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淑芹 《传承》2011,(19):39
对于形象工程,人们并不陌生,几乎每到一个地方,不论城市大小,都有所谓的广场、步行街等。但从被曝光的"工程"来看,形象工程不单单是指那些光鲜的、气派的、奢华的大广场、大建筑,政府工作中的不切实际、瞎指挥、劳民伤财的表面文章都属于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2.
于淑芹 《传承》2011,(7):39-39
对于形象工程,人们并不陌生,几乎每到一个地方,不论城市大小,都有所谓的广场、步行街等。但从被曝光的"工程"来看,形象工程不单单是指那些光鲜的、气派的、奢华的大广场、大建筑,政府工作中的不切实际、瞎指挥、劳民伤财的表面文章都属于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政府近日明确表示,今后上海市公共财政的重点将不搞城市形象,而是重点向民生倾斜。2005年上海市用于社会事业支出的财政,其增量的70%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以体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发展大致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和谐”两个方面。宽马路、大广场、高楼大厦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就业、住房、社会福利保障等则代表着一个城市“内在和谐”的程度。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将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了宽马路、大广场的建设上,其结果,是城市的外表变得漂亮了,而老百姓…  相似文献   

4.
革命老区湖北省黄冈市“为提升城市品位”而规划实施的东方广场,如今变成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广场”。该广场建设因挪用国债资金、挤占安居用地而被列入“审计清单”。这一“形象工程”已成为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疤。当地老百姓形象地说:“有人搭梯子,没人擦屁股。”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就是喜欢干一些“搭梯子”的事情,喜欢上马新的、亮的、大的、高的项目。到了一个地方,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出一些闪亮的政绩工程。就说这东方广场,当初征地时说,要建成老区的“天安门广场”。如此的好“梯子”,谁会不喜欢呢?下级喜欢这样的“梯子”,上级也喜欢这样…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有个革命老区黄冈市,为了提升城市品位,规划并开工了“建设发展龙头经济的形象工程”——东方广场,颇风光一时。然而,如今它却成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广场”。这项半拉子工程还因挪用国债资金、挤占安居工程用地被列入“审计清单”;审计后,还不知道会扯出多少问题(新华社7月13日电)。无独有偶,山东省有个小县叫齐河县,几年前为兴建百年不落后的“形象工程”——高尔夫球场和配套别墅。占地2800亩(其中多数为农田),  相似文献   

6.
6月3日,因涉嫌贪污腐败,湖南省委作出决定:免去李大伦郴州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在李大伦治下,郴州曾爆发过多起震惊全国的丑闻。“嘉禾拆迁案”。李大伦十分重视形象工程,在郴州主持开发了武陵广场、兴隆步行街、市政府移建工程等一系列大工程,并且鼓励各县大搞此类工程,每个县搞一个试点,并在一次全市工作大会上,喊出“谁影响城市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口号。后来属下各县甚至把这句话贴到了公路两旁,此言后来因2004年“嘉禾拆迁案”而被国人所知。“全国公积金第一案”。2003年12月29日晚,郴州市发生了一起被广泛报道的离奇…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地方经济上,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各地政府上大企业的积极性很高。原因很简单:大企业一上马,税收马上上来了,地方财政有钱了,修大马路,盖大楼,建广场;城市环境改善了,领导的政绩也上来了。但地方政府有了财政收入,就业未必有增加;城市发展了,农村“涛声依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发展很快,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在城市建设中互相攀比,急功近利,贪大求洋,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历史文化名城和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澄城县33名97级职业中专委培生在交清了委培费、完成了学业的情况下,却得不到委托方——县教育局、县计划局的如约安置,虽经几年的抗争,至今仍只得到了“代理教师”的特殊身份和每月75元的工资待遇,这活生生的例子再一次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的诚信问题。 多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失信问题一直屡治不愈:为了凸显所谓的政绩,不顾现实需要和承受能力,大搞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一届的政  相似文献   

