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驻军霸王台     
秦友友 《人民公安》2012,(11):56-57
1968年2月,我从人武部领到军装,打开一包国防绿军装见到有蓝裤子.才知道当的是空军:到了火车站。爬上了闷罐车,才知道我们是武汉军区空军接的兵;到了驻地李辛店,才知道我的部队是航空兵第23师。参加了新兵营集训3个月后.我被分配到位于河南驻马店确山东十八里霸王台大陈庄的师司令部所属淮河靶场。  相似文献   

2.
置身于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才终于感受到了"游子"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从故乡到奥克兰快3年了,虽然经历了身体和精神上从"平民"到"贱民"的双重"退"变,但在这里还是让我实现了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在这里,我拥有了家庭、家园,还有新的家人。  相似文献   

3.
张登仕 《前进论坛》2011,(10):32-33
我是1989年3月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时称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直行政单位调入农工党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支部机关办公室工作。当时州委组织部门领导找我谈话时只说调我到州委统战部工作,没有具体说明到哪个工作岗位,我以为是在州统战部机关,当我报到后才知道是安排我到农工党恩施自治州支部机关办公室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1,(8):20-20
在这短短的四天里,我玩得很高兴。我很庆幸我能够参加夏令营,和北航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学习、玩耍。在这四天里,我们从陌生到熟悉到感情深厚再到难分难舍。今天他们就要走了,我真的很舍不得。虽然我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是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够再多留几天。这一别,不知多久才能够相遇。  相似文献   

5.
叶周 《北京观察》1999,(12):34-38
离开澳门已半个多世纪了。想当年我还是一名16岁的青年,只身一人从上海乘船经广州到澳门与家人团聚。从1942年9月到1944年3月,在澳门居住一年半。我在澳门岭南大学附中读完高三上学期后才离开澳门去内地升学。我家本来一直居住在上海,父母都从事教育工作。抗  相似文献   

6.
千年枇杷     
正到了莆田涵江,我才领略枇杷的真正滋味。谁又能陌生枇杷呢?我生活在北方时,从那些国画的画面上,也已经知道它美丽的姿影。不少的画家对枇杷情有独钟,选取枇杷果作为画面的内容,一对对果子和它们的枝叶,从形状到颜色,如此体现点线面和色彩浓淡的美学效果!那时就勾起我对这种植物特殊的联想……  相似文献   

7.
让路     
正2016年3月6日晴只要实实在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群众就会理解你、支持你,群众才和你交心、交朋友,干群之间才能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我们的根才扎得深,基础才打得牢。每天早上到村里走走看看,这是我自2015年7月28日被万宁市委选派到长丰镇七甲村当第一书记以来,不知不觉养成的习惯。路过村民陈真文家时,他正从外面回来,看到我便热情地拉我进家里坐。我跟他寒暄起来:你女儿好吗?她男朋友不  相似文献   

8.
一枚指纹     
参加公安工作十几年来,我先后参与侦破了许多大案要案,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10年前的一宗小小的盗窃案。 那年我才24岁,刚刚从一个偏僻的乡派出所提拔到一个中心派出所任副所长。那天早晨,我刚到新单位报到,凳子还未坐热,报案的就来了,小街菜场的陈老太带着她的老伴一把鼻涕一把眼  相似文献   

9.
走进杨嘉墀的办公室,就像跌入了书的海洋,在他满满当当的屋子里,从办公桌到书架上,从沙发到午休用的床上,中文的、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俄文的……各种文字的书刊资料直往我的视线里拥挤,使我强烈地感到,杨老正在密切跟踪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热情的杨老挪开了靠背椅上的那包书,我才坐下来。在书的包围之中,开始了我们的谈话。  相似文献   

10.
生活对于人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就更加困难了。 1963年秋,在山东省一个小村子里,当我降临人世就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搏斗。由于母亲难产,我生下来就不会啼哭,经过急救才把我从死神的手里夺了回来。半年后,母亲带着我来到了广州定居。一岁半起,父母就带着我四处求医,先后到过广州中山医学院、陆军医院治疗,后来又到过青岛  相似文献   

