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20,(10)
红山文化玉凤出土于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中心大墓。该中心大墓是一座大型的高规格玉敛葬,墓主人是目前已知红山文化晚期级别最高的宗教领袖。随葬玉凤造型独特,此器类为整个红山文化所仅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其原生形态应为自然界中的鹰类。红山文化中丰富的鸟纹作品,证明崇鸟是各地红山文化上层社会普遍流行的基本礼俗,并在辽河流域一带有着重要的文化渊源。以红山文化玉凤为代表鸟纹造像是辽河流域先民的传统尊神观念与传统礼俗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张兰政  李强 《侨园》2013,(1):22-23,72,73
山川乃大,万物归一;心存慧根,天地神奇;跋山涉水,寻珍觅奇;感天动地,至死不渝;金石为开,怀珠抱玉。记者:邱总您什么时候开始认玉、喜玉,爱玉,对中国玉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邱晓辉:从儿时开始认玉,1979年开始喜玉,1983年开始爱玉,1993年开始研究玉器及玉质来源,2001年起开始研究中国玉文化,直至深入玉文化深层领域,领会其精髓。  相似文献   

3.
朱忠鹤 《侨园》2022,(7):32-35
<正>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位于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处于红山文化晚期,也是鼎盛时期的牛河梁遗址尤为重要。正如考古工作者所言,“牛河梁”不仅是研究红山文化的突破口,而且开创了中华传统文化礼制的先河,并在玉器的形制和制作技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6,(6)
正无论是东山嘴,还是牛河梁,辽宁和内蒙古境内的红山文化遗址都鲜明地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史前文化特征,那就是充分印证了神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思维过程。出于原始思维,先民们对自然界充满了奇幻瑰丽的想象,并从自身出发去考量自己身边的一切。万物有灵成为原始思维中最重要的思想组成,最终导致了原始宗教的产生。由于传承有序,辽海地域的红山文化遗址忠实地记录了初民们的原始宗教形态的发展历程,它的外在表现就是在各个遗址发现的积石冢,以及与积石  相似文献   

5.
巩春亭 《学理论》2010,(27):135-136
神话作为人类初期生活的写照,无疑是探寻民族性格本源的最好手段。檀君神话,虽然寥寥百余字,但它却极有层次地表现了韩国先民生活的状况及淳朴的思想特征。这其中包括自然崇拜、情感意识和英雄崇拜这些文化因素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一个民族的思想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  相似文献   

7.
正玉雕国粹,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玉器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物质文化产物,一直传承至今,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玉文化传统。作为非遗传承的古老技艺,玉雕技艺也随之生根、成长,并成为中国文明的文化符号。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民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传统器物的怀念得以复苏,玉雕技艺也进入了一个充满理性、需要提升文化内涵、提倡精工细做的时代。鸭绿江畔,景晴女士和她创办的丹东璞青工艺美术品有限责任公司,用自己的精雕细琢在这个充满理性、需要提升文化内涵的时代,彰显着出类拔萃的异样光彩。  相似文献   

8.
三峡及其周围地区,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方文化长期碰撞与融合的区域,也是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的交汇处,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峡,亘古以来就是早期人类和巴楚先民频繁活动的场地,进入有史阶段后,成为了连接西南中国与中原王期的咽喉要冲,巴楚这两个民族,先秦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巴人的历史、楚人的起源及其文明的形成,一直是一个謎,史籍中所能见到的资料几乎没有。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全国性的文物考古调查在60年代和80年代曾进行过两次,但因这里地理复杂,交通不便,再加上三峡工程久议未决,库区文物遗存状况锁在重重迷雾之中,知之甚少。可以说,三峡库区还是考古学上的一块处女地。  相似文献   

