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199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个县(市)发生家畜“猝死症”,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解检查以及对病原微生物分离和微量元素监测,并通过诊断性防制的研究,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在我区的家畜“猝死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为主因,硒缺乏是家畜猝死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乳酸脱氢酶(LDH)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本研究选择健康奶山羊42只及六种疾病(肠毒血症14例、瘤胃酸中毒病9例、假结核病21例、肺炎6 例、妊娠毒血症4例、胃肠卡他18例),测定了血清中LDH活性正常值以及疾病不同时期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除胃肠卡他病之外,其他几种疾病LDH活性有不同程度升高,以肠毒血症、假结核病最为明显。LDH同工酶谱在具有肝损害疾病时,各区带%比有显著变化,尤其在揭发内脏型假结核病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199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发生以牛为主的猝死症以来,发病范围逐年扩大,发病动物除牛外还见于羊、猪、鹿和马属动物。现已查明,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鉴于本病的病理形态学鲜有报道,故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在进行流行...  相似文献   

4.
由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 or Cl.perfringens)引起绵、山羊的肠毒血症、猝狙比较多见,且已有比较满意的预防办法,而马属动物的肠毒血症则较罕见。自1964年以来,在甘肃省平凉、庆阳、张掖等地区陆续发现马属动物也患有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胡世华等已在《兽医科技杂志》1982年第9期发表了有关本病的免疫试验,现将本病的其他方面再作如下报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81年起,安徽省淮河以北24个县市及河南省部分地区的黄犊牛,普遍发生了以排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水样或粥状软粪为主症的腹泻症,发病率高达77.12~87.50%。1985~1987年,对该病流行病学、临床学、病理学及病因学等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据研究初步结果认为,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因,饲料缺硒是重要触发因素。对70例犊牛用牛丙种球蛋白  相似文献   

6.
羊妊娠毒血症是孕畜特有的疾病 ,多发生在妊娠中后期 ,又有妊娠中毒症、妊娠反应病和临产拒食症之称。该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临产前食欲减退或废绝。1997年沈阳市于洪区于洪乡某机场饲养的小尾寒羊发生以母羊临产前出现不爱吃草 ,喝水少 ,排便干稀交替 ,严重者停食 ,心音亢进 ,运动失调 ,站立不稳 ,最后昏迷而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羊妊娠毒血症。1 致病因素引起妊娠毒血症的因素 ,一是饲养管理不当 ,饲料单一 ,营养成分不全 ,缺乏运动致使妊娠羊营养失调 ,物质代谢过程减弱 ,适应能力降低 ;…  相似文献   

7.
1979年11月份我县从陕西省泾阳县引进一批奶山羊,在运输途中发现少数羊只流泪,结膜潮红。当时认为系风沙刺激引起,未予重视。下车后放进8月份第一批从陕西调来的六百多只的奶山羊群里,七、八天后原来的奶山羊有9只发生流泪、结膜炎,严重者一侧或二侧发生角膜浑浊,形成白翳,被毛粗乱,咳嗽;体温、食欲一般无明显变化,个别羊跛行,前  相似文献   

8.
育成牛大肠杆菌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崔玉东,朴范泽,刘桂清,赵淑兰,侯喜林(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密山158308)王龙祥,韩宗烈,曹舜,岑福英,冯丽荣,金俊浩(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畜牧公司)1992年10月,密山市八五一一农场某养牛单位育成牛群突然发生...  相似文献   

9.
奶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卢荣华(甘肃省天水市畜牧兽医工作站741000)甘肃省天水市曾在1963年从外地引进奶山羊30只,在火车运输途中发病死亡4只,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巴氏杆菌病。近年来我市奶山羊未发生过该病。1996年5...  相似文献   

10.
以奶山羊为试验动物 ,按体重灌服氟化钠 ,复制奶山羊氟病模型 ,通过甲状腺功能指标、骨代谢调节因子等一系列指标的测定 ,进一步探讨了氟病的发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氟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障碍及甲状腺调节因子紊乱 ,呈现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症状 ,进而影响了机体的新陈代谢等过程 ;氟导致骨代谢调节因子骨钙素和降钙素含量升高 ,证明骨转换加速是氟骨症发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农所处之地为一缺Se地区,该区奶山羊的Se缺乏病常有发生。为了弄清西农莎能奶山羊血液中GSH—Px活性的正常参考值及注射Se和VE后该酶的变化,特提出本研究,它将对奶山羊的饲养、疾病防治及奶山羊的繁育推广工作提供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反刍兽的瘤胃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与纤毛虫,饲料进入瘤胃后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发酵过程。当瘤胃内环境恒定时,复杂的生物发酵即会正常进行;当疾病时,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国内外对牛的瘤胃内环境研究较多,而对奶山羊研究极少,仅Ogra,J.L.等(1982)对奶山羊瘤胃内纤毛虫的计数作过研究。为给奶山羊瘤胃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我们对66只奶山羊瘤胃内环境几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在饲养羊只的地区,应用羊块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菌苗(简称羊三联苗),对控制类快疫病的发生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近年来在青海省的部分州、县,有羊三联苗免疫效果不够好的反映。1973年,果洛州畜牧兽医站观察了2025只绵羊,在注射羊三联苗后的2个月内因类快疫疾病死亡23只,并进  相似文献   

