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漫画与幽默     
案发以后经理:“警察同志,我们公司的出纳员逃走了!”警察:“保险柜检查了没有?”经理:“已经彻底检查了,他不在里面”切蛋糕一位先生到一家店里买蛋糕店主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最后对他说:“先生,您要不要将蛋糕切开/“谢谢”“那么,您是要切六块呢,还是切成十二块,“六块好了,我怕自己吃不完十二块_”随机应变编辑:“先生,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太松散了_”作者:“我同意按散文发”编辑:“但写得太杂乱了”作者:“那就按杂文发。巴_”编辑:“作品显得太幼稚作者:“那就按童话发,我不介意。”编辑:“说实在的,没有一…  相似文献   

2.
《人事与人才》的前身是《劳动与人事》。我是《劳动与人事》的热心读者和作者,1989年因机构调整这个刊物停刊,并创办《人事与人才》时,《劳动与人事》的一位编辑找到我,告知将创刊《人事与人才》的喜讯,并嘱我将拟办的这一刊名,找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康先生论证一下,看看刊名好不好。当下,我满口应诺,很快给王老写了封信。我知道,这个论证的事,王老是  相似文献   

3.
怀石小记     
十多年前,有一次刘叶秋先生对我说:“我有一位朋友,人品学问极好,您可以认识一下。”这就是此后的淡水之交,我并以良师事之的石继昌先生。石先生是文物出版社退休编辑,京史民俗专家,祖上为汉军正白旗人,清初镇海大将军一等伯石廷柱之后。我与石先生几乎是一言订交,相见恨晚。石先生从劲松寓所到朝内大街  相似文献   

4.
票友     
票友"是一位熟识的编辑对我的称吸,当票友的初始动机是为先生赚点邮票钱。先生作为多家报社的特约记者,经常发稿,由于邮资上调,成本翻番。文人可视写作为生命,而我作为家庭主妇则必须考虑柴米油盐,计算投入产出。随着时间推移,我已越来越不满足仅替他做收发抄写等辅助工作,毅然决定下海当个票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第一篇文章是以先生为模特,写的是《爬格子的老公》,经先生润色后寄出,一炮打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文章写得多了,也自成风格,有编辑约我主持专栏,先生赶紧替我回绝,说是担心误人子弟,实则唯恐我赶稿时没人…  相似文献   

5.
赵谦益 《世纪行》2010,(6):26-29
<正>一《贞松永茂》书画册页合集,是我的父亲赵厚甫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为纪念祖母项太夫人六十寿辰而征集国内186位书画名家的190幅书画作品装裱编辑而成。全套共精  相似文献   

6.
《北京观察》2015,(6):80-80
大家好,我叫王旭,今年9岁,在一所国际学校读小学4年级。我爸爸是一名医生,妈妈是一位电台编辑。我喜欢看跑男,恩,只看韩版的。有一天,妈妈说给我报了一个名参加慈善劝捐,把我跟我的iPad强行分开。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相似文献   

7.
咨询台     
做队员的贴心人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保安班长,班中有十多位同志。其中有一位保安员老爱打小报告,遇事不给我、中队长和大队长讲,而是向服务客户领导讲。为此我还找他谈过话,但不起作用,弄得班中不团结。我该怎样做一名好班长?读者 陈军陈军朋友:俗话说班长是“兵头将尾”  相似文献   

8.
栗史 《政协天地》2011,(7):11-12
粉碎“四人帮”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北京西颐宾馆参加新闻采访活动。忽然,《人民日报》一位编辑来找我说:“我们副总编要找你。”那时,我既是新华社记者,也是《人民日报》记者。于是,我马上答应说:“好,我明天一早就去。”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一位阿拉伯友人给我们送来了《大马士革阿拉伯语集锦》中的一本小册子——《北京清真寺里的阿拉伯文手抄本著作》。看到这本小册子感到很亲切。因为它的作者是海迪·阿拉维先生。阿拉维先生是伊拉克的一位学者,曾在《中国建社》杂志社的阿文组和我们一起工作过两年,作为改稿专家,我们之间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而且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又是写的关于中国的伊斯兰教的情况;同时阿拉维先生那次到清真寺去又是我陪他一起去的。  相似文献   

10.
角色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劲松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敏说过一个她和儿子的故事。一天,儿子突然对她说:“妈妈,你工作忙,放学就不要接我了。”事实上,王敏在八棵杨社区的工作非常忙.能够开车去接放学的儿子的次数非常有限。丈夫也是民警.几乎也没有时间接儿子。“孩子大了,懂事了。”王敏暗忖。  相似文献   