9.
穆重怀 《侨园》2016,(4):16-18
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祥瑞,而且具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功能。以至于在民族心理中龙已经被神化为民族图腾,被赋予了中华民族共主的神圣地位。从目前的考古实践看,龙是诸多中国文化灵物中唯一形成完整谱系并流传至今的文化表征,并在不断地整合与扬弃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形象和内涵,建构起了迥异于域外的中国龙文化。众所周知,中国龙是多元一体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李玉山 《学理论》2008,(3):74-76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2)
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直观而丰富,深刻地展示了纳西先民的智慧,反映了纳西先民的宇宙崇拜、宗教祭祀活动,体现出纳西文化中独特的宗教观。保护与发展纳西文化是当前的紧要任务,应采取多元化的措施,科学保护与传承其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龙的基本神格是水神,龙神崇拜建立在对自然神和祖先神的祭祀基础之上,比原始的自然水神崇拜要晚.龙是先民观念中抽象化的水神,带有原始宗教的性质.龙神崇拜在南、北地域文化中尽管各自独立发展,但表现出的水神神格大抵相同.  相似文献   

13.
圣人崇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现象,影响深远而广泛.圣人崇拜的产生既与生产落后所造成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直接相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性本善的基本观点密不可分.圣人崇拜对于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越来越不适应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着数目众多的考古遗址类文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目前,考古遗址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头戏,各地掀起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热潮.遗址展示已经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展示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良渚文化是5千年前的东方古国吗?距今5300-4200年的良渚文化先民,是否已经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即当时国家有没有诞生?这是良渚文化研究中,争论得最热烈的问题之一。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严文明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良洛文化时期,稻作农耕已发展到犁耕阶段;手工业与农业已经分离,玉器、陶器、漆器。丝绸生产达到较高水平;已经有了早期的文字;墓葬已出现了豪华王陵、贵族大墓和普通人小墓的等级差别;玉质礼器上有了高度一致的母题纹饰──神人兽面纹;特别是有了需动用二、三百万人次才能完成的、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礼…  相似文献   

16.
辽东半岛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我国的原始先民们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原始文化艺术。笔者目睹了6000年前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后洼遗址出土的原始图腾石雕和人形陶像后,为祖国史前文化之丰富惊叹不止。 重大的考古发现 后洼遗址位于辽宁省东沟县后洼屯以东低矮而平坦的台地上,南北长约170米,东西宽约100米,距离黄海海岸仅15公里。据测定,这里是一处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迄今为止,这处遗址揭露面积为1800平方米,发现43座房址、  相似文献   

17.
深圳建市虽然只有29年,却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志书记载,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就已经在此地建东官郡和宝安县,距今已有1600多年.从深圳先后开展的三次文物大普查所获得的资料看,深圳地区有7000年人类活动史.通过文物大普查,发现深圳的遗存包括50多处新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的遗址,还有为数相当可观的近代遗址、遗迹.深圳的遗址发掘还曾经跻身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资料和志书资料都证明,深圳有7000年的人类开拓史,1600多年的建置史,1000多年的海外交通史,600多年的城堡史和海防史,800多年的移民史,300多年的华侨史,100多年反抗西方殖民主义斗争史.我们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文化遗迹,形成了深圳特有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奠定了深圳的文化根基,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和发展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世界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国家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追求。文化竞争力(包括制度、制度文化的竞争力)将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考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要素。中国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决策。我们要研究和吸收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历史经验,更要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塑造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设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9.
建国三十多年来,考古工作可以说是全国文化事业中最富成果的学科之一。即使在十年动乱时期,文化事业的许多部门几乎都已瘫痪,而考古工作却一直没有停顿,而且硕果累累。在那兴工动土的地方,常常发现重要的墓葬和遗址,如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洛阳唐代含嘉仓遗址、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银器窖藏等;广大考古工作者在那黑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5)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华夏民族的先民就有不少成员由于各种原因而背井离乡,成为漂泊异乡的游子。游子们怀念故土,并由此产生了最早的家园意识,并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家园意识的源头,具有重要的精神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