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董磊明 《唯实》2004,(11):78-81
近年来 ,乡镇体制改革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乡镇建制是存还是废 ?如果废 ,如何善后 ;如果存 ,怎么改 ,是体制内的改还是体制外的改 ?对此学界观点不一。笔者认为 :当前乡镇一级建制不仅不能废除 ,乡镇政权还应强化 ;我们应该形成新的社会发展观 ,并由此来重新确立农村发展战略、重新定位乡镇政权的职能 ;3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一个十分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在资本极度稀缺 ,劳动力大量过剩的大多数农村地区 ,可采取以劳动力替代资本的策略进行乡村建设 ,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在此进程中 ,乡镇政府具有…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而急剧的变化,对乡镇政权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我国发达或较发达地区,而对西北地区乡镇政权研究显得较少。我国西北地区社会要实现顺利转型,由于经济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完全取决于该地区的乡镇政权,因此,建立高效的组织坚强有力的乡镇政权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典型事例,对乡镇政权行政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为西北地区的乡镇政权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农村政权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大革命时期是中共对农村自治政权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农村自治政权建设的思想,是其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还不甚成熟,但却对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农村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乡镇政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是压力型科层制的一部分,又深深地嵌入于非程式化的乡村社会。因此这一处境使乡镇政权的运作必然遭遇三类典型的关系,即压力体制与科层体制的关系,压力型任务与匮乏型资源的关系,程式化科层组织与非程式化乡村社会的关系。这三对关系构成了乡镇运作的基础性结构,从而型塑了乡镇运作的基本逻辑与特性。  相似文献   

6.
取消农业税后,招商引资成为乡镇工作的中心,必然会对乡镇政权的存在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乡村社会的诸多方面带来冲击.乡镇招商引资不仅使农村工作在乡镇中心工作中淡化、掏空了乡镇的有限财力,并且招商引资活动中可引资金的数量非常有限,从而导致引资市场上的白热化,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机机会.  相似文献   

7.
监督权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乡镇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乡镇人大在行使这项职权的过程中,离不开党的领导。在乡镇政权体系中,如何处理好党委和人大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在理论上、实践上都需要进一步深入认识和明确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乡镇政府管理问题突出,学界对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歧义甚多。只有改乡级政权为县级政府的综合性派出性机构,才能彻底解决县乡之间的条块矛盾;应改乡镇与村委会的"指导和帮助"关系为"有限管理和帮助"关系;适当提高乡级机构的行政级别,较大幅度地提高乡村干部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工作等。  相似文献   

9.
扩大基层民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也是推进整个国家民主发展进程的重要路径选择.在总结完善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正视村民自治对乡镇政权民主建设的影响和挑战,尝试和逐步启动乡镇政权层面的民主建设,应该成为新世纪我国民主建设和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0.
乡镇治理体制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乡村基础和重要内容,国家政权的整合方式决定了乡镇治理体制的演变路径与发展方向。总体而言,建国之后的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开放以后的“乡政村治”体制都服务于国家“汲取式”整合的需要,随着乡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国家整合由“汲取式”向“服务式”进行转型,税费改革之后的乡镇治理体制改革也开始围绕着“服务式”整合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1.
郑易平 《求实》2012,(3):86-89
美国乡镇自治独树一帜,具有组织民主、决策透明、监督有力、财务公开等特点。它不仅是美国民主的源头、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平台、乡镇和谐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公民权利意识、参与能力及爱国心培养的学校。美国乡镇自治的经验将为我们推进乡镇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乡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徐泽华 《学习月刊》2012,(12):18-18
现行的乡镇政治制度建设仍然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行政管理体系的条块分割、上级部门与乡镇政权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下不合理的划分事权、村民自治制度的不完善等都制约着乡镇政府整体施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乡镇政府能力和行政效能。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上级部门与乡镇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县一级部门对乡镇工作干预过多、过细,各县的工作都需要乡镇落实,使乡镇行政管理机关疲于应付、顾此失彼,比较难以根据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基层治理实践中,基层政府的治理行为呈现出很强的适应性特性,主要表现在乡镇政权的角色模糊、治理行为的上下摇摆,以及注重治理的策略与技术却忽略治理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是一种典型的适应性治理,其后果既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治理能力,又降低了基层治理的效率,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此,国家需要进行必要的制度供给,回归乡镇政权的本来属性,使之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价值,推动基层的适应性治理向科层化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4.
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研究,应该是立体的,纵横结合的.一方面,要从微观的视角,即对乡镇机构改革进行横向研究,其重点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其难点是人员分流,其保障是依法行政(定编);另一方面,则要从宏观的视角,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的国家乡镇政权建设,进而理解当代国家政权建设对乡镇机构改革提出的迫切要求,这也是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纵向研究.无疑,国家政权建设这一视角,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其价值取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群众监督是构建权力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督机制的监控力度,主要取决于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监督的程度。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一方面可以对乡镇政权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人员造成强大压力,使其不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乡镇监督机  相似文献   

16.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协调两种治理机制,更好的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都是在我国总体政治框架下运行的社会治理机制,两者具有统一的社会目标--社会治理。只是前者对社会的治理是一种有意识的法定行为,而后者是在满足自我需要的基础上,进而推动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如何协调两种治理机制,更好的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进 《新视野》2004,(6):79-80
日本长期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并在宪法上作了规定,但中央对地方控制很严。日本近年来积极推进地方分权,主要是废除机关委任事务制度,制定《地方分权推进法》、《地方分权推进计划》和《地方分权一览法》,并改革地方财政制度;与此同时,地方公共团体为加强行政、财政能力而致力于行政体制的建立健全,在建立核心市制度、特例市制度、广域联合体制度,修改市町村合并特例法,改革地方公共财政,实行地方公共团体组织合理化等方面采取了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如何协调这两种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治理,是由国家政权和社会权威在制度与非制度两个层面展开,它成功地保持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而近代以来传统的治理方式被破坏后,新的治理方式到新中国建立前一直没有取得成功。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将现代“政党运动”与政权建设相结合建立起适应工业化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在一段时期内实现了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治理。改革开放后,代替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的设计并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效果。因此农村社会治理的重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