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党史学界在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方面有许多新进展,本文简要介绍如下。 一、关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问题。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红军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日开始长征。根据是:项英、陈毅、陈丕显等人的回忆。 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央红军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二日开始长征。根据是,张南生的《一个红军战士的日记》。《日记》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红军主要是指红一方面军,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创建最早,影响最大。正如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红一方面军的前身,人称"朱毛红军"(即红四军)。中央红军曾下辖中央军委纵队及红一、三、五、七、八、九军团。长汀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享誉全国的著  相似文献   

3.
正长征路上的红军电讯员长征开始后,国民党的"固定位置作战"失去了作用。红军每天都在行军中,而当时国内还没有建立有线电话网络。蒋介石不得不借助无线电台来发送情报,下达作战命令。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截、围攻和围剿,我红军电讯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破译敌人密码"上。每一次都能巧妙地化解蒋介石的围剿。红军电讯员是通过严格考核和选拔出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次绝密行动,从人员挑选到行动实施只有戴笠和胡宗南两人知晓。然而,由戴笠派出的这支军统特务潜伏小组刚进解放区就被抓获了,如此机密的情报是如何落入共产党手中呢?是谁破译了戴笠的加密情报呢?  相似文献   

5.
正罗炳辉(1897-1946),云南省彝良县人,原名罗德富,自字宿星,出生于汉族农家。1922年随滇军到广东,1929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0月,在江西吉安率部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独立第五团团长、第六军第二旅旅长、第二纵队司令、第十二军军长、第二十二军军长、第九军团总指挥,在反"围剿"战争中屡立战功。长征时,率红军第九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作出了贡献。抗日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26)
1931年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红军第六军团西征、中央红军长征,先后途经桂北灌阳。在途经灌阳的这十七天时间里,红军的足迹遍及灌阳县北的四个乡镇、十多个村庄,他们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出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  相似文献   

7.
1956年8月19日,泰国政府的最高顾问乃讪在其总理銮披汶的支持下,通过绝密的渠道,将自己的儿女送到中国学习。此乃被周恩来  相似文献   

8.
白宇 《侨园》2011,(1):56
长征期间曾任红三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说过:"凭着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和出色的侦察工作,才免于全军覆没而到达陕北。"在万里征途中,红军时时受敌重兵围追堵截,却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情报。  相似文献   

9.
陈鲁民 《民主》2008,(1):46-46
早年读过一篇曹靖华的散文《三五年是多久》,说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离开江西瑞金时,老百姓依依不舍,一位老大娘拉着红军战士的手,问何时能够回还?红军战士说:三五年就回来了。盼啊盼,血里火里。大家互相激励,坚持一下。红军三年就回来了。可是,红军三年没有回来。大家猜测说。那就是五年吧。又是盼啊盼。火里血里,红军五年头上还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0.
王熙兰 《学理论》2010,(21):10-13
中央红军长征能突破蒋介石精心部署的第四道封锁线翻越老山界继续西进,除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之外,还由于蒋桂之间的复杂矛盾导致桂系主力南移而"开放湘江防线",一方面,蒋介石欲借聚歼朱德、毛泽东而"剿红灭桂",另一方面,桂系为确保自身利益而阳奉阴违"让路送客",其微妙过程揭示了当时军阀内部明争暗斗而造成关键时刻空出过境走廊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1.
正一、伟大信仰,迸发磅礴力量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信仰,伟大的信仰迸发磅礴的力量。红军长征时期,军级干部平均年龄大约为二十八九岁,师团干部平均为25岁,与国民党中央军中普遍受过正规西式军事教育的军官队伍不同,红军将领中,除了刘伯承、林彪、左权等少数一批人拥有正规军事教育的背景外,多数红军指挥员包括毛泽东本人,几乎都是从战争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时,有超过一半的红军士兵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毛主席亲自指挥我们进行了直罗镇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根据地第三次“围剿”.我当时在红军78师232团任营教导员.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8)
1935年4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到川西地区之后,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夺取泸定桥,成功强渡大渡河。随后,红军不断突围,尤其在翻越夹金山穿越川西北大草原的过程中,打乱了国民党部队的最初部署,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调整以往围堵的政策。本文意在论述国民政府在川围堵红军的过程,探析其策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长征期间曾任红三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说过:"凭着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和出色的侦察工作,才免于全军覆没而到达陕北."在万里征途中,红军时时受敌重兵围追堵截,却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情报.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进驻陕北,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等将领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渡河东征,刘志丹被任命为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率四县集中起来的千人规模的二十八军东征。临行前,刘志丹给夫人同桂荣写信道:  相似文献   

16.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长征途中在遵义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领导下,一步  相似文献   

17.
正水碧江寒向北流。溯81年的时光逆流而上,那场战役缓缓铺开呈现在眼前: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一路疾行抵达湘桂交界,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边遇到长征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战斗。蒋介石决心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派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自己则在南昌行营亲自督战,"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湘江边,注定发生一场惨烈血战。  相似文献   

18.
落脚陕北的战略决策,是开拓革命新局面的前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途中,由于敌情严重、多变,红军战略转移的落脚点曾经多次变更,致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国抗日救国的战略任务无法落实.一九三五年九月下旬在榜罗镇召开的  相似文献   

19.
西北红军在长征胜利中的历史地位李彬姚文琦马玉卿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长江流域向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时间为1934年7月至1936年10月,共两年零3个月。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陕北吴旗,在此之前有红七军团、红六军...  相似文献   

20.
人性的弱点     
二战时,卡特在英美盟军中当军官,负责审讯敌军俘虏。一天,他见士兵押来一个消瘦的老人。一打听才知道,那是德国知名潜艇专家雷恩。很快,卡特接到上级命令:雷恩曾参与德军最新潜艇的设计制造,掌握着绝密的潜艇技术,必须尽快从他口中获得情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