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可耕 《侨园》2006,(3):33
历丙戌年新春,福建省拍卖行文物书画鉴定顾问、福建省收藏文化研究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陈赞尧接受笔者采访,谈起自己50多载收藏历程时,幸福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拜师学艺收获匪浅陈赞尧介绍说,自己在收藏、砚雕、鉴宝等方面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年少时对书法艺术的喜爱。在上世纪50年代,还是中学生的陈赞尧就开始收藏自己喜爱的书法家的碑帖,后来逐渐发展到买些墨宝、图章、寿山石等用于学习篆刻。由于父亲在印尼的这层海外关系,六七十年代无论陈赞尧如何努力工作,在政治上始终被视作“另类”。他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决定选择利用工作之余钻研古…  相似文献   

2.
张妮娜 《学理论》2012,(9):66+70
凤凰卫视推出的电视栏目《时事开讲》,作为我国第一档"个人化的新闻评论节目",自1999年创办以来一直是凤凰卫视的王牌节目,并引发了凤凰卫视评论节目带的成型。文章从内容与形式、选题的高度、评论方式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希望能给其他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对话式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物与宝物     
蒋原伦 《民主》2013,(9):49-53
如今国民的文物意识大大提高,认识到文物即宝物,只要打地底下挖掘出来的,都是好东西。无论是一枚石针,一片瓦当,破碎的陶罐或残缺的农具,统统都搜集起来,放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供人鉴赏。这里除了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还应该归功于央视的国宝档案等一类节目和一些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普及了人们的文物意识,不过,这类节目中,有些最后落脚点还是在宝物上,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值不值钱!就如北京台的鉴宝节目,最后的关键,是落在市场价格上,这也是吸引眼球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8,(11)
正收藏是一项爱好更是一门艺术,曾有人说"有收藏这份爱好,可以自己哄自己玩",收藏不仅能打发闲散时光,丰富生活内容,还能陶冶情操审美,提升文化修养。它之所以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成为收藏迷,其原因就在于收藏能带给人乐趣。收藏是人类、民族、国家永无止境的基业,以收藏保存文物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是培养人们情操的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重要战场。"高度重视互联网高速发展给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认识信息化发展规  相似文献   

6.
孟园 《各界》2022,(2):58-61
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组明代中晚期浙江籍官员的证件照.其中,一位名为刘博渊的官员有这样的经历:"50岁时办理提前退休,可能心情太过舒畅,在家又活了53年,直到103岁才去世." 证件照中,这位刘姓官员露出狡黠的微笑,十分灵动,甚至还有些可爱.看了他的经历后,一些网友们打趣"简直是我的理想生活." 看来,古人的生活节奏与我们...  相似文献   

7.
孙大光 《侨园》2013,(12):18-19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蒸蒸日上,人们早已衣食无忧,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彰显个性化的生活消费和精神追求。在收藏界,五花八门的收藏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老百姓对精神生活的向往,通过自己喜爱的收藏,获得陶冶情操的最大满足。本文介绍给读者的就是一位松花石收藏大家——张俊秋。  相似文献   

8.
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身的民间收藏活动,在上海热潮乍涌,方兴未艾。10万余众的“收藏迷”闲暇之时,剪剪贴贴,收收藏藏,乐此不疲。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它给人们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也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上海这个万商云集的历史重镇,借天时地利,自古以来就有“收藏半壁江山”之誉。近年来,收藏热更盛。收藏已从豪富人家的闲情雅致,变为寻常百姓  相似文献   

9.
孙福海 《慈善》2021,(1):50-50
侯宝林一生中最看重的两个字是"尊严"。在尊严上,我认为,侯宝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起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相声节目不能登上舞台了。因为有一位老艺人到工厂演出,演的是《反正话》,叫观众给轰下来了。怎么回事呢?因为是这个《反正话》内容,工人不接受,这个节目是把话反着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像章是特殊历史时代的特殊产物."文革"中,究竟生产了多少枚,谁也说不清,只知1966年,天津一家军需工厂生产毛泽东像章超过10万枚.当时,不仅全国人民部佩戴、争收毛泽东像章,像章还流向世界.1967年,北京部分大专院校红卫兵头头组成的"中国红卫兵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一下子就带去了两万枚. 今天,毛泽东像章已成为一种极有收藏价值的文物了.《文物保护法》就将"文革"时期的毛泽东像章列为"现代文物".现在,国内外都有不少人收藏毛泽东像章.四川的收藏家王安廷的藏品已超过7000种,总量达30000万枚,为世界  相似文献   

