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2018年7月26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建省生态公益林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用立法守护全省"绿色生命线"。守护生态保护红线不能让区划界定是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的根基,《条例》立足实践中生态公益林的划定标准随着生态建设政策的变化相应调整,尊重我省已完成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再重复规定国家和我省有关部门已有的详细、专业性划定标准,用原则性条款明确江河源  相似文献   

2.
正湖北省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柳身强撰文说,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举行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及其有关部门工作报告,提出审议监督意见,是法律规定的各级人大常委会运用得最多、最经常、最直接的监督形式。作为我国民主法制建  相似文献   

3.
2014年4月29日,备受淄博百姓瞩目的《淄博市燃气管理条例》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高票通过,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从8月1日起实施。在淄博市二十多年地方立法工作中,本条例的修订调研次数最多、征求意见范围最广、征集意见最多、集中修改次数最多,创造了淄博地方立法的多项首次:首次召开立法听证会、首次进行立法中评估……新条例的审议通过成为淄博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5.
正我省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河道作为防洪度汛的重要屏障、水资源的主要载体、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2018年6月至7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就《福建省河道保护管理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7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的要求,至今言犹在耳. 实施长江大保护以来,湖北省以"钉钉子"精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保障当地居民环境权利.如今,长江的岸绿了,水清了,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南平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去年8月南平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议》,提出了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去年12月底南平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致力建设美丽南平",再次明确了南平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精神,更加坚定了南平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成为目前我国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经历时间最长的一部法律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重庆代表团的代表们审议认为,这部法律的立法过程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四个一"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要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快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保持战略定力,就要知行合一,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修复水生态系统,既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水系发达,河道众多,湖泊水库星罗棋布,生态环境优美。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殷殷嘱托江西"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又明确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1.
千岛湖畔,淳安更“特别”了.继2019年9月浙江首创的生态“特区”——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设立之后,千岛湖一湖秀水保护再迈出关键一步:2020年12月,《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草案)》正式进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程序. 对单个生态功能区进行立法保障,国内鲜有听闻.如何在进行顶格保护、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一年半来,这场深远变革,牵动着人心.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建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明确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新目标,制定了实现目标任务的新举措。这些新的理念、目标和举措是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更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森林覆盖率高达83.74%,全省生态核心区,素有"森林王国"的美誉……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琼中,那一定是绿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发展最动人的底色。中央12号文件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为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之一,要求海南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地处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琼中,以"绿色"为主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封山育林、绿化宝岛等护林育林工程,着力打造绿橙、养蜂、林下经济等绿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1,(12):12-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1月10日在武昌召开。建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听取和审议政协湖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政协湖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林虹 《政策瞭望》2012,(4):34-3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目标。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生态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而言,这无疑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弯道超越的战略机遇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仙居  相似文献   

16.
正鄂文旅发[2020]34号各市、州、省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湖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已经厅党组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2020年12月24日湖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规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实际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立法调研,深入一线摸清实情,找准问题症结,出台《新乡市北部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为建设绿色矿山、推动法治新乡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是大运河沿线8省市中开挖最早、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被写进2018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扬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大运河文化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由农工党中央主办,以"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在重庆召开。本文从:"共识:‘保护美丽长江是我们共同的社会责任’""治本:做好看不见、深层次的文章""治标:啃掉一个个看得见、症状突出的‘硬骨头’"三个方面,对本届论坛做了全面总结。文中有农工党中央领导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的深刻解读;有相关部委及长江流域省、市的领导提出保护长江沿线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更有专家、学者对保护长江生态提出的具体措施……本届生态健康论坛是领导、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保护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展开的一场"头脑风暴",体现了我党举全党之力,共促长江大保护要求的决心和具体行动。文中摘录了与会者的精彩发言,读后定有收获。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气候与经济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连。气候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可为,而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在气候治理上也要当仁不让。2018年6月1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为规范气候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