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立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受案范围应遵循的原则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对哪些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争议拥有司法审查权。它解决的是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处理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问题。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问题,关系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哪些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争议可提起诉讼,也关系到人民法院对哪些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争议有审判权。它集中反映了国家通过司法途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程度和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监督程度,在整个行政诉讼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正…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审判中人民法院的完全管辖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行政审判中人民法院的完全管辖权郑永强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条确立了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第54条中又规定了人民法院一般情况下对行政案件的判决形式只采取维持、撤销、部分撤销或判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或判令被告限期履行法定职责等几种形式。只有两...  相似文献   

3.
一、行政不作为案仲的界定行政不作为案件,又称不作为行政案件,关于这一概念,目前大多数人将它界定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并将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第4、5、6项所列举的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许可证或不予答复,拒绝相对人要求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申请或不予答复,不发给相对人抚恤金而引起的行政案件统统认定为行政不作为案件。笔者认为,这种一概而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尤其将行政机关的拒绝行为视为不履行法定职责而认定为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做法是欠妥的。首先,它把行政不作为与否定性作为相混淆。从法理上讲,作为与不作为…  相似文献   

4.
某县交通工程队诉某县水利电力局行政侵权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一案,是法人单位兼诉行政机关不作为(不履行法定职责批准其河道采砂)和作为(违法将其有权采砂范围批准并颁发许可证给他人采砂)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水行政案件。这是行政诉讼法实施后的一起新类型行政案件。  相似文献   

5.
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案件由被告负举证责任的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的举证责任亦应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正因这类案件具有申请人或请求人向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寻求保护的特点,所以这类案件中的被告行政机关应当向法庭举证的内容与其它行政诉讼案件有所不同。这类案...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上半年,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委托我庭起草《关于审理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为全面掌握了解全省审判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基本情况,我们对1999—2002年全省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受理、审理和裁判情况进行调查,并起草了《关于审理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  相似文献   

7.
论履行法定职责判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定职责的争论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可以作出命令其限期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然对何为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法定职责是否具有特定语境下的涵义,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颇有争议。在理论界,有学者认为不履行法定职责就是不作为,“可诉性不作为是超过法定期间或合理期间而不实施一定法定职责的行为”。①也有学者认为不履行法定职责应当是“行政主体不履行行政法律关系实体义务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明示拒绝履行职责的行为,即通常所说形式作为、实质不作为”。②还有学者认为不履行法定职责就是行…  相似文献   

8.
关于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行政不作为案件呈日益上升趋势。但是,由于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对行政不作为案件研究不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困难。笔者拟就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认定行政不作为案件,又称不作为行政案件,关于这一概念,目前大多数人将它界定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并将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l款第4、5、6项所列举的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许可证或不予答复,拒绝相对人要求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申请或不予答复,不发给相对人抚恤金而引起的行政案件统统认定为行政不作为案件。笔者认为,这种一概而论的观点是值…  相似文献   

9.
赵锋 《中国律师》2014,(6):73-74
正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可以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为此,我们可将此类以要求行政主体履行法定职责为由提起之诉讼概称为履责之诉。从实践来看,我国履责之诉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诉判不对应,未能根本解决当事人的诉求;2、审判缺乏能动性,导致循环诉讼,也容易纵容行政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
浅议行政机关的不作为·纪清胜·不作为行政案件,是指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在行政诉讼中,不作为行政案件虽然为数不多,但严重地影响了人民和政府的关系;降低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给社会带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的行政案件受案范围共有8项,其中第(4)、(5)、(6)项明显属于行政不作为案件。第8款和“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笔者认为既可以是行政作为案件,也可以是行政不作为案件。上述规定表明,行政作为和不作为案件,各占法定要案范围的一半。从当前行政机关执法情况和群众反映看,行政机关不作为的现象并不鲜见。按正常情况,在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不作为案件应当占一定的比例。但是,从行政审判的实践情况看却不是这样,法院受理的行政不作为案…  相似文献   

12.
【要点提示】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范围已从行政相对人扩展到行政相关人,与行政行为有物权上的利害关系的行政相关人,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为涉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利害关系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二、在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有法定职责且对管理事项已经知情,在可以履行的情况下却不履行或拖延履行,人民法院应当作出履行判决,判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履行判决的内容可以依据行政职权的羁束程度和管理事项的复杂程度,由人民法院确定。  相似文献   

13.
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应当由其履行的义务,而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谁来赔偿他们的损失呢?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看,《行政诉讼法》第11条虽然规定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的”;“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  相似文献   

14.
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审理赵明章,刘福山根据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每个行政机关都有其特定的行政职权,这是行政机关取得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与此同时,法律、法规也规定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这种由法律、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受法院判决形式的限制,在有效救济公民合法权益,彻底解决行政争议的功能方面,存在不少缺陷。《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了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四种基本的判决形式,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此外,《行政诉讼法》第六章规定了行政赔偿判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的行政案件受案范围共有八项,其中第(四)、(五)、(六)项明显属于行政不作为案件。第八项和“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笔者认为既可以是行政作为案件,也可以是行政不作为案件。按正常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民法院对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的几点思考韦武斌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对生效具体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在实践中通常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王周户  李大勇 《法律科学》2006,24(6):113-119
《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的受案范围包括了具体行政行为和其他行政案件,因而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等同于具体行政行为是对法律规定的错误解读。《国家赔偿法》中规定的行政赔偿范围包含了非具体行政行为,是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其他行政案件的具体补充和体现。无论从行政诉讼设立本意层面还是实证层面来讲,应当以行政案件而非行政行为确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标准。行政赔偿案件本身也应属于受案范围并直接适用行政诉讼程序,故不存在行政诉讼以外的所谓行政赔偿诉讼。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颁布以后,行政强制措施已成为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重要部分,对其作进一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研究行政强制措施的意义(一)在行政诉讼中的意义。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第2项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可见,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一样,都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是,有些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当作行政处罚去审理,无法对案件涉及到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和成立要件作出正确的认定,导致错判。  相似文献   

20.
在修订我国《行政诉讼法》时增加调解制度,目前已成为司法政策的要求和学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哪些行政案件可适用调解以及可采用哪些调解方法等乃是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认为,根据法理基础、实际需要以及可行性,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可以概括为:群体性纠纷案件、存在自由裁量行为的案件、行政合同纠纷案件、直接或者间接涉及民事纠纷的行政确认和行政裁决案件、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案件、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者法律规定与相关政策不统一的案件以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等共计十类;行政诉讼调解在调审关系的处理上,可选择较有效率的全过程"调审合一"的模式;而在调解方法上,则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找准问题调解、先协调后向被告提建议、内外配合进行调解和多层劝导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