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学术的意义上讲,贵阳负有一个特殊的历史使命,即研究王阳明学说。从更深的层次上讲,阳明心学为什么不产生于繁华的京城,也不产生于他自幼生长的江南水乡,而偏偏发端于僻静的贵州山区,这是一个饶有趣味而又耐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说情者何以不惩古意明朝人都穆所撰的《都公谭纂》一书,记叙了一则有关明代大哲学家、大教育家王阳明先生为官执法的故事。王阳明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进士,时年28岁,正是气壮如虎。不久,他被任命为刑部主事,手中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自然极想为澄清...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文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文学论略●刘再华王阳明是明代一位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以自己的诗文创作为后人提供了重要启示。然而,也许是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掩盖了他的文学成就,自清初特别是乾隆以后,作为文学家的王阳明逐渐被人们遗忘,除陈柱的《中国散文史》对他作了较高的评价外,近现...  相似文献   

4.
余海 《新东方》2006,(2):31-32
王阳明是继朱熹之后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然而他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与禅宗思想也有着特定的关联:既有对禅的吸收,又有对它的排斥。可以说正是受禅宗的影响才有了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一)“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而就在其核心思想上,对禅的吸收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先来看“心即理”。《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空论》中说:“心是道,心是理。则是心外无理,理外无心。”《祖钦禅师语录》:“事不自立,因理而显,理亦心也;……事本无名,因理而得,心即理也。”而“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1…  相似文献   

5.
胡小琴 《求索》2013,(9):114-116,70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重要命题。它在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后来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王阳明针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论和言行脱节的社会时弊,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强调“践履德行”,“事上磨炼”。“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不仅认为“知行”是以“良知”为本体。知行合一并进;而且还强调行而后有真知.注重实践的重要性。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凸显了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和自觉性.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知行范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希望建立统一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6.
傅翔 《福建乡土》2012,(5):30-32
没到过平和,但平和的大名并不陌生,吃过那又大又甜的蜜柚,品过奇香醇厚的白芽奇兰,亲手摸过风华绝代的克拉克瓷,也读过一代文豪林语堂的童年琐忆。因为这些,平和在我心里便是一种诱惑。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初到平和,平和还是让我大吃了一惊:它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土楼与风光旖旎的山水,而且还和一代大儒王阳明扯上了干系。王阳明又名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作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阳明的一生堪称传奇,经历也颇多波折。  相似文献   

7.
梁显政,说他平凡,他确实平凡,他就是一名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中学数学教师;说他不平凡,他确实又不平凡。他不仅是永川、重庆乃至全国都颇有知名度的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同时,他还是重庆市第三届人大代表!他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传道、授业、解惑中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做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群众大声疾呼,彰显人大代表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朱法飞 《创造》2001,(7):47
某单位一名新领导在就职大会上向群众表态道: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这“三把火”就不烧了。会后,大家对此颇有微词,有的说,新官上任该烧的还是要烧,一方面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单位中存在的问题,更快地促进单位有新的起色,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党委的凝聚力;而有的说:烧不烧是他的工作方法,既然组织上安排他当主管自有他的办法;但也有的担心说,一开始就没有“烧”劲,恐怕是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冒出来……事实上,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他上任后的几个月中,件件…  相似文献   

9.
3月6日下午.江西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第二小组的会场,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讨论,气氛民主而热烈。有代表议及居民住房问题.顺着这个话题。省长吴新雄向代表们谈起省政府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完善廉租房制度的情况。他说,住房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普通的老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被上世纪70年代跟随尼克松访问中国,同时也采访了他的美国学者艾恺称为中国最后的儒家。梁先生在破艾恺采访时却谦虚地表示:“我可能比其他的普通人不同的一点的,就是我好像望见了,远远地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王阳明,看到了孔子。我是望到,远远地望到,并且还不能很清楚地看见,好像天有雾,在雾中远远地看见了孔子是怎么回事,王阳明是怎么回事,远远地看见。我的程度只是这么一个程度。”  相似文献   

