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定居美国70余年的张闾瑛是张学良唯一的女儿,她的人生平静而安和,从"帅府千金"到留洋学子,曾经从教的她晚年热心华人社团活动。2015年,百岁老人张闾瑛在旧金山安然辞世。帅府千金,矢志留洋张闾瑛的母亲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凤至。1914年,张学良奉父命与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市)绅商于文斗之女于凤至结婚,婚后于凤至迁居沈阳大帅府。于凤至年长张学良3岁,所以张学良婚后一直对于凤至以大姐称之。于凤至嫁进张家时,张学良年方14岁,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政最高长官张学良对东北军下达"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军6天即占领辽宁省三分之二及吉林省城与铁路沿线城市。笔者从张学良先生晚年的回忆口述史料入手,分析张学良本人对日本政局、东北局势、列强立场、中国时局、东北军自身等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观误区,力争解析支撑张学良错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王华 《侨园》2012,(2):64
奉系军阀的东北空军,是张氏父子倾注心血、苦心营建的.1921年秋,张学良应邀赴日本参观,当他看到日本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高超的训练后,痛下决心一定要建起自己的空军.于是,回到奉天后,他就对父亲张作霖说:"此行感想有二:一是气愤,二是发奋.日本当局有意炫耀日军威仪,蔑视我们中国人.不过,他们有些方面,如武器、军纪确实比我们好,文化也比我们高些.我们东北军在这些方面要赶上去,而且要力争超过他们."张作霖当然也早就认识到,要巩固东北非建立强大的空军不可.  相似文献   

4.
正1928年,在大兴安岭北麓的茂密森林里,驻扎着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编制相当于一个旅,有三个边防团,被称作兴安屯垦军。其统帅就是张学良,第三团团长叫关玉衡。1929年,日本政府趁中国东北军兵力空虚,蒋介石忙于"剿共",没有精力出兵抵抗,决定占领东北。对于日军来说,最神秘的对手就是屯垦军。为了刺探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7,(Z1)
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联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西安事变爆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共产国际和苏联在西安事变前后对张学良的各种表现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安事变的爆发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转折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及其率领的东北军背负各种不抵抗的骂名驻防于陕西、河南等地,被迫执行"剿共"命令。张学良面对有  相似文献   

6.
正1930年7月2日至8月10日,张学良在渤海岸边的葫芦岛避暑长达40天,通过保存下来的档案资料可以看出,张学良此次名为"避暑",实则"避战",避免中原大战各方代表之拉拢。张学良在这些看似"休闲"的日子里,始终关注中原大战局势发展,并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1930年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张学良于当年3月发表通电,主张和平救国。由于张学良所部东北军三十余万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地方军事力量,张学良  相似文献   

7.
张恺新 《侨园》2020,(2):22-24
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九·一八"事变后,为避免辽宁全境沦陷,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政集团做出过一番努力,重要标志就是在锦州设立东北军政行署和加强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地区的防卫。其间,发生了日机轰炸锦州、痛歼汉奸武装、"锦州中立区"外交努力破产等事件,最终于1932年1月在日军大举进攻下,在辽西铁路沿线和锦州外围激烈交战后,东北军被迫撤入关内。锦州抗战展现出辽宁爱国军民对日本侵略的不屈不挠抗争精神,在中国十四年抗战史上谱写了悲壮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在蒋介石主政台湾时期,祖国大陆方面对张学良过于直白的关怀和赞誉有时会刺痛蒋氏专制政治最敏感的神经,从而使张学良的处境更加难堪。因此,周恩来曾多次嘱告有关部属,所有涉及张学良的宣传、报导都要严格掌握分寸,一定要顾及张学良的人身安全。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怀念和关怀却从来没有中止过。他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关系暗中了解张学良的状况。他曾不止一次托请来自台湾的朋友设法保护张学良,并对他们说:“如果张学良将军的生命有个一差二错,我们就不好见面了,不好说话了。”1958年12月,定居美国的宋子文来到香港小住。…  相似文献   

9.
正一张学良以特殊的方式支持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是从他与周恩来举行延安会谈时开始的。1936年4月9日至10日,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就红军与东北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问题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张学良当时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联共抗日诚意,对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是支持的。关于这一点,参加延安会谈的刘鼎,在他后来的回忆材料中亦做了具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3)
张学良在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政治生涯中许多做法都值得人们深入探讨。本文拟对他"九一八"事变"不抵抗"表现,做一考察分析,从侧面追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阴谋历史,使我们对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表现有更多了解,这不但有助于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也会引领后人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思索,审视历史,警策未来。  相似文献   

