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文化维度:理念、目标和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进通讯科技为先决条件、以西方文明的扩张为原初推动力的"文化全球化"席卷全球。在这一场"同质化"的运动中,文化作为个人和集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确认自身身份的媒介,其标志"独特性"的功用被持有各种利益诉求的人群充分拓展,并向美国主导的西方文化霸权提出了挑战,日益严重的文化竞争与文明冲突威胁着世界安全。本文基于欧盟文化战略文件《全球化世界中的欧盟文化行动议程》,对欧盟对外关系的文化方面进行了政策分析。文章考察了欧盟对外文化政策设计的各个环节,如运用"文化多样性"、"文化间对话"和"文化与发展"等理念,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对外文化政策目标,并选择与之相应的政策工具。文章认为,欧盟力图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扩大其影响力,以期达到"全球安全",但是,只有通过文化对话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团结"。  相似文献   

2.
<正>土耳其南部这次地震,对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民众所造成的伤害,要比统计数字大。“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强烈地震,是这一地区百年来最严重的事件。”联合国主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马丁·格里菲斯当地时间2月11日视察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时说。据中国地震台网报称,北京时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大地震;之后,在北京时间18时24分再次发生的地震,竟然也达到7.8级。到当地时间2月10日,  相似文献   

3.
2019年3月,欧盟在《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文件中将中国列为体系性"对手",这是中欧1975年建交以来首次做出的定位。在具体实践中,欧盟如何打造中国是"对手"的逻辑,又如何构建中国是"对手"的话语体系?针对这一重要问题,本文使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中欧关系中的西巴尔干问题作为案例,详细分析在欧洲的政治、舆论场域中,视中国为"对手"的语境形成的具体内涵、逻辑,以及关系、资本、惯习要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有关"一带一路"在西巴尔干建设问题上,欧洲政治和舆论场域形成了较为集中的中国是"对手"的话语表达,无论欧洲议会还是智库都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观点。文章通过对比中国和西巴尔干舆论场域的情况,指出欧洲舆论场域的自主性发展日益受到惯习、资本等限制,更加倾向于基于意识形态的"敌我观"而非基于事实的"是非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改善中国在西巴尔干问题上国际舆论话语表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严骁骁 《德国研究》2015,(2):71-85,142
本文分析欧盟独立安全与防务力量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支持其发展的政治制度和主要组成机构的演变,讨论欧盟武装力量的特点和局限性。笔者认为,就欧盟安全与防务力量目前的功能来看,其大体上完成了欧盟在危机管理、维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任务,但是在应对地缘政治危机时,其作用往往趋于边缘化,北约仍旧是维持欧洲安全的核心机制。而且,由于跨大西洋关系的影响、"新旧欧洲"之间的战略分歧,以及欧盟身份定位的不确定性,使得进一步推动欧盟安全与防务力量建设困难重重,其未来发展并不明朗。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欧盟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东-西"取向所展开的博弈和各方互动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旨在探寻欧俄关系急剧恶化的原因。文章选取了四种分析路径:第一,剖析欧盟与俄罗斯所持有的两种一体化模式的理念分殊,阐释观念性的对立对于当前这场纷争所产生的效应;第二,解析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和俄罗斯争取乌克兰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这两个对冲型区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分析路径依赖因素在其中产生的影响;第三,考察欧俄关系演变期间的关键性多边框架——欧、俄、乌三边关系的新态势,透视这一重要外部环境的制约性缺失所引起的后果;第四,通过把握这一多边进程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化来研判俄欧关系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改变了北极地缘政治环境。2008年11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与北极地区"通讯,2009年12月,欧盟理事会通过"北极问题决议",这两个文件基本上勾勒了欧盟的北极战略,即保障和维护北极地区及其居民的权利;促进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北极多边治理。实际上,欧盟希望通过执行北极战略来体现欧盟作为全球气候政策的领先者。北极的经济价值驱使欧盟加入北极的地缘政治博弈,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保证欧盟油气资源的供应,而其多边治理构想,就是希望欧盟利用"软实力"治理北极,确保北极的稳定。欧盟的北极战略既是在地理范围平衡其地区政策的手段,也是应对格陵兰岛未来不确定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欧洲研究》2021,39(4):110-129
