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方 《长江论坛》2001,(5):56-58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留下一批名扬三楚的寺庙观阁和附丽于宗教文化的庙会文化,对这批遗产的深度系统开发,将有利于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董恒宇 《前沿》2005,(9):3-6
内蒙古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内蒙古草原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品格,让世界人民都了解熟悉和热爱草原文化。内蒙古要整合草原文化资源,发展草原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梁利霞  马素英 《台声》2002,(10):38-39
8月3日,天高气爽,正值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格外美丽迷人的季节,迎来了一批来自祖国宝岛的台湾客人。由台湾文华文教基金会董事郑瑞成先生为团长的“草原文化之旅”台湾教师夏令营一行21人,相聚在呼和浩特,拉开了夏令营活动的序幕。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台湾客人均为首次来内蒙古,为了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较为客观地了解内蒙古的总体情况,在主人的精心安排下,先后参观、游览了昭君墓、大昭寺、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电力学院、辉腾席勒草原旅游点、包钢、北方重汽、恩格贝、成吉思汗陵;拜会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教育基金会;参…  相似文献   

4.
名满神州的厂甸,昔之海王村,却原来是北京宣武区南新华街路东的一条小胡同,元代这里曾是烧制琉璃瓦件的官窑旧址。古人曰:“都外曰郊,郊外曰甸。”(《礼记》注)这“甸”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草甸子、野甸子一类废弃不用的坑坑洼洼的地方。故这块地处郊外的窑隙荒芜之地,便被古人俗称为“厂甸”。明代,尤其到了清乾隆年间,已廛肆林立,百货竞陈,发达繁荣起来,加之各地来京参加会试者以此地为驻足之所,促进了商业的发达,自然信仰也盛极一时,这一带先后建起了火神庙、吕祖祠、土地庙。有庙辄有市,于是也便形成庙市,进而演为庙会。有记载说,厂甸庙会起于明嘉靖年间,而清季,而民国,而共和国,除其间少数几年停顿而外,一直延续不断,如今已然四百年有余了。  相似文献   

5.
赵春雨  郝晓兰 《前沿》2013,(13):185-188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旅游者体验单一,转型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是体验式旅游下增强其吸引力的核心.并依据这一结论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开发的模型,旨在令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紧跟体验旅游的步伐,让游客切实体会到草原文化旅游不可替代的新鲜、愉悦感,以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同时希冀为相关部门以及景区开发与经营者提供产品转型与策划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6.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似一匹腾飞的骏马,亦似一只展翅的雄鹰,孕育了勤劳勇敢的马背民族,创造了底蕴深厚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7.
哈斯塔娜 《前沿》2013,(9):169-171
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内蒙古各族人民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与人生追求。草原文化对内蒙古各高校的生源、专业设置、教育方式均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使其带有鲜明的特点。草原文化对内蒙古高校校园文化中和谐文化、消费观念和行为、生态环保意识的形成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的增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会由于内蒙古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而得到更好的挖掘和弘扬。  相似文献   

8.
邓英英  王鹏 《传承》2011,(27):60-61
庙会是陕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庙会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庙会文化,其对社会的组织与管理、地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关区  天莹 《前沿》2013,(3):162-166
草原生态系统,是在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规律性的运行系统。草原生态文化,是长期以来草原氏族、部落、民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创造并传承的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法律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的总和。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草原上世代生存的人们是草原生态文化孕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草原类型及其草原生物、草原环境等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光辉灿烂、丰富多彩。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与草原生态文化的形成、发展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0.
到中国内蒙古东北部拍摄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及其环境、风俗是美国华裔少年孙迈摄影创作的一次尝试。在短短的十天内蒙古东北部旅程中,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少年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他曾经在初夏的季节里度过了阿斯哈图高原寒冷的一个夜晚,在零下3—4摄氏度的寒风里寻找拍摄点。他还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头顶烈日,汗流满面地穿行在前往乌珠穆沁东山敖包朝觐的牧民的人群里寻找摄影的最理想角度,在科尔沁草原遭到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的袭击,嫩江湿地印下了这位摄影少年  相似文献   

