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9月12—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和俄罗斯社会规划院共同举办的“中俄政治学家论坛:中俄两国的民主建设与国际环境”双边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俄罗斯社会规划院、俄罗斯外交部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等机构从事民主问题研究的俄罗斯知名人士及俄罗斯外交部、俄驻华使馆官员,本院政治学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约五十人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5)
以中国山东省和韩国庆尚北道为比较对象,从展示、教育培训、文化活动三方面入手,对两国地方博物馆的教育现况进行了比较。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方面,韩国比中国做得更全面、更规范。通过比较和分析来发现问题,探索促进博物馆教育的方法,为中国的地方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潭 《理论探讨》2007,(5):143-148
公共政策变迁是人类社会基本的正式制度变迁模式,是围绕集体行动而开展的自发的或通过人为安排的秩序演进过程.公共政策创新是公共政策变迁的必然阶段,是人类走向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的有效制度安排.作为一项政策工具,人事档案制度一直以来强化着中国的身份管理和单位管理,对于中国的人事管理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人事档案制度突出的应该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功能,而不是身份限制和单位控制的功能.因此,人事档案制度的变革不可避免.在可预见的诱致性政策创新当中,交易费用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普遍信任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将为制度变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自身特色的国家建构道路,确立了新型国家形态。新型国家形态的独特道路在于与统一战线内源互构:形成发展缘于统一战线过程,本质属性彰显统一战线基因,治理逻辑富含统一战线方式,坚持完善贯彻统一战线理念。新型国家形态生成一体与多样有机统一的本体属性、治理逻辑和发展议程。新型国家形态的独特道路作为中国经验提炼,揭示了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的统一战线逻辑;作为中国方案样本,提供了人类社会处理一体与多样关系的统一战线镜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升,行政区划频繁调整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由于受地方政府利益和体制等因素影响,行政区划调整容易出现许多偏差,如价值标准不全面,运作方式不规范,目标和效果有偏差等,地级市为中心的扩张就是典型代表.优化行政区划调整应该坚持“综合”、“平衡”、“科学”、“法制”、“平稳”等基本标准,坚持整体利益至上,加强顶层设计;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规范管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可以以人民公社制度的创建与解体为典型案例,分析国家塑造社会同时又被社会反塑造的双向过程.人民公社制度是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典型建构性特征的制度,它象征着国家权力在社会范围内的超限度扩张.而它对社会的过度嵌入则导致了社会自主性要求与国家全能要求之间的冲突,并最终导致社会的反抗以及自身的瓦解.因此,制度的立废实际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博弈,而国家应该认识到权力的生长过程是国家与社会互为建设性的塑造过程,两者互赖关系的维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7,(12)
<正>今年9月29日,在第二届中国辽宁俄罗斯阿穆尔秋季电影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一个全部由老年人组成的合唱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并受到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白德福的称赞,她就是颇负盛名的沈阳喀秋莎俄语合唱团。沈阳喀秋莎俄语合唱团成立于2013年10月,现归属于沈阳市和平区文化馆。2016年被辽宁省中俄友协吸收为会员单位,并定为辽宁省中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8.
