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侨园》2017,(Z1)
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联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西安事变爆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共产国际和苏联在西安事变前后对张学良的各种表现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安事变的爆发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转折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及其率领的东北军背负各种不抵抗的骂名驻防于陕西、河南等地,被迫执行"剿共"命令。张学良面对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政最高长官张学良对东北军下达"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军6天即占领辽宁省三分之二及吉林省城与铁路沿线城市。笔者从张学良先生晚年的回忆口述史料入手,分析张学良本人对日本政局、东北局势、列强立场、中国时局、东北军自身等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观误区,力争解析支撑张学良错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忠于执行上级下达的"不抵抗"命令,作为"封疆大吏"的张学良把对手看得过于强大,而采取避让措施。东北军的高级长官思想麻痹,不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大批汉奸、民族败类的协助,造成了东北迅速沦陷。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态势。中国国民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将事件诉诸国联和平解决。迫于压力,国联在"九·一八"事变后成立调查团来中国调查情况。而对国联调查活动时间、内容及态度的研究,可以窥探出国联调查团对日本的妥协、偏袒而最终助长其嚣张气焰,并导致发动全面侵华的野蛮行径。  相似文献   

5.
张颖 《侨园》2014,(10):8-9
为纪念九·一八,印尼华人报名爆满"安倍太嚣张了,否认侵略历史,还侵占钓鱼岛,我们一定要来声援中国!警惕日本!"印尼当地著名侨领、91岁的总团长杨金锋告诉记者,"我们虽然不刻意去记住仇恨,但是历史不能否认!你越忍耐他们就越欺负你,东北为什么被侵占,就是因为九·一八事变中,国民党让步、东北军不抵抗。"9月18日下午,印尼侨团受到了辽宁省外侨办副主任赵冰冰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方面的热情接待,并在馆内参加了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主持的九·一八事变报告会。"我91岁了,剩下的时间很少,财力也很少。"杨金锋穿着印尼传统的巴蒂民族服装,身材瘦削,但很硬朗。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6,(6)
正我在收集和研究东北军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当年不到30岁的少帅张学良处理的一件事儿,说明他很有头脑。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沈阳。他们闯进沈阳城首先想抢劫的地方就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生活的大帅府。日军以为那里应该有取之不尽的宝藏。一天,一群日本兵冲进了大帅府,径直扑上二楼张学良的卧室。他们首先看中的是屋里靠墙立着的一个保险柜,想着张学良卧室里的保险柜一定装的都是金银财宝吧!因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保险柜砸开了。可保险  相似文献   

7.
何平  王建学 《侨园》2020,(1):10-13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辽宁地位特殊,作用巨大。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中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的结论是对抗战历史的科学、完整、正确的论断。中华民族十四年浴血抗战正是从"九·一八"之夜开始的,辽宁是中国十四年抗战起点。  相似文献   

8.
正长征路上的红军电讯员长征开始后,国民党的"固定位置作战"失去了作用。红军每天都在行军中,而当时国内还没有建立有线电话网络。蒋介石不得不借助无线电台来发送情报,下达作战命令。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截、围攻和围剿,我红军电讯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破译敌人密码"上。每一次都能巧妙地化解蒋介石的围剿。红军电讯员是通过严格考核和选拔出  相似文献   

9.
正郭景珊(1901-1998),辽宁省台安县人。抗日英雄,原奉军张学良卫队旅第四团第一营营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与唐聚伍筹划抗日,组建了辽宁民众自卫军,1932年4月21日在桓仁县举旗誓师,郭景珊担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方面军中将总指挥兼第七路司令,并由张学良授意、在通化县成立了辽宁省临时政府,郭景珊担任临时省政府常委兼宪兵司令,带领自卫军将士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辽宁民众自卫军后转移到热河改为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并参加了热河保卫战和长城抗战。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8,(Z2)
正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7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野心,在沈阳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创伤,是一场危及民族生存的空前的国难。从此,日本军国主义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对华侵略战争和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历史。虽然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但"  相似文献   