11.
林丽琴 《慈善》2016,(2):37-38
我曾看过一个家教短片:一天,爸爸感觉有些头痛,吃完晚饭就回卧室休息去了。4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电视,妈妈嘱咐女儿:"你去看看爸爸,关心他一下,可以吗?"女儿跑进卧室,不到2分钟就回到客厅继续看电视。妈妈问她:"你有关心过爸爸吗?"女儿头也不回,一边看电视,一边应付地说道:"有啊,我有看看爸爸的。"女儿聚精会神的样子让妈...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1)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亲身经历了事关中国时局命运的关键时刻。近年来,随着对张学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其相关的大量史料公开,更加丰富了对张学良研究的内容。尤其是张学良口述史,因其特点鲜明、极富感染力与真实性而成为史料中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分。对张学良口述史特点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推动口述史的发展并提升口述史在学术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10,(3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8·15"前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放军联络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查阅了大量的已经解密的改造日军战俘的历史资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与日寇交战中,俘获了大量日军官兵,对日军战俘进行了教育改造,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了人道主义篇章。大量日军战俘接受改造后加入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中,留下了可歌可泣、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华清池"捉蒋"经过为何扑朔迷离? 张学良将军亲口面谕,由上校营长王玉瓒率卫队第一营步兵连(含手枪排)和骑兵连,去华清池完成"捉蒋"任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先是提升了王玉瓒、孙铭九等有功人员,后又担心执行"捉蒋"任务的卫队第一营官兵会遭到国民党当局迫害,每人发了一笔安家费,遣散参加"捉蒋"的主要官兵,王玉瓒离开了东北军,隐姓埋名,远走云贵.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2)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因为围绕其一生所发生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事关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而身处事变当中的重要人物张学良的态度、人生观及价值观对事件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张学良处理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泣谏入手,对张学良将军当年处理军阀内战及西安事变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重新诠释张学良将军谋求国家统一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6.
王贞勤 《侨园》2014,(9):56-58
初到西安:神秘“雷电社”惊动周恩来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略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高潮。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促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实行抗日救国,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变,扣押了正在西安的蒋介石和陈诚、蒋鼎文、朱绍良、卫立煌、陈调元等国民党军政大员,宣布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通电全国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政治主张,张学良还致电当时在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的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同时希望周恩来能亲自来西安共同解决事变。  相似文献   

17.
汤小小 《各界》2014,(8):90-92
说起谷瑞玉,也许很多人感动陌生,但若说起张学良,却没有几个人不知道。1921年初遇张学良时,她是天津赫赫有名的“四大花旦”之一,正因有了这个身份,才有幸在宴会上为张献唱。 随后,两个人相谈甚欢,谈戏曲,谈童年趣事。她发现,张学良亲切幽默,并没有传闻中那么不可靠近,他亦发现,除了戏唱得好,这个女子言谈大方,颇育见地。 宴会完毕,桥归桥,路归路,她依然登台唱她的戏,他依然深入林海雪原剿匪,他们走的是两条不同的人生轨迹,本来永无重叠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国界趣闻     
一家跨两国在荷兰和比利时交界处住着一户人家,他们的厨房在荷兰境内,卧室在比利时,于是吃在荷兰,睡在比利时。一馆跨两国美国和加拿大边界上有个洛克岛,岛上有座图书  相似文献   

19.
首度离台赴美探亲张学良1936年在古都西安发动了那场震惊中外的兵谏后,便开始了被幽禁的生活,使其从青春到迟暮的生涯,笼罩了传奇的色彩。就在55年后,人们仍在挂怀他的境遇时,1991年春季里,传出了张学良即将飞往美国探亲,重享天伦之乐的消息。张学良的亲属几乎都在美国。元配夫人于凤至从1940年赴美治病,再也没有回国,晚年独自生活在洛杉矶莱克瑞治路林泉别墅。张学良和于凤至有三男一女。  相似文献   

20.
章志诚 《侨园》2006,(6):18-19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深受人们敬爱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为团结抗日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他8岁时,张作霖就请早年曾教过他的老师杨庆辅为他启蒙;张学良10岁以后,张作霖又请一位留学奥地利的军人陈瑛为他教授德语。然而,后人在有关张学良的传记中却很少提及陈瑛的名字。陈瑛(1885—1941),字蕙薰,又字惠生,浙江省青田县阜山乡王费潭村人。他有4个兄姐,长兄陈琪是中国近代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陈瑛的父亲陈邦隽,名佐周,号裕棠,是青田县阜山乡思想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