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龄化社会初步形成。与此同时,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探索建立健康老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为老志愿服务登记制度。在此背景下,一些新的为  相似文献   

2.
养老服务业是涉及亿万老年人福祉的民生事业,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众的多方位需求,真正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保障改善民生和维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举措。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老年人群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政府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构建了美好的理想前景。然而,现实中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实践却面临着需求不旺、供给不足,政策难以协调执行的实践困局。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群对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增加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不断完善落实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全老年服务保障体系,不仅是保障和改善老年群体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抉择。一、发展养老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无锡市早于全国16年步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目前60周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达22%。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严峻挑战,无锡以创制促超前谋划,以创新促转型升级,以创优促整体推进,着力打造呼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要求、体现现代民政建设特色、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的养老服务"升级版"。本文结合无锡的创新实践,谈一谈今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无锡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有其存在的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基础。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巩固和加强农村家庭养老方式,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孝文化,关注农村老人心理需求,探索农村老人救助方式,加强立法,切实保障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和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所占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探索适宜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将社会工作融入空巢老人养老模式中,将会为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升养老服务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目前农村养老服务业存在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不健全、机构养老形式单一等问题;其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养老观念制约、居民收入水平不足、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经营风险等;因此,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应秉持一般思路是:发展经济最为根本,"国家在场"至关重要,多方参与十分关键,人才培养刻不容缓,监管机制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9.
刘玲 《中国民政》2014,(1):31-33
无锡市早于全国16年步人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目前60周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达22%。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严峻挑战,无锡以创制促超前谋划,以创新促转型升级,以创优促整体推进,着力打造呼应苏南现代化建没示范区要求、体现现代民政建设特色、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的养老服务“升级版”。本文结合无锡的创新实践,谈一谈今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杭政函[2014]17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破解制约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浙江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不可避免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精神没有寄托,三是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四是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又有利于填补我国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构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推动养老供给主体多元化,创新养老模式,丰富养老服务内容,繁荣老年用品市场。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由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家庭养老功能的进一步弱化,加之公办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严重不足,导致养老矛盾愈加凸显,迫切需要从解决养老服务业的结构性矛盾,促进有效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入手,科学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3,(10):4-10
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35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做了系统安排.我国已进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意见》的出台,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采取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消费、扩大就业的一举多得之策.  相似文献   

15.
<正>人口老龄化是新世纪我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面对"跑步式"迈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困局,2014年国家选择了马鞍山市等42个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力求通过试点创新和典型做法为全国提供示范经验,为寻找养老服务业发展路径和实现"老有所养"战略目标提供借鉴和参考。马鞍山市是一个年轻的新兴城市,却也是一个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挑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的养老面临很严重的问题,中国有近8亿农民,农村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料不足需要引起重视。通过走访M村6户失能老人家庭以及对农村养老的考察,分析了农村失能老人照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孝道文化的宣扬,健全法律制度、加大对养老的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21,(12)
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七普"数据显示,我国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百分点、6.61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相对严峻,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趋势较为明显。互助养老作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新型养老模式,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互助养老是建立在互助基础上的家庭、邻里、社区成员之间在生活照料、  相似文献   

18.
王行宾 《协商论坛》2014,(12):13-17
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老龄人口大省.目前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1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8%;预计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1595万人,占总人口的15.7%.整体上看,我省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基数大、比重高、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再加上生活困难和低收入的老人比较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比较多,我省面临“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双重压力.而养老服务业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必须超前科学谋划的重大政策和制度变革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社会公平与稳定的重大民生问题。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现实所需。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确定后,还应当严格界定养老福利、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三个界限;淡化乃至逐步消除关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地域、部门和所有制三个方面的界限;在搞好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以房养老、基地养老和农宅地养老等三种新型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