10.
中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确实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发展至上、GDP挂帅也带来了相当的负面作用。由于官员的升迁直接与GDP挂钩,一些地方官员将GDP视为最重要政绩,不顾一切求发展;一些地方官员在统计数字上瞒天过海、弄虚作假;一些地方官员通过搞大拆大建,反复提升GDP总量;有的地方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城市改造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绩效评估虽然已不是新鲜事,但各地大多由政府机关自己操办.评估标准也由政府自己拟定。这种“体内循环”的评估方式,难以保证评估质量.甚至诱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2.
《时代潮》2003,(19)
安徽五河县贫困户背不动豪华广场 安徽五河县委决定今年实施青年圩文化休闲广场项目,拆迁体育场及周边191户居民、25家单位,占地约5.6公顷,计划投资7000多万元。项目简介上写着,这是“为民办实事工程,是县城的标志性形象工程”,“为体现规划高起点,邀请全国一流设计单位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  相似文献   

13.
豫政〔2 0 0 2〕 3 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城乡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 ,我省城乡建设发展迅速 ,城市面貌显著变化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中 ,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地方不顾当地经济发展和实际需要 ,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 ;在城市建设中互相攀比 ,急功近利 ,贪大求洋 ,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重开发、轻保护 ;在建设管理方面违反城乡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中国盛产“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这些大跃进式的城镇建设,是地方领导们急功近利的表现,他们急的是自己的功,近的是自己的利!  相似文献   

15.
孟大军 《当代广西》2004,(10):42-42
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之流鼓吹“搞出的政绩千方百计不让老百姓知晓,想方设法让领导看到”的歪曲“政绩观”,以及为了自己的仕途一帆风顺,而不计施政成本、不顾地方发展、不惜牺牲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期生态环境为代价,尽搞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6.
语丝     
1.“大学城没有围墙,但决不能没有文化氛围。不能让大学城成为‘学生的村落’,现有的许多大学城办学模式必须改变。”——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邵国培2.“票子白花了,工程白搭了,领导高升了,百姓遭罪了。”——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引用基层百姓的话来批评一些地方政府浪费资金、资源建设“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行为。3.“宁愿呛死,也不饿死。”——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蔡玲认为政府政绩的考核标准仍然以GDP增长为核心,却忽视了单位GDP的增长所带来的高污染排放量。4.越没有文化的人得到的掌声越多。…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04,(7):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这个内容体现在地方的发展行为中,可谓无处不在。制定农村发展目标,首先应当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利益所在,而不是脱离农村实际去追求自己所以为的“形象工程”;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城市化的结果应当是使群众受益特别是要为千百万农村劳动力转变社会角色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不是纯粹由着官员意志用天文数字般的投入去谋求“花瓶城市”的包装;进行房地产业的开发,应当着眼于满足最大多数公众改善生活的愿望,而不必要赛着将超欧赶美的别墅群作为显现“城市活力”的风景线……讲了这么一堆…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发展很快,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在城市建设中互相攀比,急功近利,贪大求洋,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9.
郝忠伟 《友声》2006,(2):11-13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和首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法方指导委员会主办,武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于2005年10月27日至28日在武汉市举行。来自中法两国地方政府的6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会议期间,双方代表本着谋求“友谊、合作、发展、共赢”的宗旨,就两国地方政府在城市工程等领域开展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并达成重要共识,一致通过《中法地方政府合作武汉宣言》。召开此次论坛的目的是:通过中法两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对话,推动中法地方政府合作,充实和加深中法全…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11)
<正>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有些地方依靠政府部门打造“政绩小镇”;有些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房地产商制造新库存的新手段,“房地产化”明显;还有些地方重“形”轻“魂”,特色小镇特色不足。现阶段,有些地方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着特色小镇建设沦为“形象工程”,盲目跟风建设;房地产企业的加入背离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配套设施不足和政府服务观念意识仍需转变等问题。对此,专家提醒,对特色小镇“不特”现象应提高警惕,谨防异化。必须遵循规律,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应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