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择伊斯兰主义、军人干政、身份政治三个典型问题,分析它们对"阿拉伯之春"的影响。首先,突尼斯和埃及的政治转型表明,伊斯兰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伊斯兰主义既可以支持民主,也可以反对民主。其次,军人干政在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异常复杂,对其进行评价应客观具体。就本文选取的三个案例而言,军人干政的形式、程度和作用各不相同:在突尼斯,军队基本未干预民主转型;在埃及,军队对政治转型进行全程干预并且不断变换角色;在也门,军队部落化导致了政治转型碎片化。最后,本文研究了身份政治对阿拉伯国家民主化的复杂影响。在国家内部,身份政治是阿拉伯国家冲突性和竞争性政治的重要认同来源和社会机制。在地区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泛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政治思潮,导致地区国家基于身份政治决定外交政策甚至干涉他国事务,导致某国的民主进程被外部干预阻断。总之,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异常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在中东、阿拉伯世界和非洲最重要的大国之一,埃及的政治继承及民主化问题备受关注。迫于国内反政府力量的逐渐扩大及美国的民主化压力,穆巴拉克从2005年开始启动以宪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诸多问题未能在短时期得到根本解决,穆巴拉克最终没有在埃及建立起民主化制度,其政权在2011年初被大规模群众性抗议所推翻。在未来的过渡时期,军方能否顺利还政于民,穆斯林兄弟会能否乘势而上,埃及政局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来的世界政治变迁——同一性与多样性并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30年世界政治的变迁,从新自由主义及其政策取向在主要发达国家独领风骚、社会主义国家反思自身发展模式开始,经过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震荡,到各国重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告一个段落,世界政治走完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冷战结构的彻底破除、新自由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的结束,全球性联系在向各国社会纵深发展,在促进世界政治向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世界政治同一性的增强。民主化潮流仍在前进,同一性与多样化并存,是当今世界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政治发展问题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一个国家的民主是发生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处历史环境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内生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世界上没有一条普适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依据国情,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中国经济中的市场关系和政治民主应在强有力政权的领导下稳步向前推进.在改革政策上,首先选择经济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努力的优先方向,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差别很大,因此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成为国家民主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中国完全有能力寻找一条既符合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同时又体现其内部极大差异性的政治社会民主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吴迪 《工会博览》2011,(8):292-292
民主政治的发展,显著地表现为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是衡量现代国家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因此,如何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东变局是一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地区性政治与社会运动,既有共性特征,但在不同国家又有巨大的差异性;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存在的积弊,是中东变局的根本原因,但也受到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民主变革和民主转型无疑构成了中东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拉伯国家均在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改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伊斯兰教、军人干政和地缘政治因素构成了影响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核心因素。从伊斯兰教与民主转型的关系来看,教俗对立将继续困扰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同时温和伊斯兰力量也将探索伊斯兰特色的民主道路,伊斯兰与民主的关系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并不断进行调整与重塑。从军人干政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军人干政的消解需要经历从民主启动、民主巩固到民主运转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有赖于宗教与世俗关系经长期磨合互动后而走向正常化。从地缘政治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内部复杂的宗教、教派和族群矛盾,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意识形态竞争和地区领导权的争夺以及西方大国的军事干涉和民主输出,都加剧了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动荡。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3月9日刚刚结束的马来西亚新一届国会选举中,执政联盟国民阵线(简称国阵)第一次失去了国会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反对党人认为马来西亚“投谁都一样”的政治时代已经结束,马来西亚的国内政治和民主化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9.
@微天下     
《南风窗》2011,(21):23-23
@共识网:许耀桐:凡致力于推进和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国家,都需要执政者对政治民主化的认同和市场化经济发育成熟这样两个必备的条件。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后……似乎还有人认为,现阶段中国还没有到可以谈政治民主化发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微天下     
《南风窗》2011,(21):23
@共识网:许耀桐:凡致力于推进和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国家,都需要执政者对政治民主化的认同和市场化经济发育成熟这样两个必备的条件。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后……似乎还有人认为,现阶段中国还没有到可以谈政治民主化发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学领域,民主转型一直是备受瞩目和争议的话题。透过转型国家喧嚣动荡的政治乱局洞察一波又一波民主化浪潮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有着重大意义。那么,究竟应如何评价转型国家的治理现状与面临的挑战?部分国家转型失败的根源何在?在立宪民主、分权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参与民主等民主形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当前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是什么?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杨光斌教授就转型国家民主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冷战的结束给国际关系的格局带来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同时也给中澳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一度使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西方国家的许多人对世界民主化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一个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化的时代正在到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澳大利亚则采取了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的对外政策,台湾当局不失时机,加强对澳经济和政治攻势,一时间,中澳两国间的矛盾与冲突激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国家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来的发展现实使有关世界民主化的幻想破灭,中国实  相似文献   