11.
心电感应     
《台声》2015,(2)
<正>看到一块大石头砸到妈妈的脚踝!当时我念中学二年级。绝对不是痛传导到我的身体,而是不可思议的惊恐,让我从床上倏然坐起,下意识地抓起闹钟看时间,当时是清晨七点零五分。这个画面,清楚且具体地被放大到我眼前。为什么会梦到妈妈被石头砸伤?且这景象太真实,像是我也在现场。再无睡意了,走出房间,整个家静悄悄,只有我一个人。没见到妈妈的踪影,她一大早出门?事后才知道,妈妈为了筹措哥哥就读  相似文献   

12.
<正>1998年机构改革,我从筠阳镇机关分流到了社区。那时我25岁,觉得社区就是成天面对婆婆妈妈的小事,年轻人在社区工作是浪费青春。直到半年后的一次春节走访,我才转变了对社区工作的看法。那是1999年春节,我和同事一起去走访慰问特困户涂大爷。老人身体残疾,儿子因车祸过世,儿媳妇改嫁他乡,留下11岁的孙子跟老人相依为命。我到他家时,老人躺在床上,  相似文献   

13.
孙光 《人大建设》2014,(7):48-49
<正>不知不觉中,我到人大工作已满十年。从2003年10月到2013年10月,由26岁的青葱小伙儿变成36岁的稳健青年,十年的光景,匆匆从指尖滑落,散落在一篇篇文稿中。有时候真感觉像梦一场。再次打开梦的盒子,追寻过去的足迹,才发现,一切都未曾走远,远在梦里,又近在昨日。结缘人大我相信,考进人大,是一种缘分,是一种冥冥中的注定。1 998年大学毕业后,通过两次招考,我先后在汤阴电视台当过一年记者,在汤阴县古贤乡政府做过三年多的公务员。2003年3月,由于文字功底较为扎实,我又被抽调到县委组织部工作。从乡里到县里,从"泥腿子"干部到机关白领,工作环境变好了,社会地位变高了,上下班也变近了,日子过得安稳而惬意。我常  相似文献   

14.
在老家时,我只听说过巧嘴八哥,从来没听说过什么鹩哥儿,到了北京,我才目睹了鹩哥儿的风采,才知道鹩哥儿的嘴巴原来比八哥更厉害。  相似文献   

15.
正从毛泽东同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论断,到邓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表白;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心系人民,无不展示着领袖的人民情怀。  相似文献   

16.
<正>白主委不姓白,姓陈。入农工党不久,我一直人云亦云称呼他为"白主委"。直到在一个会场上,我这样的直呼引起小小一阵哄笑,我才知道白主委姓陈,名纯白。因为生性随和,"阿白"这样亲切的叫唤,就从家里叫到了单位,再叫到了党派内,"白主委"便由此而来。以致于一些叫惯了"白主委"的人在某些官方场合,都要稍加思忖,才恍悟,阿白主委不姓白,姓陈。陈纯白,瑞安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兼瑞安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主任,农工党瑞  相似文献   

17.
我是在穿过了一片被阳光烤灸的平原之后遇见他们的。他们不喜欢声音,没有住到路边。他们居住在未开垦的田野上,靠着一泓鸟儿才知道的清泉。从远处望去树林似乎是不能进入的。但当我靠近,树干和树干渐渐松开。他们谨慎地欢迎我。我可以休息、乘凉,但我猜测,他们正监视着我,并不放心。  相似文献   

18.
对桂河的了解是那部二战题材的荣膺奥斯卡七项大奖的经典影片——《桂河大桥》,当我知道马上有机会走在电影中的画面里,心中掩饰不住的激动。我自己都不明白为何一心觉得到泰国一定要见到这座桥,难道仅为一部电影?我们从曼谷出发穿越了半个泰国,经过近4个小时长途跋涉才到目  相似文献   

19.
西藏拉萨市赛康集团青达建筑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刘国永是我区一名从普通工人到总经理的典型实践者。他的奋斗历程和成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理,人只有锐意进取、敢于拼搏才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许朝阳 《台声》2011,(11):48-49
今年是全国台联成立30周年,也是我从学校毕业,到陕西省台联机关工作的第9个年头。在匆忙工作之余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的思绪,才发现人生已经走过了很长的历程,感慨岁月如梭飞速流逝。我在台联领导和老台胞的关心和帮助下,从一个对台湾知识不甚了解的“愣头青”,到逐渐成长为对台工作的“老兵”,度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感到了人生的无限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