11.
一月·侨情     
《侨园》2012,(10):4
全球华侨华人组织借"九·一八"多种形式抗议日本"购买"钓鱼岛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1周年,在这一天,全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及社团组织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强烈谴责日本"购买"钓鱼岛,非法侵占中国领土的可耻行径。英国、菲律宾、印尼、意大利、加拿大、美国等国华侨华人纷纷举行"保钓"示威游行活动,抗议日本侵犯中国钓鱼岛主  相似文献   

12.
佟伟 《侨园》2013,(12):68-68
<正>"九·一八"事变后,在国仇家恨面前,以辽南的张海天、项青山、盖中华、蔡宝山为首的绿林好汉揭竿而起,共同扬起"抗日救国军"的大旗,并提出了"枪口对外"、"不打中国人"的口号。1931年9月23日,"九·一八"的第五天,他们就初露锋芒,率领400多勇士进攻田庄台和营口,炸毁了营口发电所和立科水源地,让日军惶惶不可终日。由此打响了中国民间抗日的第一枪。辽河两岸因此流传开一首民谣:民国二十年(1931年),东北乱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3月12日,由40余所日本学校及企业组成的日本教育行业考察团一行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日本教育行业考察团此行受邀于沈阳新干线教育集团,主要考察中国东北地区日语教育情况,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东北地区最具规模的一次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当日,出席活动的代表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认真听取讲解,了解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九一八"事变爆发,身为东北最高行政长官的张学良和南京政府最高行政长官蒋介石均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这其中既有对当前事态的处理反应,又有较长期的战略筹划,而远非此前为人们所熟知的张、蒋共持的"诉诸国联,不予抵抗"的一种策略。即使在执行"诉诸国联,不予抵抗"的框架下,二人仍然存在着尖锐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与救国会袁本文中国人民救国会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于1936年5月成立的一个爱国救亡群众性团体。原名“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45年冬改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以下简...  相似文献   

16.
高洋 《侨园》2020,(2):17-19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长期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图把东北变为其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九·一八"事变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长期推行的向东亚大陆进行武力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国力衰弱、任人宰割的中国无法绕过的最终结局。甲午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扭转对外贸易逆差,开放豆禁,允许将东北地区的大豆三品(大豆、豆油、豆饼)销往国外。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7,(4)
正"九·一八"事变后的1 935年夏季至1 938年夏季的整整3年间,河南信阳鸡公山接纳了数百名流离失所、四处漂泊的东北学子,他们见证了韩复榘下葬、蒋介石指挥武汉会战等历史事件。鲜为人知的是,抗战救亡歌曲《五月的鲜花》最早就是在鸡公山东北中学唱响的。一些学生就是从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如今,鸡公山东北中学部分旧址犹在。作为那段历史的亲历者,他们一生魂牵梦绕鸡公山。  相似文献   

18.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蒋介石迫于压力宣告下野,下台前他把鲁涤平调往浙江任省府主席. 此前,鲁涤平任"江西剿匪总指挥",他率领张珲瓒、谭道源的湘军和邓英的新十三师的陕军,进攻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红一方面军.结果,被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游击战术打得一败涂地,其手下的两员大将张珲瓒、谭道源一俘一逃,或全军覆没,或溃不成军.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6,(8)
正长期以来,国内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研究已经很深入了,其史料也很丰富,日本安倍政府千方百计抵赖其侵略罪行显然是徒劳的。而一份更加详实记录当年日本侵略者罪行的历史文献摆在了人们面前,铁证如山,震撼世人。前几天在辽宁社会科学院主持召开的"truth(真相)史料与‘九·一八事变'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和学者结合这份宝贵的《真相》内容,进一步揭露和分析了  相似文献   

20.
张恺新 《侨园》2020,(2):22-24
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九·一八"事变后,为避免辽宁全境沦陷,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政集团做出过一番努力,重要标志就是在锦州设立东北军政行署和加强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地区的防卫。其间,发生了日机轰炸锦州、痛歼汉奸武装、"锦州中立区"外交努力破产等事件,最终于1932年1月在日军大举进攻下,在辽西铁路沿线和锦州外围激烈交战后,东北军被迫撤入关内。锦州抗战展现出辽宁爱国军民对日本侵略的不屈不挠抗争精神,在中国十四年抗战史上谱写了悲壮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