11.
草原文化作为学术热点其基本概念的界定上尚存在分歧,这种观点主要表现在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关系方面,一种是将草原文化等同于游牧文化,一种是认为二者有区别。笔者通过辨析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地域文化和复合文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北方草原文化应该是草原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12.
逛厂甸是老北京人过春节时最大的乐趣。老厂甸在我童年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位于和平门外的厂甸原是琉璃厂外面的空闲地,元代(1271-1368)是琉璃窑,明代(1368-1644)是工部所属五大厂之一。清康熙(1662-1722)年间,为了皇宫的安全,将灯市口每年正月初二至十六的灯市分为"灯归城内,市归琉璃厂",厂甸成为春节的集市所在。乾隆(1736-1795)年间,琉璃窑迁走了,但琉璃厂和厂甸的名称仍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3.
闫庆来 《前沿》2010,(6):143-146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各种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也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庙会,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庙会的宗教性承载着河南民间艺术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庙会的群众性是河南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庙会的时间节庆性为河南民间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庙会的市场效应为河南民间艺人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庙会保护与民间艺术文化保护应该共同思考,不能孤立看待。  相似文献   

14.
陈智菡 《台声》2002,(9):21-21
8月4日,大陆之行的第8天,我们自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前往位于内蒙古西部的“格根塔拉”草原。下了车,喝了由蒙古族少女献上的下马酒,戴上纯白的哈达,我们终于见到向往已久的大草原———格根塔拉。那蔚蓝的天空,一大片漫无边际、绿意盎然的草原,以及一顶顶矗立着的蒙古包……望着天高地阔的草原,在那一刻,彷佛真能让自己与世无争,唯一的贪婪就是忙着用眼睛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牢记在心中。草原上的行程相当丰富。我们在大型蒙古包里用过午饭后,一行人便前往祭敖包,参观牧民家庭,骑马、射箭和观看了蒙古民族的摔跤活动———搏…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近几年,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来内蒙古草原旅游的人数直线攀升。内蒙古旅游业从1980年初见雏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文、历史、民族文化各项旅游指标的逐渐成型,今日内蒙古旅游业已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6.
白海军 《前沿》2006,(3):186-189
旅游的本质是对文化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文化作为审美客体被审美主体欣赏的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参与“创造”体验愉悦的过程,所以审美主体的作用不能忽视,要研究审美主体参与“创造”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就草原旅游过程来讲,审美主体有三类,即草原民族自身、旅游者和经营决策者,认识并研究这些审美主体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协调各方关系,相互促进各自利益的实现,对于在哲学意义上对文化进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蔺继红  旭荣花 《前沿》2012,(1):171-174
草原文化传承与内蒙古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出版文献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学术界对其不断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朝代内蒙古地区的文物出版文献作为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构成中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草原文化与内蒙古地区的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图书文献的编纂印刷、出版、发行之间的联系出发,探究草原文化与内蒙古文物出版文献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李旭 《今日民族》2003,(11):30-32
在古老的北方草原上,曾经流传过一个又一个显赫一时的草原帝国,随着这些马背上的帝国的衰亡,它们的部族臣民大部分消失了,有一些则退居深山老林和草原深处,勉力维持着民族的生存,鄂温克族就是其中的一支。如今,要寻找这些曾经强大而活跃的游牧狩猎部族的后裔,已经相当困难了。我们从齐齐哈尔爬上了在东北十分便利的火车,经过大庆,在图里河换车,驶入内蒙古。原野更加荒凉,沿途都是新生林。原始大树早被贪婪的人们砍个精光。沼泽地里的水草极好,却没有人放牧。又在牙克石换车,这一带已是快成戈壁滩的茫茫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鄂温克族自…  相似文献   

19.
草原呼救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0,(13):34-35
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前往陕西靖边,途经乌审旗路段,汽车行进于公路中间,情况还好些。若遇到迎面疾车,即要靠边行驶,必然扬起阵阵沙尘。若丢下公路去附近农牧户家庭,车子所经之处,更是黄沙滚滚。沙尘对草地似乎虎视眈眈,侵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0.
草原文化的区域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照东  刘俊宝 《前沿》2005,(9):7-10
构成中华文明的草原文化,广义上包括亚洲北方草原、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版块。内蒙古草原属于亚洲北方草原。内蒙古草原文化圈包括大兴安岭文化、阴山文化和阿拉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