她,就是上海进出口工艺品公司的下岗女职工,现任上海“心愿茶艺苑”总经理杨小凤。  相似文献   

6.
容貌靓丽的她曾是复旦大学英语系的“班花”,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当白领丽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雅而多金的时尚女孩,却在工作一年后突然辞职,开创起了她的“古怪”事业——为人“洗鞋子”!更令人称奇的是,短短两年时间,她竟从中赚到了80多万元财富!  相似文献   

7.
曹琪 《今日上海》2008,(1):10-12
苏州河,上海的母亲河。随着这条横贯上海东西向的古老河流日渐“清活”,也开始了人们对于她的另一番畅想。历史毋须重演,却亟待传承。苏州河作为我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她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以及中国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承载了上海工业发展一百多年来的荣辱变迁,她是近现代上海工业发展史的缩影,也是展现上海城市和经济发展百年巨变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洪山区建设乡60的盲人王方福,20年来义务在乡村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五名农家子弟步入上海、武汉音乐学院殿堂,21人考入艺校或剧团,130人掌握了音乐基本知识,并能用琵琶、二胡演奏近百首曲子。因此,三方福被当人誉为江城“阿炳”。1935年出生于湖南衡阳的王方福童年十分不幸,三岁丧父,五岁被其母弃之于一家孤儿院里,八岁时,一场大病使他双目失明。新中国成立后,13岁的王方福被送到上海盲校学音乐。经过五年的努力,他掌握了钢琴、手风琴、琵琶、二胡等多种演奏技能,毕业后被分配在武汉盲校工作。“文革”…  相似文献   

9.
见过唐一平的人,都会被她端庄秀丽、衣着入时的外表所吸引,与她深入交谈后,便会为她成功担当外商独资企业副总经理的职业角色、区人大代表的社会角色所折射的人性光环和思想火花所折服。作为外资企业的老总,她工作成绩斐然。几年来,她所在的华德培婚妙(上海)有限公司连续被公司总部评为“海外优秀企业”,被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评为“双优企业”,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她也被公司总部评为“海外优秀员工”。  相似文献   

10.
无奈的“逃离派” “其实我很喜欢上海。”去年夏天,喜欢上海的小英(化名)回到了她美丽的家乡——山东威海。留下的理由大多相似,离去的原因却各不相同。2011年,小英刚从上外新闻专业本科毕业,她靠着自己投递简历,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找了份翻译的工作。工资虽然不高,但身边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相处了5年的男友是同乡也是初中同学,彼此有共同话题,又有感情基础。男友在上海有了稳定的工作,未来也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当杨富珍进日本人开的纺织厂当童工的时候,她才14岁。“每天都挨那摩温的鞭子,不是人过的日子。”“解放后工人当家做主人了,我一心一意把本职工作做好,报答党的恩情。”是的,谁也没想到这位普通女工后来会成为闻名全国的劳模,更会在上海人大的发展进程中留下如此浓重的一笔:她是上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沿革的重要见证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上海姑姑,上海姑姑,此刻几点钟了?”每当黄昏,总有一个黄毛丫头,身背一只黄帆布书包,经过我们村学校东侧的桥头,若是能看到一个衣着打扮特别好看的女人,她便迎上去,甜甜地嚷起来。呵呵!那个压根儿不懂得时间观念的毛丫头就是我。那个“上海姑姑”是我的一位在上海工作、正回乡探亲的远房亲戚,  相似文献   

13.
【事件】文汇报报道:九年来,上海女医生陈晓兰先后举报假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8种,均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实。为了制止医院使用假劣医疗器械,陈晓兰调查搜集证据和反映情况耗去了几万元积蔷。仅近两年,她因公往返京沪多达17次。因为有关部门称“只有受害者才可以投诉”,为了取得“受害者”的资格,她居然一连在上海四家医院打了四次伤害身体的“激光针”。然而,这位坚贞不屈的打假医生却被一些同行视为“异类”,被剥夺了工作权利,  相似文献   

14.
去年当选市政协委员的王丽萍,参会第一年就提交了提案,并多次建言献策。今年上海“两会”,她又提交了两份提案。不久前,她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首都十佳编剧、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全国十佳电视剧文学原著奖、韩国亚洲编剧会议亚洲文化贡献奖、东京国际电视节最佳海外电视剧奖、首届亚洲“彩虹奖”最佳时装类电视剧奖……十多年间,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国家一级编剧王丽萍创作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保姆》、《婆婆媳妇小姑》、《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媳妇的美好宣言》等,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中国老百姓当下的生活,屡创收视率新高,好评如潮,她和她的团队斩获的各种奖项有近40项,被誉为“金牌编剧”。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09,(4):F0002-F0002
千灯,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东南部,毗邻上海,紧接苏州。历经2500年岁月流淌,铸就了“古韵今风”、“生态宜居”、“科学协调”的魅力品牌。她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走出了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声震中华的伟大思想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孕育了“世界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她经济发达、环境优美,集聚了“国家火炬计划电路板基地”在内的众多优良产业、  相似文献   

16.
《今日广西》2007,(15):52-52
吴小莉近日在上海做客“阳光讲坛”时,亲切优雅的她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跟记者分享了凤凰卫视成立11年来的风雨历程和职业感悟。她觉得像疯子般的工作状态,是在新闻界成功的必须状态。吴小莉满怀深情地提起了台中几个著名的“疯子”记者。她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疯子”和“疯事”,在第11个年头里,一个“疯子”带领一群“疯子”创造了231亿元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这是发生在上海的一出令人心酸的荒诞剧,一个到上海打工的打工妹,和上海的一男子结婚后,发现丈夫没有生育能力,竟利用自己开发廊的机会,勾搭上一中年男子,借他的“种”,使自己受精怀孕后生下一男孩。结果其丈夫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和她离了婚。独自带着小孩的打工妹,生活失去了依靠,无奈之下只得状告到法院,诉请孩子“他爹”承担抚养责任。 打工到上海,嫁给上海人   吴萍从小在四川农村长大,一直没有出过远门。由于家境贫寒,她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务农。 1991年初,不满 20岁的她决定像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到外面去打工…  相似文献   

18.
尤拉 《今日上海》2011,(2):50-52
张爱玲的足迹在今天的上海依然清晰可辨。一切关于她的零碎都成了上海人的生财之道,每个细节甚至干连她喜欢吃的小菜点心都变成了一部厚厚的书,铺陈在上海街头,令70后80后的“张迷”们嚼了又嚼,品了又品。  相似文献   

19.
她曾经是大上海众多洗碗妹中的一员,而如今,她的企业建起了3800平方米的新厂房,总资产达700多万元,“红船”粽子正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谈起成功的秘诀,南湖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雅园显得格外淡定:“刻苦加诚信,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20.
尤永 《今日广西》2007,(24):20-21
蔡琴“新不了情”演唱会于12月31日晚在上海大舞台上演。蔡琴到上海做宣传时透露,她从艺以来的历程十分艰难,说到动情处甚至几度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