14.
某警犬部门的犬群近几年陆续发生多次猝死症病例,经过临床及实验室诊断,初步查明系由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的肠毒血症。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生前无任何临床症状,均呈特急性经过,发现时都已死亡,不分性别,多为青、壮年犬,身体状况良好、膘情上等,精神、食欲、粪便等未见异常变化,被毛光洁、整齐,无挣扎迹象。剖检变化 尸僵不完全,天然孔洁净,无呕吐及排泄痕迹,腹部中度膨胀,个别犬肛门轻度松开,可见色泽、质地正常的粪便;病变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肝肿胀变脆,脾轻度肿胀,淋巴结肿大,胃粘膜有轻微出血点,小肠段病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宁夏泾源县暴发了以牛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以后疫区逐年扩大,发病数与死亡数日趋增多。1997年底疫区扩大到10余个县,死亡牛2000多头,同时驴和骡也出现发病、死亡,这种病因不明的“猝死症”已给当地的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现已查明,引起以牛为主发生急性死亡的疫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经用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对小白鼠进行中和试验,鉴定出A,C和D型肠毒素。1996年以后,选用产气荚膜梭菌多价疫苗和多联浓缩疫苗对发病地区的牛及马属动物进行兔疫预防,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怀骡驴(马)妊娠毒血症是母驴(母马)怀孕后期的一种代谢扰乱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产前顽固性的不吃,病情逐渐恶化,有的坚持不到分娩即母子双亡,故曾叫“产前不食症”。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内蒙、青海、辽宁等省(区)及北京市郊区的农业区都有发生,治疗不易,死亡率高,是影响役畜繁殖的一个较突出的问题。牧区无此病发生的报告。  相似文献   

17.
1971年,Laing等根据乳汁孕酮的测定进行早期妊娠诊断,首先在奶牛上获得成功。1977年开始对山羊进行研究,继而引用于绵羊和奶山羊。目前,在英、美、德、日、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这种方法在奶牛、山羊、绵羊、奶山羊、水牛、肉牛、牦牛、猪和马均有报道。其中以奶牛最多,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而其他家畜则较少。国内至今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西农莎能奶山羊配种后第15~47天的乳汁孕酮水平,并探讨其在早期妊娠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各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猝狙在反刍兽特别是绵羊中较为普遍,而在马属动物中的流行则甚为罕见。1964年原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丘兆伦曾在甘谷县九墩马场从两例软腿病病马的病料中分得两株魏氏梭菌。近年来,在甘肃省平凉、庆阳等地区马属动物魏氏梭菌病相继发生,原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王焕新等同志,在平凉、环县、镇原等县病马病料中也分离到魏氏梭菌,其毒素具有较强的毒力,患马罹病后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多数死亡。1973年6月,环县曲子、樊家川等公社先后发病16匹(马12匹、骡1头、驴3头),死亡10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马骡危症肠便秘的治愈率仅20%左右。故对此需要研究解决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依据重、危症马骡肠使秘的病理机制和对传统疗法利弊的对比分析,改进了重、危症肠便秘的综合治疗方案,于1983~1985年,在莱阳兽医站和莱阳农学院兽医院的协助下,运用该方案对34例重、危药马骡肠便秘进行了治疗的实验观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治愈率较常规疗法可提高一倍左右。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重、危症马骡肠便秘病例由山东省莱阳县兽医站和莱阳农学院兽医院门  相似文献   

20.
羊快疫、羔羊痢疾、猝狙、肠毒血症、黑疫、大肠杆菌和羊链球菌病等,是当前危害养羊业发展的一些主要传染病。解放后,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了“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上述疫病的危害,相继研究成功了单价、二联和三联菌苗,近年来又研究成功了羊五联苗,这些苗在防疫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羊六联苗的研究就是在这些菌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试验开始时,在现在的羊六联苗中还加有羊链球菌成分,试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