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浩 《民主》2012,(7):56-56
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大开门户,抢抓机遇,以各种优惠政策,广引人才,人才队伍建设空前繁荣。但也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一方面整天嘴上喊着没有人才、需要人才、重视人才,另一方面却对身边的人才熟视无睹,甚至遭到压制。对此,群众称他们是“揣着人才找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体现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建设转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成为中心任务。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局面,只有加强党委对高校的领导,才能抓住时代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建  相似文献   

3.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在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对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发挥重要战斗堡垒作用。研究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角色扮演问题,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在"大生态"新背景下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是推动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是建设和谐高校的引领力量。目前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丰富的资源,更加多样的途经与形式。上海理工大学党委根据所在地区和本校的具体情况,联合中共上海市科教党校和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党校举办"坚定理想信念,融入社会实践"大学生党员专题培训班,在如何利用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时机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及如何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积极参  相似文献   

5.
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人数激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大学生要想超越竞争对手,顺利实现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培养核心竞争力.新升本地方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软硬件投入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地方优势资源的支持等也成为其优势的一面.该类高校可以通过明确办学目标和理念、建设地方性特色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周柏红 《学理论》2013,(24):319-321
由于条件所限,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问题上,地方院校处于明显的劣势。不过,一个和谐有序的人才软环境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样非常重要,因此,地方高校着力优化人才软环境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在坚持以人为本治校理念的基础上,地方高校可通过保障用人制度公正、透明,建立灵活的内部竞争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融洽的人文环境,从而提高自身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途径和载体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是推动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是建设和谐高校的引领力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4)
地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科技支持,为区域发展培养生态型人才,为区域生态发展提供示范效应。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可以通过实施"生态导向"的校地合作工程、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设置、推进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开展常态化的生态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人才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而高校作为人才引进、培养和输送基地,存在着人才管理机制相对滞后的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下,改革党管人才的实现形式,结合实际创新管理举措,既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也有助于加强高校人才建设,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1.
赵春喜 《学理论》2010,(10):193-194
高校人力资源是指在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教职员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实现人才兴校战略,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孟英 《理论导刊》2013,(6):47-48,52
构建高校"三型"党组织工作新模式,是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地位、服务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人才、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的需要。构建"三型"高校党组织工作新模式,必须以"学习型"建设夯实"基础工程",以"服务型"建设铸牢"保障工程",以"创新型"建设造就"动力工程",坚持"三位一体",合力推进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人才资本是核心资本".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具有关键性作用.所以,从理论上搞清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实践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有着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对经济结构升级、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等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虽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二,但中国制造的产品由于长期依靠低成本优势,缺少自主品牌及关键核心技术等原因,在国际市场上却遭受着"打折"待遇。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建设制造强国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但对先进制造业选择标准和建设制造强国的发展路径并未做出具体说明。先进制造业的选择应秉持系统性和全面性、协调性和动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技术、管理、模式和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建立具体的评价标准体系。依据战略中提出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等五大方针,总结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具体路径,为我国2025年完成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方针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张义明  张沁文 《学理论》2012,(30):176-178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往往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基于陕西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文章认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将"创新"要素纳入人才素质的核心内涵之中。"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现途径应于拓展,应重点强化其实践创新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9)
我国一些高校通过各有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但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一部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坚持"整体开发""以用为本""创新机制"等原则,依托"人才计划",以教育为主要途径。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个系统工程:首先,必须重视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其次,高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重点解决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再次,应以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1)
世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课题与战略目标,这就给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增添了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生态文明、和而不同等新的时代内涵,其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霸权主义、工业主义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当前基于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质疑和排斥,这些在给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国际形势提出相应的智慧谋策,如完善高校及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发展经济与高科技、调整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其数量和规模已占到当前高校总量的四分之一,并担负着与公办高校"立德树人"同样使命。如何在新时代推动民办高校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继续发展和落实好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进一步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成为了重中之重,而明确党委在民办高校中的作用以及形成科学有效工作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教育驱动人才、人才驱动科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积累了坚实物质技术制度基础和宝贵经验,形成了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核心要素的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在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支撑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整体效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好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以来,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政治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从教环境,形成了一支承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任的人才队伍。新形势下,高校党管人才责任的落实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工作正确方向;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保障职责落实;坚持以团结引领服务为载体,塑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