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侨园》2018,(12)
正许多人了解流人或流人文化都源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流放者的土地》,文中提及了清初的流放地盛京以及著名的流人函可。所谓流人,广义是指因罪被流放贬逐之人,在这里尤指那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政治犯"。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改称"沈阳"为"天眷盛京",从此古老的沈阳多了一个新名字——盛京。随着时代变迁,盛京所指的范围逐渐扩大,而狭义的盛京仍特指沈阳。清入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0)
清代辽宁河流众多,水灾是清代辽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通过对目前所掌握的史料中所记载的三个阶段、大约五百县次的水灾记录的分析,表明水灾给清代辽宁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通过对清代辽宁水灾的回顾,以期增强当前人们的防灾抗灾意识。  相似文献   

3.
水灾是清代辽宁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清朝灭亡三百余年间,水灾给辽宁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建筑损毁、土地成灾、交通阻断等直接危害,并由此产生了粮食危机、流民问题、社会矛盾等不稳定因素,对于社会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当今,水灾仍然是辽宁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深入认识清代水灾危害,以期提高人们灾害意识,更好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4.
水灾是清代辽宁地区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尤其到了清代中后期,水灾爆发更加频繁,危害也更大。为了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水灾,清政府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救灾程序。鉴古知今,目前水灾仍然是辽宁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深入探讨清代中后期的水灾应对,对于当今防灾救灾具有借鉴意义如下:不断提高灾害意识;加强防灾救灾的制度建设;加强救灾过程的监管;注重生态建设,重视灾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1)
辽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如何挖掘、展现其带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资源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创造辽宁所独有的文化软实力,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展开探索,具体阐释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应包含的两个部分:物质文化实力和精神文化实力,以及这些文化为树立辽宁的良好的文化形象、彰显独特的文化品牌和创造美好的文化环境所起的作用。所探讨的文化软实力特指除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之外的狭义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具有200多年发展历史的辽宁道光廿五集团,携清代之酒魂、乘改革之东风,以其优秀的产品、深厚的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壮大,成为锦州一个知名企业.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土著人指的是外来种族征服、入侵和占领之前,世代繁衍生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他们大多数居住在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山村地区.以农牧业或狩猎为生.在地理和文化上,处于与文明社会半隔离的状态.长期以来,土著人为民族自决、资源、文化、权利及生存,进行着不屈的斗争.改善土著人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求知》2008,(2):48-48
杨帆、杨丽花撰文认为,人民币升值会提高外资在中国的投资门槛,流人中国的外资会选择盈利前景较好、政策环境较好的区域进行投资,这些区域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出口的产品多为加工贸易品或制造业产品,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科技含量较高的部分大多依赖进口,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所需中间产品的价格;而欠发达地区出口的产品主要为资源型产品.人民币升值会直接降低这些产品的出口收益。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会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另外,考虑到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外资流人中国,从而引起国内资产膨廿长,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产品价格上涨,投资于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由于富裕地区居民的闲置资本较多.投资便利,投资渠道多,所以这些“红利”基本上也被分配到富裕地区居民手中。  相似文献   

9.
1、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关系。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指所有的文化都实现产业化,而是指将文化中可产业化的资源、功能、单位和部门剥离出来,集中力量发展壮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部门,则要通过国家财政或社会捐赠获得补偿,不能产业化。正确处理和划分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界限,可以使国家腾出精力办好公益性文化。2、产业规律与艺术规律的关系。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敢于把经济效益作为经营主体的经营目的,重视投入产出,但产业化的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10.
淇县位于河南省的北部地区,华北平原的南部,隶属于鹤壁市。淇县文化旅游资源积淀深厚,历史遗迹众多,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交相辉映,资源具有垄断性特点,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通过对淇县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提出了淇县未来旅游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巫洪才 《学理论》2013,(24):136-137
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具有典型的地方性、民族性特征并且还在不断地流变,对民族地区国家统一的法治建设进程有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因此,按照法之正义与公平的精神对其做出善恶的分类,是民族地区进行国家统一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1,(8)
具有二百多年发展历史的辽宁道光廿五集团,采辽西之精粮、集凌水之精华、携清代之酒魂、乘改革之东风,以其优秀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深厚的文化、严格的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壮大,成为辽宁一个知名企业。从中国惟一满族酿酒工艺到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到中国十大文化名酒,从国家唯一可饮用液体文物到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无不印证着道光廿五的成功与骄傲。2009年4月24日,对道光廿五集团来讲又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1,(6):39-39
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文化人类学或人类学价值的古迹、建筑群和遗址;自然遗产是指突出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结构,濒危动植物品种的生态环境,以及具有科学、保存或美学价值的地区。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目前全世界已有152个国家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共有552项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民俗是千百年来流传积淀的传统文化。所谓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日积月累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点的民俗文化。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辽宁的民俗文化非常接地气,其精华就是已经被国家和省市政府批准的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近日,我们采访了辽宁民俗专家齐守成先生,听他讲讲民俗和非遗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马丽娅 《学理论》2009,(8):142-143
文化教学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在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日趋受到重视。模因最初被应用于解释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种研究方法。文化从认知角度看是指社会现实,是个人或集体感觉性的、体验式的自我建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渗透着模因认知观。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10,(38)
<正> 自然资源收益公共所有,是众多国家、国际组织和主流经济学家的共识经济学上,通常用"资源诅咒"理论来解释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不自由、不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各个资源型省份或地区,例如山西,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是,伴随着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刘欢 《学理论》2013,(18):162-163
女性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在家庭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其中寡妇作为众多身份之一,与家庭其他成员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通过对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一则档案考量,其地寡妇立嗣、逼寡改嫁、寡妇贞洁观都带有与过去不同之处,带有蒙汉双重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6,(1)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辽河流域及其沿海地区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以来辽宁地区的本土文化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辽海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建构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子,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要推出反映辽宁地域本土特色文化的辽海风物系列栏目,以飨广大热爱辽宁、关心辽宁的海内外读者,共同打造美丽辽宁!  相似文献   

19.
孙大光 《侨园》2022,(9):32-33
<正>为了向海内外侨界全面介绍和推荐辽宁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底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中国锡伯族博物馆、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等13家文化场所被中国侨联确定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国侨联确认的、具有“承载中华文化、富有侨的特色、广大侨胞向往、社会广泛好评”的各类文化场所的展示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进一步挖掘基地的魅力,进一步充实其文化内容,完善基地的相关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3)
辽宁抗战开启了中华民族14年的抗战历史进程,拥有丰富的抗战历史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能够为新时代全面振兴辽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应在对辽宁省内抗战历史资源进行深入发掘、现有纪念设施基本状况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抗战纪念设施为前沿,以商业开发为辅助的机制,对辽宁抗战历史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