13.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政治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政党的地位有所下降、左派力量东山再起、政党政治的地位再上升和“民主疲劳症”积重难返等特点。影响拉美政治发展前景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能否遏制腐败,能否使军队成为政治发展进程的“稳定器”,能否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同,中东欧国家近20年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两种模式。一种是波兰等国的平稳演进型,即政治发展相对平稳、民主制度比较巩固,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比较接近;另一种是除斯洛文尼亚外的前南地区的冲突裂变型,即政治发展受民族主义影响比较大,民主化引发了国家分裂和民族冲突。建立西方式民主制是各国政治转型的既定目标,两种类型都不会退回到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党政治;但民主化并不是中东欧历史的终结,国情的多样性为各国培育新的民主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从2010年12月17日发端于突尼斯的所谓"茉莉花革命"算起,"阿拉伯之春"在西亚北非肆虐已有一年有余。在这期间,西亚非洲的动荡使得埃及、利比亚、也门威权政权相继倒台,叙利亚和伊朗局势成为新的热点。然而,仔细考察这些事件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所谓"阿拉伯之春"初步显现出来的阶段性成果,不难发现西方国家的战略密谋。埃及左翼学者萨米尔·阿明继《2011:阿拉伯之春》后再次在非洲新闻网  相似文献   

16.
《新左翼评论》2011年3-4月号刊登了该刊主编佩里.安德森题为《论阿拉伯世界的级联性政治动荡》的社论,全面论述了阿拉伯世界一系列相互引爆的政治动荡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左翼应该采取的政治议程都做了阐述。作者从多重视角独特地解剖了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  相似文献   

17.
王京烈 《当代世界》2013,(3):39-41,50
被西方媒体称为“阿拉伯之春”的运动,2010年11月,由一个突尼斯大学生之死引起,随后在西亚北非国家引发了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反政府社会运动,这场运动如狂潮风暴,襄挟着整个阿拉伯世界,更令数个国家政权更迭然而,旧政权虽被推翻,几十年累积下的社会痼疾却并未离开;预想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革新并未实现,各种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爆发;地区伊斯兰力量整体崛起,并逐步走向阿拉伯国家政治舞台的中心,反而令美西方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骤然紧张值此轮阿拉伯地区动荡两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请专家撰写了系列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读,以引发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民主治理与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改革是各方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世界国家论者、新帝国主义论者和全球治理论者分别为联合国改革规划了不同的前景。全球治理论者的观点与中国推动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目标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全球治理的民主化对联合国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原则 ,影响着联合国改革的走向。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 ,中国较少提出自己的方案 ,但对各种方案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魏伟 《当代世界》2013,(2):29-32
2012年,世界政党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总体保持稳定,局部不确定性仍较突出。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生态深刻演变,政党极化现象继续发展。新兴国家经济下滑影响政治稳定。西亚北非国家政治转型困难重重。多数发展中国家民主选举运行平稳。朝鲜、越南、老挝、古巴执政党抓党建、谋发展,巩固政权根基。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初,中东各国相继爆发了要求改善民生、进而扩大民主的政治运动,西方媒体将其称为"阿拉伯之春"。然而,这场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没有经过"夏润、秋实",便进入了"阿拉伯之冬",引发了中东地区持续两年多且迄今尚未停止的政治动荡,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政治强人穆巴拉克、本·阿里、卡扎菲等如多米诺骨牌般相继倒下,叙利亚至今仍处在内战之中。在这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