11.
孙跃  张世敏 《求索》2013,(1):138-140
钱德洪等人编修的王阳明《年谱》是研究王阳明生平的核心材料,其中存在不少错漏之处。与王阳明同时,又同署为官的雷礼所作的《阳明先生传》、《南京兵部尚书王阳明行实》,以及阳明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耿定向所作的《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本应是王阳明研究的可靠材料,但却不为一般学者注意到。以这三篇文章作为文献依据,既可以订证《年谱》中的几处错误,如:王阳明很可能就没有问过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又可以补足《年谱》未载的重要史实,如王阳明因被诬娶宁王妃为妾,虽被封爵,却不与铁券与岁米等。  相似文献   

12.
路榕 《人大论坛》2010,(6):53-54
他,起起落落,尝尽了人生的得意与失落。他,有教无类,秉承中国教育的精髓。他,文治武功,兼具了智慧与胆魄。他,闪烁古今,开创了影响世界的哲学思想。他,便是王阳明。  相似文献   

13.
张宪中同志在担任夏邑县县委书记一年多的时间里,心系统战,及时协调解决统战部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一次,他在与各界人士座谈中了解到孔庄乡八里庄村宗教房产落实有困难,便多次打电话催办此事。该乡领导反映,因个别领导和群众不懂宗教政策,对宗教工作不理解,致使宗教房产迟迟得不到落实。张宪中便把孔庄乡和八里庄村的干部及群众代表召集到县委开座谈会。他拿出党和政府关于宗教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让大家学习座谈,启发大家:现阶段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李丕洋 《湖湘论坛》2005,18(6):48-50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不仅是卓越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以“致良知”思想为教育主旨,悉心传授给众多弟子,形成了蔚为大观的阳明学派。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内涵、手段和特色,以及他的教育活动历程与成就,都是值得后人批判地继承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年过半百的县人大代表,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无论是乡村的养殖业、种植业发展,还是道路设施建设,只要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他都坦率地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把群众最实际、最迫切的呼声带到人代会上,以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他,就是习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习水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李生权。  相似文献   

16.
张文标 《求索》2014,(2):74-78
“静”是贯通诸子百家的一根主线、是天地间最精微的底蕴。历史上的治国贤臣都是“每逢大事有静气”的人物。王阳明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静思想有三个来源:首先他继承了先秦儒学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知止而后定思想,对孔孟的心斋、坐忘等修养方法也有所继承;而且还融二程的主一、守静以及朱熹的一循于理即为静的思想。其次,他吸取了佛教明心见性、禅定、顿悟与渐修思想;最后,他对道家的虚静、无欲、无为等思想知之甚多,表现出了融儒释道于一体的明显倾向。  相似文献   

17.
蔡谱 《上海人大月刊》2005,(4):43-43,45
人大代表,就是人民群众与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长期在基层总工会工作的叶小英代表,一直在任劳任怨地为做好党与人民群众和企业职工联系的那座桥、那条纽带而努力。在他近年来获得的数十项荣誉中,没有一项不与他努力做好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关.在区人代会上,他又当选为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肖剑平 《求索》2010,(4):120-121,155
"心即理"是王阳明的"立言宗旨",是他知行合一论的基础,知、行之所以能合一者,乃在于本体之心。王阳明认为知行本体即是良知,通过致良知,人将领悟真正的存在,这是本体论层次上所理解的知行本体。"知行合一"实践了儒家"内圣外王"的品格,在成就自我的同时肩负社会教化、教育的责任,是君子品性的自然显现。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他的学说简称"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致良知"说。王阳明在他的"致良知"说中指出:"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  相似文献   

20.
副县长用工资为妻子买了一条镀金项链,引起别人的非议,他越想越接受不了,便拿着买项链的发票主动到市纪委去解释。市纪委的同志说:“回去吧,当上副县长不容易啊,以后注意点,群众也有群众的道理,日子长着呢。”于是副县长便有了“想廉洁会这样难”的感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