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国庆四十周年大会上讲到:“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从我固的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地逐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做法,但绝对不能照搬。我们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的界限.”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问题作出的精辟阐述。我们要划清这两个界限,就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各自含义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究竟应建立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最为关心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其实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重温“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一场论战,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3.
民主是“从个人开始”,是“以我为主”,是承认“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最近个别“全盘西化论”的鼓吹者所提出的口号。这种天赋人权论与无政府主义相混合的看法,早在近百年中国实践中就宣布破了产。我们党已把高度民主列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不移目标之一。我们要的是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不要资产阶级民主。这是近百年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今天民主最好的选择。民主道路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确定的,有规律的。归根结底它决定于民主的依附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无政府主义本来是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十九世纪上半叶出现于欧洲。这种思想在二十世纪初,首先被中国留日、留法的部分学生所吸收,他们融合中国古代的“大同”、“均平”等思想,形成了一套易于被中国人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体系——中国式的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逐渐兴起的各种各样的新思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从1901年到1927年这二十余年,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兴盛时期,其活动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11),是无政府主义在国外留学生中传播的阶段。1907年以前,一些资产阶级改良分子和革命分子如梁启超、章太炎等宣传过无政府主义,他们是把无政府主义作为反对清政府的—种手段来加以宣传的。正式打出无政府主义旗帜的是吴稚晖、刘师培。1907年6月,中国留日学生刘师培、张继、何震等人,模仿日本无政府党,发起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所谓“民主”的区别在北京发生的由学潮到动乱再到反革命暴乱的事件中,民主这个口号一直被极少数人用来作为制造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主要手段。学潮一开始,虽然他们说不少青年学生搞的是“民主运动”,并要通过“民主运动”来解决问题。但他们在行动上又反对民主,无视宪法规定,每次游行都违反了所在地区关于游行、示威的地方性法规。搞“四大”,张贴大小字报,散发传单,制造传播谣言,并采取了请愿、静坐、绝食这种超越民主和法制的敌对方式,占据天安门广  相似文献   

6.
社会民主党所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本不是什么新鲜货色。然而它在八十年代末却得到了包括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人在内的一些人的青睐,甚至成为造成国际局势发生局部骤变的重要因素。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把西、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标榜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在实施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国家中,从经济的观点看,瑞典是“最成功”的,被社会民主党人和诸多西方人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模范窗口”。我们不妨就从这个“窗口”,看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质。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所谓“混合经济”。对于“混合经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解释莫衷一是,他们有的把“混合经济”看作是“福利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内容,有的则把“混合经济”与“福利国家”等同起来。凯恩斯主义学者汉森把“混合经济”称作“双重经济”,他认为:“我们正在发展着一种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邓小平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人权观形成的伟大贡献我国理论界对人权问题的讨论始于1978年,主要围绕“人权是不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社会主义可不可以使用人权概念”问题等展开的。讨论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社会主义不能采用这一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权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社会主义应该讲人权。这一讨论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四人帮”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理论清算,引起了人们对“文化大革命”迫害广大干部群众,草菅人命、践…  相似文献   

8.
前一个时期,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民主同社会主义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极力美化和宣扬资本主义民主,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国家“践踏民主”、“侵犯人权”,是“专制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按照他们的观点,民主似乎成了资本主义的专利,是社会主义之外的东西,与社会主义无缘。这完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和诬蔑。事实上,社会主义与民主有着内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民主发展的“最高类型”。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这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9.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当代社会党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就是民主,即用民主的方法,建立一个民主的社会。“在党内和社会主义国家内,民主必须高于一切。”也可以说,社会主义就是民主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扩展。他们把民主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本质内容,所以,他们把自己的思想体系称为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社会党虽然主张通过和平合法手段实现社会主义,也并不讳言自己是改良主义的政党,但他们的改良是“克服”资本主义的改良,这种彻底改良就是革命。因此,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应称其为“革命的改良主义”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说过:“蒲鲁东在欧洲工人运动史上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以致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忘掉。虽然他在理论上已经被驳倒,在实践中已经被排斥在一边,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历史的意义。谁要是稍微详细地研究现代社会主义,谁也就应当研究运动中的那些‘已被克服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62页)蒲鲁东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思想体系,它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混合体。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经验表明,小资产阶级人口众多的国家,无政府主义就有孳生和传播的土壤。我国原来是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现在小生产方式仍然存在,无政府主义曾泛滥成灾。蒲鲁东是无政府主义的真正创始人,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曾产生过广泛影响。探讨蒲鲁东无政府主义的特性及其根源,对研究无政府主义,清除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仍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6,(1):40-41,45
民主或民主政治,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怎样理解“民主”和“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遵循哪些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课题组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将他们的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民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础是什么?这在理论上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动力和基础,长期以来不曾有人提出过异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这种曾经“毋容置疑”的结论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新思考.笔者认为,民主制度只与商品经济联系,没有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就不可能产生民主制度,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4.
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极少数人,为了达到他们妄图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罪恶目的,极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他们眼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民主,而是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民主,只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有真正的民主。对于这种颠倒是非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谬论,必须予以揭露和批判。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民主作为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人类早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个时期,在国际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十分活跃,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纲领的政治实体。对此我们的一些同志提出了不少的疑问,比如,“民主社会主义是不是也是一种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好,难道社会主义不需要民主”?“民主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而属于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实现四化,需要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环境。“文化大革命”中风靡一时的“大民主”是造成动乱的因素之一,今天彻底地否定它,仍具有现实意义。在整党中,要把彻底否定“大民主”作为统一认识、增强党性、彻底否定“文革”的一个方面来抓。为此,我们发表《为什么要彻底否定“大民主”》一文,供读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但是,在我国的现实政治生活中,人民享有权力的状况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本质要求却不相符合。这种距离的存在,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深思。要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既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实际,也不能只就“现状”谈“现状”,而必须从考察民主的历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政治建设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既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也是我们党总结汲取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后,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结果。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其基本内容以及个人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未来无产阶级国家应该采用民主共和政体。1848年革命时期,他们就提出彻底推翻君主制,把全德国宣布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要力争把这种民主共和国变为“社会共和国”。1871年马克思又指出,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所向往的“社会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4页) 列宁卓越地发挥了上述思想,在领导建设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阶段性及其特征,这就是以议行合一的巴黎公社共和制为基础,由人民监督过渡到直接参与,再由直接参与过渡到全部权力由国家回归到社会,从而实现社会管理和国家消亡。  相似文献   

20.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首先,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方面,邓小平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论述了民主的重要性。在三中全会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他总结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分析了对民主重视不足,并遭到破坏所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