欧盟在2010年后缔结的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FTA)中开始单独设立"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章节,主要处理贸易与环境、劳工的问题。追求社会、环境等非贸易目标成为欧盟FTA中的核心内容。论文分析了欧盟在新一代FTA中纳入可持续发展章节的主要驱动因素、可持续发展章节的主要实体内容、实施机制以及实施效果。文章认为,欧盟在FTA中纳入可持续发展章节,目前来看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成效,但欧盟追求的是长远的目标。欧盟不断加强FTA可持续发展条款的实施,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一规制力量在性质上属于"方式义务"的软性条款,但呈现出不断增强的硬性实施趋势。它们同样表现了欧盟调动资源、积聚力量、实现目标的实力。对于可持续发展条款而言,虽然基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争议争端解决方式是受人欢迎的,但是,价值观驱动的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为各种复杂政治因素的渗入打开了方便之门。这给未来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生效和实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要警惕可持续发展这一崇高的目标被异化成政治工具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发展历程及其新动向的角度梳理欧盟工业政策的整体框架:首先,从基本理念上看,欧盟工业政策始终强调市场导向,强调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反对部门干预,这是它与传统工业政策的最明显区别;其次,开放性、协调性和辅助性的指导性原则决定了欧盟工业政策始终以横向政策为主,横向政策与各部门的具体结合又形成了富有新内涵的部门政策;再次,从政策工具上看,由于欧盟工业政策要借助于“其他政策和行动”得以实施,从而其行动能力和实施效果也就相应地取决于欧盟在这些政策领域的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被视为最关键的一方。俄罗斯在2015年9月直接出兵叙利亚,帮助叙利亚政府收复大片土地,并与伊朗和土耳其一起,通过阿斯塔纳和平进程、索契和平进程,逐渐稳定了叙利亚的国内局势。此外,俄罗斯还积极促成叙利亚"宪法委员会"的成立,推动叙利亚开启战后政治重建进程。随着叙利亚国内局势逐渐缓和,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俄罗斯需要面对伊朗和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关切。俄、伊、土三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分歧犹存,很可能会导致叙利亚局势再度紧张。另一方面,俄罗斯需要处理好叙利亚一些敏感的政治和安全事项,维系叙利亚国内战局稳定,推动叙利亚政治重建进程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0.
王雅梅 《德国研究》2010,25(1):19-25
欧洲一体化的成功令世人瞩目,人们纷纷探讨其成功的原因,旨在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的欧盟多语政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在当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语言是文化最直接的表达,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多语政策已成为欧盟一个专门的政策领域。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使欧盟的超国家色彩日益明显,但欧盟毕竟不是主权国家,而是由主权国家建立的超国家组织。欧盟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多语政策的特殊重要意义,即:多语政策是保护"联盟的基因密码"的需要,是构建欧洲文化认同的重要条件,是欧盟的"一个深思熟虑的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11.
过去十年间的多重危机是欧盟经历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死考验。然而主流的欧洲一体化理论和欧盟法律研究无法为我们理解这一阶段的欧盟政治变迁提供一个恰当的分析框架。鉴于欧盟危机出现的常态化趋势,本文认为,学界应走出一体化和法律研究的传统路径而将危机本身及危机中的政治运作作为欧盟政治研究的一个全新维度。欧盟的危机政治主要产生于法律规则、价值理念、民意诉求与政治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又催生了"策略性容忍违法行为""威权式合法化""组织化的伪善"和"政治隐匿"等形态各异的危机政治模式。虽然这些政治模式能够暂时缓解欧盟面临的生存危机,却为欧盟体制的长远稳定埋下了隐患。更重要的是,欧盟的危机政治促使我们反思"危机推动欧洲一体化"及"欧洲一体化是不可逆的政治进程"这两个重要的传统认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1991年中亚五家独立伊始,欧盟就开始向中亚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为了规范其援助活动,欧盟逐步建立起了连贯完整的援助政策制度框架。为更有效应对内外部形势对其援助政策提出的挑战,欧盟往往适时对制度框架中的援助理念、援助重点、工作方式、决策程序等有关援助活动的重要问题进行修正或调整。2007年起欧盟通过新的工具来实施中亚援助政策,反映了欧盟援助政策制度框架的灵活性与连贯性,这又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欧盟中亚援助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欧盟对中亚发展援助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对中亚的发展援助,经历了应急性援助、应急性与中长期发展并重以及强化中长期发展援助三个阶段,主要通过塔西斯计划、民主与人权指导计划、食品安全计划以及人道主义灾害预防计划等实施。欧盟对中亚的高度关注根源于冷战后欧洲民族国家体系易扩散机制的形成,经济援助"政治化"运作的战略目标在于,推动中亚国家融入欧盟主导的民主政治空间与市场经济体系,即实现中亚的欧洲化。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中美博弈,欧盟是否会选边站队?现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的"追随—制衡—对冲"三分法不足以解释欧盟在中美欧三边博弈中的选边策略。通过梳理中欧经贸谈判史发现,欧盟实际上实施的是一种"借力型战略",而且通常选择向美国借力。欧盟向美国借力有三种模式:欧美联合施压模式、利用中美关系紧张从中牟利模式、要求获得与美国同等待遇模式。欧盟这一策略之所以有一定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为在中美欧三边博弈中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应对欧盟的"借力"策略,中国亟须树立中美、中欧、美欧"三副棋盘"意识,在这三副棋盘中找到突破口:一是通过运筹中美关系,调动中欧关系;二是审时度势,从欧美矛盾中寻找突破口;三是对中欧关系实施合作、竞争、斗争三种方式并举的"交通灯战略"。  相似文献   

15.