11.
对于"消费超前"、"消费早熟"等现象人们已并不陌生,茵为它出自于"高消费"口号之中,是一种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脱离绝大多数群众实际生活水平的不良现象.它给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均带来了消极影响.如果我们对此重视不足、解决不力,让这种现象蔓延开来,将最终导致改革的夭折和发展的停滞.那么,如何引导消费,做到消费水平的提高同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电视相亲节目已成为目前最热门的电视栏目,而且收视率节节攀高,由于强烈的社会反应,各个电视节目纷纷推出相亲节目.我们从伦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结合伦理学批判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我们并不反对电视相亲节目的播出,而是从伦理学的角度,要规范这些节目背后隐藏着的价值观的缺位以及这些节目对伦理道德底线的挑战,节目背后所宣传的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悖于社会伦理,体现的是社会浮躁,这些都是非主流的价值观,是值得批判的.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在信息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告已作为一种艺术悄悄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广告语中巧妙修辞的运用,使广告语言更加有新意、更加生动、更有形象感,同时加强了广告的表达效果,强化了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修辞在广告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着重从"词语的锤炼"、"辞格的运用"两个方面对广告语的修辞进行浅谈,让人们充分地认知广告.  相似文献   

14.
车票的见证     
<正>每次打开珍藏多年的车票收藏册,尘封的记忆立即浮上心头。收藏册里都是我出行使用过的车票,有四十多年前的老车票,也有现在的高铁车票。这些车票,记录了我的生活经历,显现出新中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中国速度。最早收藏的是一张汽车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火爆。其中,有一部分"真人秀"的内容是调解民间纠纷,也造就了全国各地纷纷开办电视"真人秀"人民调解节目的格局(为了便于行文,以下简称"真人秀调解"),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曾经被国际社会誉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东方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又有新的发展。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最大特征是真实性,加之编辑对事例的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中,关于民众的情感节目,占了不小比例,电视情感节目在关注民众生活,缓解民众情绪,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综观各种节目,也越来越多的看到心灵的碰撞、价值观的冲突,甚至在节目中出现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的场面。这不禁让我们深思,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冲突与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首先,媒体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注重收视率的同时,要顾及群众感情,提高节目品味;其次,既要弘扬传统价值观,又要宣传法律法规;再次,追求收视率,要走创新之路,不能以涉及他人隐私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2,(2)
没有电视,不就变得两耳闭塞了吗?这是头发花白的谭英女士在华普超市航天桥店告诉记者的一句话。 谭英女士今年60来岁,退休在家。记者先和她聊起白天都怎么打发,谭英女士说,早上打打太极拳锻炼身体,吃了早饭,歇息歇息,10点半就开始看“健康之路”,然后是“生活”。接下来有法律方面的节目,谈起这些节目,谭英女士如数家珍,上午有“法制进行时”,中午有“法制门诊”、“今日说法”。她说,她很喜欢看电视,跟生活关系密切的,尤其是有关法律和健康医疗的节目,她几乎从不落下。 谭女士说,没退休的时候,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报纸,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电视。如今年纪大了退休  相似文献   

18.
李慧 《学理论》2012,(12):59-60
互联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在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搞好职工业余文艺活动,是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要学会尊重文艺规律,使文艺工作做到寓教于乐,首先应该解决一个理解群众、尊重群众、顺应观众心理的问题。美学知识告诉我们:整个文艺创作过程不仅仅是作者的独自生产过程,而是由作者生产、作品生成和读者接受三个环节组成的。对于业余文艺工作来说,最终目的是看职工群众是否接受了我们节目中传达给他们的思想,也就是达没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还应看到,演出的过程也是个自身受教育的过程。如果职工群众接受了我们的节目,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便形成了一种反馈,使我们自己更深一步地理解了节目所包含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贺洋  陈伟  袁哲 《学理论》2010,(18):130-131
成功的节目主持人,一般均具有富有有特色的主持人形象。这一形象的创造,除了应具有的其它各种要素之外,突出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应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看到,在当代电视事业的发展中,节目主持人愈来愈朝着个性化发展,这是因为,一般的模式化的主持人难以给人留下生动、鲜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