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8,(10)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极具隐晦性和破坏力的社会思潮,它的出现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违背了我国社会实事求是的基本准则,而且还大大地干扰到与迷惑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形成,甚至是指引错误的思想走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破坏力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所具有的或隐或显的基本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本文重点阐述和剖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四个特征,以此使人们能清醒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并自觉与此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虚无主义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在历史、民族和文化等领域不断衍生,形成了虚无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图景中的表现形态,即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三种样态。从虚无主义的演进逻辑来看,西方"虚无主义"强势传入的外部冲击力、社会舆论中由怀疑氛围逐渐聚拢而催生的现实生成力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虚无"基因的历史根源力,共同交织为虚无主义成型的三重动力。为警惕和防范虚无主义的进一步扩散,近代历史中积累的以历史眼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以民族情怀驳正民族虚无主义和以文化省思肃清文化虚无主义等应对经验,为当下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6)
我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而西方资本主义有新发展,导致我国部分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持悲观否定态度,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外部环境;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是全球化、信息化、西方价值观冲击的产物;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导致多元价值观的盛行,现代化困境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提供了温床;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宣传手段的单调僵化和教条主义,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实际影响力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逆反心理;长期的历史一元化观念,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化结论,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乘虚而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最近,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甚至蔓延到学校的校园之中。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十分必要的。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反对各种非科学的历史观的前提;而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也是对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进行批判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闫丽婷 《学理论》2015,(6):39-40
在梳理清楚尼采虚无主义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对其本质性的探究: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不单纯是摆置在读者面前的理论对象,而且揭示的是西方历史的思想命运。对于虚无主义,尼采提出的是极端革新者的新视野,但当理性地探究并对这种仅限于价值论境中的虚无主义做一番细微而彻底的打量时,赢获的不仅是尼采虚无主义思想的卓越之处,同时也窥探到其在克服虚无主义道路选择上的局限点。为了克服虚无主义,尼采提出了"权力意志"和"超人"理论,但这种克服本身又难以逃脱因不彻底而遭致的虚无主义命运。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9)
现代虚无主义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思想界,传入中国的过程与虚无主义在德国的产生非常相似,均是后现代化国家在后起压力下打压传统文化后,产生的一种悲观、虚无思想。现代虚无主义其本质是将"虚无"作为信仰,否定一切价值。当下必须直面现代虚无主义问题和危害,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网络技术大肆传播,妄图否定和推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颠覆我国的人民政权,这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将课程内容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国理论、制度、道路、文化自信对应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伴随智能媒体的更新换代,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智能化浪潮沉渣泛起,其实质仍然是历史唯心主义。透视智能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其以虚无主义、西方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为根源,依托形而上学方法论,借助智能化传播方式得以“成潮”。智能时代,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操纵算法分析、假借数据识别、利用智能推送等方式设置“价值陷阱”“学术陷阱”及“舆论陷阱”,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样态,但其背后的政治意图从未改变。因此,智能时代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和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应当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智能场域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厚植历史根基,将智能技术融入历史观教育全过程;加强制度建设,运用法治思维方式遏制智能场域历史虚无主义发展,以此解蔽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9.
张宇 《理论探讨》2015,(1):65-68
虚无主义作为人类生存的困境,其产生既有理论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尼采认为虚无主义是由于"最高价值的自行贬值",而海德格尔指出价值虚无主义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必然命运。他们尽管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却仍然没有切中问题的实质,而马克思则在现实的基础上指出虚无主义根源于资本的本性,并且只能通过瓦解资本的逻辑而超越。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0)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通过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根基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我国学者从1989年着手历史虚无主义相关研究,到目前为止经历了研究起步阶段、研究兴起阶段、研究猛增三个阶段。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背景、本质和特点、思维逻辑和表现方式、危害及抵御对策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是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研究太少,我国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群体研究局限于高校师生,而且基础理论和调查数据不足,造成研究过程与论证随意,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内容上呈现较高程度的相似性问题。今后的研究应该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关系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扩大影响群体研究范围,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及对策研究提供更科学有力的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最显著的符号,现代性危机的实质是虚无主义的盛行."虚无主义不仅是一个单纯理论,它也植根于中国现在正在展开的现代化运动".而网络时代是"高度现代性的象征",网络在以其独特的技术特性推动网络政治发展的同时,也蕴含着网络政治虚无主义.因此,深刻剖析网络政治虚无主义的理论本质,辩证分析网络时代对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回应,对于提高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1)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不但影响了网络舆论的正常秩序,更危害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往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往往就理论而谈理论,忽视了其社会现实性。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通过小说、电影、电视等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进行传播;而当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阵地发生了改变。其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自发性等特点,在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大肆传播该类信息,频频编造诋毁历史英雄人物、否定毛泽东历史功绩,反对共产党领导的网络段子。也就是说当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备了网络传播的特征,欲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本质,需从网络现象入手,重点对其传播特征展开深入分析,以期揭示本质,从而肃清危害。  相似文献   

13.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根植于唯心史观的社会思潮,已经广泛渗透于同人们精神生活紧密相关的文艺领域。总体上看,历史价值偏误和历史发展观缺失是文艺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发生根源。具体而言,"碎片化"历史、"中性化"历史以及"泛娱乐化"历史是文艺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鲜明表征,分别体现了创作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上的抽象主义和价值论上的相对主义。文艺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包裹着"幽蔽的面纱",以此混淆视听,颠覆正确历史认知,消解主流价值认同,具有极大危害性,必须予以批判和肃清。深入探讨应对文艺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对策,对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及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2)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热兴,网民言论更加自由,思想更加多元,颠覆传统道德,恶搞历史英雄人物的"反道德"倾向行为更是屡见不鲜,此现象的本质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若不加以控制则愈演愈烈,最终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然而学术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停留在史学领域,就理论谈理论,很少研究网络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背后的传播机理和原因,缺乏现实性和系统性。试图从受众群体——网民的角度切入并结合多学科,重点剖析网民"反道德"倾向的机理。以期净化网络道德风气、重塑传统道德典型,并为学术界研究网络空间下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通过曲解和解构历史的方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重新评价和批判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思想政治领域兴风作浪,扭曲了一些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社会历史事件和人物缺乏正确认知,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利用大学生的这个特点,妄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心中的主导地位。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截断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途径,为大学生走出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提供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贬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妄图从根本上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的不利影响,并研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和它进行最坚决彻底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求根本对立的一种异化政治现象。坚决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必要条件,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党内政治虚无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百年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内在动力,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途径,把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作为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当下时代,虚无主义呈加剧之势,它已不只是对上帝以及神圣意识的否定,也是对人的各种规定性及其存在方式如人类性、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性、公共性的否定,从而导致各种形式的虚无主义。其中,如下四种虚无主义特别盛行,并呈现出明显的全球性特征及症候。人类虚无主义。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对人类的前途命运持  相似文献   

19.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围绕对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弥漫着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认识,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充分结合历史实际,史论结合,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从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陈青青 《学理论》2013,(23):56-57
价值问题是近代以来极其重要且极具争议性的话题。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根本问题就是价值虚无主义,这也是哲学意味上的虚无主义的主要指向。根据尼采的说法,虚无主义"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随着价值虚无主义而来的就是价值多元化和价值相对主义等,表征着社会整体的一种价值失序境况。尼采的权力意志与列奥·施特劳斯的回归"自然"仍旧是一种绝对主义价值原则,因此,在后形而上学阶段,回归共同体,重建"公共性"是价值秩序重建的可能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