实现以绿色经济为主的可持续增长是"欧洲2020战略"三大优先发展目标之一。为实现此目标,欧盟提出了7个配套性"旗舰计划",将"创新联盟"旗舰计划列于首位。该计划旨在使创新性想法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最终帮助欧盟实现增长并应对关键的社会挑战和环境目标。欧盟委员会2011年公布的"生态创新行动计划"是实现"创新联盟"旗舰计划的重要一步,目标是以此为指导工具,在欧盟内创造并强化对生态创新及相关活动的需求并将它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推动欧盟向绿色经济转型。本文首先梳理了生态创新概念;其次,在对生态创新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欧盟2010-2015年生态创新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最后,总结了欧盟实践生态创新的经验及对我国生态创新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由于欧盟手中还没有能与美国比肩的军事力量;同时欧盟也认识到,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的边界日益开放,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交织在一起,单纯依靠军事力量已无法有效地维持世界和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安全,所以,欧盟着意通过各种"软力量"对外发挥影响,输出观念、规则和制度已成为欧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为此,欧盟正积极利用贸易政策、援助政策等政策工具,尽力通过参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多边制度建设来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里斯本条约》将欧盟经济界定为一种"具有高度竞争性的社会市场经济",这是欧盟首次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术语写入欧盟的条约。本文通过对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以及在欧盟层面关于社会市场经济争论的分析,认为将欧盟将经济模式界定为"社会市场经济"将使欧盟经济模式与美国经济模式的差异更加凸显,并且促使欧盟内部的子模式朝趋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取得的丰硕的实践成果相比,对该政策机制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直到近年来才出现繁荣的迹象。本文对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理论研究中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视角——"欧洲化"和政治社会学进行评介:首先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欧洲化"研究与一般"欧洲化"研究的区别、分析框架、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介绍"欧洲化"视角;其次从欧盟安全与防务场域及其发生学、防务超越民族国家三个方面介绍政治社会学视角;最后讨论在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不同于传统一体化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资收购欧洲高科技企业对欧盟产业竞争优势构成了挑战,欧盟及其成员国的防范意识日趋增强。在德法大力推动及全球外资监管趋严的压力下,欧盟外资监管改革提上日程。然而,受制于"促进资本自由流动"的外资监管理念及政策目标,欧盟委员会改革外资监管体系的意愿和能力不足以及成员国意见不统一,外资监管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建立欧盟外资审查新框架"的提案着力于对欧盟产业竞争力的维护,对国有企业投资者和"政府补贴"指向性尤其明显,并将欧盟委员会和除东道国外其他成员国的意见反映在"合作机制"中。因此,中资在欧并购将面临更多政策和政治层面的双重阻力。但"新框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外资监管实践中的权责分配,也没有解决"用一个声音说话"的难题和防范投资保护主义的问题。这意味着在外资监管问题上,欧盟没有真正走出统一机制缺失和成员国多样性造成的治理困境。体制特点和自由主义理念导致欧盟外资监管的困局,同时也决定了欧盟特色的外资监管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生祥 《德国研究》2004,19(2):19-24
2002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正式宣布东欧12国为欧盟正式成员.这样,欧盟实现了第5次扩大,一个大的欧洲即将产生.欧盟各项法律与政策的逐渐统一,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平台.其中,对文化多样性与平等性的维护与发展,不仅为欧盟的东扩开拓了理念与概念空间,而且为未来"大欧洲"社会的形成与融合创造了条件.本文从"大欧洲"文化的理念、概念与实践三个方面对未来欧洲社会的前景进行了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力图从理论上寻求一定的文化建构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