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学生赴马来西亚可免修马来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园》2003,(6)
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近日表示,马来西亚政府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外国学生到马来西亚留学,包括快速办理入境签证,取消外国学生需修读马来文及马来西亚研究科目。此外,也将允许留马学生的父母到来陪读。他说,学生申请入境马来西亚的签证手续比起其他国家来得容易,主要是马来西亚政府考虑到学生到来是为了求学,只要他们可以出示马来西亚学院录取他们的证件,根据一般程序处理,即可在短期内取得入境签证。据报道,在提到25岁以上的中国女性不获批马来西亚入境签证时,韩春锦说,马来西亚移民厅已取消这项条例。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8,(12)
正中国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的多元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能够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不断完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另外还可以规避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之后,教育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20世纪  相似文献   

3.
留学信息     
《侨园》2004,(2)
赴马来西亚留学六大注意事项目前马来西亚留学是一个新热点,我国每年到马来西亚留学人数一般在5000-7000人左右,以高中毕业生居多。对于留学马来西亚的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六大事项:一,要选择软件过硬的院校。所谓“软件”就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内容。二,要选择对中国学生服务好的院校。包括教学跟踪和生活服务等几方面。三,要选择硬件设施一流的学校。重点看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教学设施是否俱佳。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5月23日,马华公会总会长特别助理拿督王金河先生率马华公会经贸考察团赴辽宁进行经贸考察。马华公会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政党,党员人数110万,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党。马来西亚的各大商会都是马华公会的会员单位。马华公会的经济总量占马来西亚全国经济总量的近80%,80%以上的马来西亚上市公司都是马华公会的成员。在沈阳期间,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文学会见代表团一行。在会见中吴文学副  相似文献   

5.
由于马来西亚宽进严出的教育体制以及近期伴随留学新马热所产生的择校误区和专业选择上的误区,GED环球教育专家为留学生们支招,呼吁有意前往马来西亚留学的中国学子务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哈德 《侨园》2004,(3):22-23
报纸等媒体的广告中,时常可以看到招收赴马来西亚的劳务人员。那么,马来西亚真的是接受中国劳工吗?真实情况是:不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去马来西亚做劳务,就是打黑工,打黑工就极可能受骗,不仅挣不到钱,反而可能赔进中介费等费用。30多名福建人被困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7.
曹晓燕 《理论导刊》2000,(10):10-11
一、我国现行住房抵押贷款概况始于1986年的住房抵押贷款,在我国的各商业银行已悄然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促进了住房商品化的进程。目前,我国的住宅抵押贷款大致有两种:一是私人购房普通抵押贷款,二是储贷结合的私人购房抵押贷款。私人购房普通抵押贷款。这种抵押贷款已在全国推行,其基本特征是:借款人须有当地常住户口,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偿还贷款的能力;须支付占房价总额,"-的自筹资金;须以房产作抵押标的,有时还要求单位作担保人;贷款期限为10-15.年,贷款利率以6.6月息计算;还款方式为借款人分月向银行归还或由单…  相似文献   

8.
宋效峰  张立华 《理论导刊》2007,3(11):116-118
作为一个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新兴国家,马来西亚还面临着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和多元文化的复杂国情,但其政党制度较为成功地实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面对近年来马来西亚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兼具民主与权威特点的马来西亚政党制度仍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与其较高的制度化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谭家健 《民主》2004,(8):40-41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国土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0万,其中马来族占47%,华族占24%,其余为印度族、卡达山族、依班族等少数民族。多年来,华族与其他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建设马来西亚,并一直为本民族争取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力而进行不懈斗争,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如果从1819年首建于槟城的五福书院算起,迄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早期这类学校属于私塾性质,以福建话或广东话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四书》、《孝经》之类古籍和书法、珠算等等,以实用为主要目  相似文献   

10.
新华 《侨园》2016,(4):46
正西班牙移民政策中,除了50万欧元购房移民,还有一项叫做非营利性居留。该项政策中没有明确要求购买房产,只是要求申请者提供西班牙的居住地址,也就是说您可以选择买房或者租房。移民专家表示,西班牙移民费用没你想象的高,租房仅需30万元全家获永居。西班牙非营利性居留法案规定,能够为其家人提供稳定的居所,以及有足够的资金来证明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其本人及其家人在西班牙的生活费用。法案要求有  相似文献   