魏兆萍 《学理论》2011,(17):61-6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环境问题突出,当今环境法已经成为了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法律部门,我国环境法虽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无论从数量、环境管制所涉及的范围上都大大增加了,但是相对而言却没有呈现出一个清晰的逻辑体系,对其遵守和执行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目前,一些国家开始通过法典化对其进行重组,我国环境法法典化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和借鉴瑞典和德国的环境法法典化,对我国环境法法典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其中的深刻根源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语境中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及其相应的治理方式立足于中国实际,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代社会,以人民为中心是形塑现实政治生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巨大力量,不仅具有独特优势,是历史与现实逻辑的统一,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X村为个案,引出对于当下农村中存在的"能人治村"模式的考察.揭示出能人的机遇意识、进取思想和借助外部发展的理念是"能人治村"的重要存在机制.农村自身发展需要、能人的自身诉求、政府支特和政策的鼓励是"能人治村"形成的社会基础,揭示出"能人治村"存在能人变为"村霸"和攫取个人利益等主要问题,希望能对后来者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娜  蒋翔云  吴霖 《学理论》2012,(21):143-144
中国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日本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是日本人对艺术淋漓尽致的表现。通过对旗袍与和服的造型、颜色与着装场合等三方面的比较,来展现存在于中日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探寻存在于两国文化基础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市场化改革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之间存在互促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级政府形成了"市场增进型"角色和管理模式,其实施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间权力优化配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管理创新,具有明显的市场驱动特质。浙江政府创新绩效与演进趋势表明,政府退出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领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应将"有效政府"作为判断政府角色及其行为合理性的价值标准,而今后市场机制的完善则有赖于基层政府自主性发挥以及国家整体性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2021,(1):152-161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监管是我国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所创新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政策引领、法律保障、实践创新,信用监管不仅仅成为支撑"放管服"改革的基础性机制,也成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信用监管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化走向更加严格的法治化。强化法治引领、切实保护权益、加强社会共治,这是我国信用监管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和分析政治信任两种测量方式的含义,对2010年澳门居民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基于文献,作者提出了政治信任的两种测量方式:直接测量是较为抽象地理解居民对政治系统的一种信念和态度,间接测量是对政治系统行为等更为具体的评价。研究发现,直接测量结果显示澳门居民的政治信任度较高;间接测量则显示澳门居民的政治信任偏向否定。说明澳门居民当前虽然对政治系统还抱有较为正面的认可态度,但从具体行为的评价上来说并不乐观,澳门特区政府应保持警醒,并注意取得民众对基层的信任、政策的信任和官员的信任。研究也证实,政治信任的直接测量更倾向于社会化模型的解释,而间接测量则更倾向于政府绩效的解释,即政治信任的不同测量方式对解释其影响因素是有显著不同的,以后的实证研究应注意这点。  相似文献   

16.
17.
张仁德 《行政论坛》2009,16(4):96-96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深化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研究转型国家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构建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对中国建立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政策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政党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鲜明特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决定着国家治理与中央顶层设计善治方案的实施效果。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建构一个有权威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党治国家"的前提。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和前提,大国孕育了大党,大党指引着大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既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也培育了国家治理的骨干力量。政党建设国家的发展逻辑,一方面决定了政党在国家建设中的意识形态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政党切实推进了现代国家体系的成长,夯实了国家治理的价值根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范式的发展过程通过以政党为中心的大国治理,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基于政党、国家与社会的三元协同,实现国家整合、制度运行、社会协调的三维统一。  相似文献   

19.
《达比克》(Dabiq)是极端组织用于宣扬其宗教极端思想的电子杂志,具有若干不同于一般媒体宣传且不同于以往极端势力宣传的特征。在综合使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特别是以创新方式利用相似性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算法进行文本聚类)对已发行的14期《达比克》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揭示了《达比克》所具有的外在形式和文本内容方面的突出特征,包括大量使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热衷于政治论辩等。在从权威性、可扩散性和可动员性维度对《达比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本文提炼并分析了四种意识形态联结模式,即神圣性-政治性模式、信念传播-暴力行动模式、虔诚性-抗争性模式、个人执信-个人牺牲模式。极端组织对这些意识形态模式的综合使用开启了由个人到群体,由思想到行为的转化路径。极端组织试图借此达到扩大影响力,吸纳信众和激励行动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政治认同:以社会主义为对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默海 《理论导刊》2006,2(11):69-71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农民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了以生存伦理为认同的逻辑起点、以公正平等为最大的心理诉求、以自身的弱势地位为认同的主要障碍等内容。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认清农民政治认同的逻辑和内容,并在制度和政策上提高农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才能增进农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