11.
李跃霞 《乡音》2013,(11):50-50
好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也是一个刊物的窗口。因为通过标题,读者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作者的文风,也能看出一个刊物的刊风。近年来,我先后在《乡音》发表了好几篇文章,这些文章的标题,编辑都作了改动,使之更准确、简约、鲜明、生动,可见编辑们费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心血。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科学》主编、编辑先生:二○○五年十月出版的《民主与科学》上面刊载了傅国涌先生的文章《公众为什么厚“丘”薄“杨”?》。阅后觉得作者对我的讲话、见解和做人的态度都似乎不太了解。至于中国的大学教育,我在九月下旬的一篇演讲中谈得比较详细。该文已刊于《光明日报》十二月二十一日第五版。兹附上,请载于贵刊。即颂敬意!杨振宁二○○六年一月十八日  相似文献   

13.
丁东 《同舟共进》2010,(11):33-34
我最早读何方先生的文章是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李慎之先生突然病逝。我向朋友们倡议,同李慎之生前友好广泛征稿,编辑《怀念李慎之》文集。  相似文献   

14.
忆老舍先生     
与老舍先生的一次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北京工作。当时,北京市只有市文联,尚无作家协会,文学作者属于文联文学组,我在文学组,也参加评论组的活动,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联主席,所以,我有幸多次见到老舍先生还和过他一首诗。  相似文献   

15.
李攀  陶丽 《黄埔》2011,(3):44-45
笔者到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不久,就认识了黄埔后代高宁人先生,而与高先生熟识则是缘于他馈赠的两本书——《西北随轺记》、《孙中山先生传》。这两本书的作者是高宁人先生的父亲高良佐前辈。高良佐,字梦弼,1907年出生在江苏省松江县(今属上海市)。他曾经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编辑股股长、《建国周刊》和《建国月刊》编辑、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辑处处长等职。高良佐在他从政的二十年政治生涯中历经艰辛,苦心研  相似文献   

16.
"淡泊名利"是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雅士所推崇的生活理念,也是古今许多高寿者谈论的长寿秘诀之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一生从理念上行动中能始终做到"淡泊名利"者确是为数不多。在纪念著名书画家顾莲邨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深切体会到顾老是一位志向高远、诚心待人、好学刻苦、不计名利、任劳任怨、为人师表的好师长,我深深感怀到"一生淡泊名利、千秋高风亮节"是顾莲邨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回顾自己“为人做嫁”的编辑生涯,想起那些曾经支持和呵护过《随笔》的作家、作者,施蛰存先生是我难以忘怀、久久萦绕于心的一个。《随笔》创办初期,诚如主持创办的编者在第一集《繁荣笔记文学———?随笔?首集开篇》一文所言,它还是一个“不定期”印行的“笔记文学丛刊”,“专  相似文献   

18.
编辑先生: 我是一位侨眷,最近听女儿说政府正在发放《华侨港澳同胞眷属证》。以前我多次往返印度尼西亚都未曾用过此证,现在政府突然要发放《华侨港澳同胞眷属证》,请问不用这个证是否对今后我出国有影响? 成都市武侯区 方惠 方惠读者: 自四川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发放《华侨港澳同胞眷属证》(以下简称《眷属证》)以来,不少归侨、侨眷都来信询问与你类似的问题。这里我告诉你,办这个证有许多好处: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本刊2012年第10期刊登了毛剑杰先生的文章《1949,"中国第一舰"起义揭秘》,章开沅先生读后给编辑来信,欲寻找文中提及的在此舰服役的好友刘忠诚。经打听和询问,证实确有此人。章开沅先生为此特两次致函本刊:章开沅先生2012年10月份来函《同舟共进》杂志社郭编辑:贵刊2012年第10期中毛剑杰先生大作《1949,"中国第一舰"起义揭秘》一文,引起我许多回忆。因为我1938~1943年在国立九中的好友刘忠诚(东北人)就是此舰(重庆号)现役军人。他在意大利停留期间曾寄给我  相似文献   

20.
健身拐杖     
这期小发明的作者是一位来自辽宁本溪的12岁小姑娘,她叫刘鸣。刘鸣非常漂亮可爱,去年她和父亲带着小发明到编辑部来向我们演示“健身拐杖”,这是一件既平实又不乏新意的作品,较为简单的制作方法使“舒适”更加贴近残疾人。我就不多说了,咱们一起听听刘鸣的介绍吧。编辑:唐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