11.
留学信息     
《侨园》2005,(1)
留学马来西亚不能只看文凭“双联”课程是马来西亚与欧、美、澳、新西兰等国开设的同步国际课程。这一课程成为马来西亚吸引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留学生的一个优势。目前,马来西亚一些院校甚至开设了“3+0”课程,即留学生在马来西亚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本科的学业,毕业后可直接获得第三国的学历证书。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4,(2):73-73
葡萄牙、希腊、西班牙等国的购房移民政策,虽大体类似,但还是有不同之处,投资者要根据需求合理选择国度。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马来西亚经济恢复快速增长的第四个年头。3年多来的显著成就和发展势头,使马来西亚再次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人均产值已达到中等水平。 马来西亚经济摆脱1985年负增长1%的衰退困境后,恢复增长很快,1988年、198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分別为8.7%和8.5%,今年预计仍可保  相似文献   

14.
1995年9月15日,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工商考察团一行到沈阳来进行投资考察,笔者趁此机会采访了此次考察团团长、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席谢玉麟先生。谢先生介绍说,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于1934年8月在槟榔屿成立,原名为马来亚韩江公会联合,1935年改称马来亚潮州公会联合会,1964年改称现名。联合会初期只有6个会员,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有47个属会,由全国东西马十三个州的潮州同乡团体组成。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是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27)
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日本、韩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四国。奥巴马此举彰显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持久的影响力。纵观美马关系的发展历程,美马关系发展历经了冲突与亲密,分歧与走向合作。半个世纪以来,奥巴马是首位出访马来西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马来西亚之行是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开启的,因此具有特殊的意义。将奥巴马总统的马来西亚之行还原到美马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去,我们便可以梳理出美马关系历史演进中的进展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9月,海外侨商辽宁行我们认识了马来西亚"亿钢"。亿钢,马来西亚桩基行业龙头企业。亿钢,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最佳合作伙伴。亿钢,2014年6月30日在马来西亚证交所上市。亿钢,给股民回报最好的企业之一。寒门出身的戴清荣是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他1987年与朋友共同创办亿钢(马)有限公司(Econpile(M)Sdn Bhd,以下简称"亿钢")。三十多年来,亿钢凭借高性能的进口设备、不断精进的技术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了马来西亚地产商、建  相似文献   

17.
林晓画 《侨园》2003,(3):12-13
在1973年至1990年间出任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主席的林晃升。被马来西亚华社视为继“族魂”林连玉(领导华社向马来西亚当局积极争取华人权益和维护华文教育的已故教总主席)之后,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界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也是重要的民权运动者,广受华社和各界人士尊重与敬佩。其30多年来无怨无悔、不惧强权为母语教育和基本人权斗争的精神,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8.
(一)语言环境:在马来西亚,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院校,实行的都是全英文的授课方式,作为国际学生,在入学之后,接受的是全英语的教学;同时,由于马来西亚华人众多,华语也是除了英语之外的一大通用语言,所以中国学生在马来西亚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也能很方便的用华语和华人们交流。(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林若望 《侨园》2006,(3):34-35
2006年1月30日,马来西亚警方扣留打麻将的华人,并将他们剃了光头,受到当地华人社会的关注如果不是因为辱华风波,可能很多中国人对马来西亚的概念仅停留在旅游目的地上。李先生来马来西亚已经9年了,他是名副其实的“大马女婿”“,嫁过来的比较多,娶当地人作新娘的还真不多”,他告诉记者,在马来西亚生活就像在家一样。“正经人”在马生活很好“公平地讲,生活还是不错的”,李先生从事旅游接待的生意,像他这样在马来西亚经商的中国人据他说有很多,中资企业有100多家,大的像华为公司有百十人以上,而小的像李先生的公司只有两个人。李先生对这里的…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财政部长安瓦尔·易卜拉欣10月30日在向议会提出的1993年度预算案中说,1992年度是马来西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第5个年头,预计全年增长率为8.5%,1993年度仍可实现8%的增长率。 1988年以来,马来西亚经济以年均9%的高速度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199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806马元(合2475美元),在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新加坡和文莱,达到韩国80年代中期的水平;世界经济论坛和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的联合报告已将其列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其经济竞争力甚至超过韩国而跃居第4;此外,它还跻身于关贸总协定公布的“全球25大出口国”之列(排名24)。 马来西亚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棕油、橡胶和硬木等热带作物以及锡、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地理位置优越(依傍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繁忙通道马六甲海峡)、基础设施完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