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途之归     
这里发生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个小山村里的真实故事。一名少女在重病中绝望把“再生”的希望寄托在“主”身上,可“主”并没有显灵,是党组织点亮了她行将熄灭的生命之灯。她改变了信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1974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小村子里。父母亲给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诸葛绪梅。1980年,我们全家迁到了“青龙”这个四周长满很多树的小山村。12岁那年。我上学了,先后加入少先队、共青团。那时候,我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看天空,总是那么高,那么蓝。正当我做着大学梦的时候,整日里在田里劳作的父亲被一场大病夺去了生命。我辍…  相似文献   

2.
王芳 《共产党人》2004,(12):43-44
“党让我干啥就干啥,党让我到哪就到哪。”万光银说这句话时,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力量。  相似文献   

3.
刘益飞 《廉政瞭望》2010,(22):34-34
今年假期,我与妻子在兵团知青时期的好友、北京知青伺龙江夫妇盛邀我们结伴去尼泊尔旅游。行前,龙江夫人芳洁有几分调侃地对我说:“尼泊尔现在是共产党执政,你这个党建教授,说不定就会碰上尼共,就会和他们交流呢!”怎么也没想到,竞被她说中了。  相似文献   

4.
孙仲 《党建文汇》2011,(10):45-45
近两年涉及知青题材的影视剧并不鲜见,特别是一部被誉为“最纯美爱情”《山楂树之恋》,硬是要把那段历史描述成为美好的“黄金岁月”。但在《返城年代》里,梁晓声却写了这么一个片段:一群插队的知青姑娘,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我们知青场实现了“两增促一增”、“两定保一定”的目标,即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促进了财税增长;定工作重点,定工作措施,保证了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我场连续两年被评为岳阳楼区目标管理“红旗单位”,岳阳市尊师重教十佳单位,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全市二类乡镇。去年还被评为岳阳市发展乡镇企业“明星乡镇”。   一、察民情,慎决策,发展经济,确保农民增收   我们知青场是一个近郊地区,处于岳阳市“东移北靠”的枢纽位置,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全场可种养面积锐减,人平仅 0. 19亩,大量农业劳动力需要转…  相似文献   

6.
知青问题引起了复出中国政坛 不久的邓小平的高度关注 知青问题几乎与共和国同步成长,由于其时间跨度大,涉及人数多,一直是个悬而来决的老大难问题。1976年2月,继李庆霖事件后毛泽东再次在一份反映知青问题的信上批示:“知青问题,宜专题研究,先作准备,然后开一次会,给予解决。”可是,直到他老人家逝世,也未“解决”。1978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谈到知青上山下乡问题时说:“社会上议论很多,四不满意是我讲的。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国务院直接分管知青工作的副总理陈永贵说:“知青工作很复杂,我们几个副总理一提起这事就头疼。”  相似文献   

7.
刘文成 《求贤》2009,(6):23-23
我生于1949年.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年届六旬.真可谓“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啊!我属于人们常说的“老三届”,“文革”前的十几年.我们同代人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单纯.要求进步。当然.那时的社会政治生态也存在着“左”的倾向:但我们绝对没有现在“80后”、“90后”出现的“代沟”、“游戏成瘾”等困惑与苦闷。再到后来.我们又赶上“文革”和知青上山下乡等社会政治浪潮。今天20岁上下的年轻人.听到我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蹉跎岁月”.会有太多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8.
2010年年初,我有幸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的一个干部培训项目,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我所在的班被新加坡官方和媒体称之为“中国市长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届“中国市长班”里有一位“特殊”学生--来自新加坡教育部的陈秀琴女士。在清一色的中国学生中,这位当地政府官员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与关注。  相似文献   

9.
面孔     
《廉政瞭望》2011,(16):10-10
项炜伊:“奇迹女孩” 7月23日,2岁的小伊伊随父母乘坐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动车组回家,不料遭遇横祸。列车追尾后26小时,她最后一个获救,并被称为“奇迹女孩”。在医院里,迷糊的她对护士说:“妈妈,你去哪里了?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  相似文献   

10.
李文清 《实践》2011,(6):15-15
孙奎连是一名重返"知青"路、带领第二故乡人民脱贫致富的共产党员。39年前,孙奎连跟着父母随医疗队来到宁城县大城子镇"上山下乡",在八里罕中学高中毕业后,他到了大城子镇鸡冠山村当了一名知青,那年他刚刚17岁。三年的"知青"生涯,使这个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学生,成长为大队团总支书记、民兵副连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大革命”中,诞生了许多“知青革命歌曲”,在这些知青歌曲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  相似文献   

12.
《南京知青之歌》是南京知青任毅所作。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知青们的思想和生活,很快就在知青们中间传唱开了。最让任毅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首歌曲竟然被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搜集去了,并每晚播送。很快,“四人帮”中的江青、姚文元知道了。他们在一份报告上作了“要抓紧意识形态里  相似文献   

13.
1976年,唐山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不知毁掉了多少家庭,使多少孩子失去了亲人。在众多孤儿中,就有我孤苦伶仃的身影,那年我刚刚过了10岁的生日。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救出来的。当我在帐篷里苏醒时,第一眼看见的是位身穿白大褂的年轻女军人。我望着她那疲倦的面容,轻声地问:“我爸妈他们在哪里?”这时,女军人充满血丝的双眼里马上浸满了泪水。我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顿时放声大哭,叫喊着爸妈和妹妹的名字。女军人把我轻轻地搂在怀里,哄着我说:“孩子,不要哭,解放军叔叔会找回你的家人。”话音未落,她的眼泪滴在我的脸上。后…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03周年那天,我们来到九江县水厂宿舍,拜访曾在毛主席身边当过随卫的饶和生。饶和生已离休在家,现年67岁,中等个头,红光满面,说话声音宏亮,言谈思路清晰。“现在可以说了!”面对我们这些陌生的采访者,饶老感慨地说:我是1955年3月到中南海当战士,1958年5月转业到九江县。在毛主席逝世前的18年里,我没向任何人透过这件事。要保密呀!我父亲经常念叨说,毛主席是大救星,见到毛主席都是有福份哪!可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直到他去世都不晓得自己的儿子在毛主席身边当了1150天的随卫。饶者翻出一叠报纸说:近几年,我…  相似文献   

15.
一个周六的早晨,在伦敦地铁站的入口处,我插入车票刷卡,“闸门”却没打开。我顿时紧张起来,赶紧瞅瞅身边的人--他们会不会怀疑我用的是“假票”?这时,我见不远处有一个地铁工作人员,赶忙过去求助。我把车票展示给她,刚说了句“闸门没开”,她就说了一句“跟我来”,然后领我到“闸门”口,拿出一张卡刷了一下。“闸”开放行。见此情景,我生生地把“我的车票是真的”的解释咽回了肚子里。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党史纵横》2004,(11):32-32
2004.11党史纵横“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断了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对于在那个特殊岁月里当过知青的人来说,这首歌恐怕为很多人所熟悉。这首歌原名叫做《我的家乡》,又名《南京知青之歌》。它的作者是南京人,而且就是当年的知青,他的名字叫任毅。1968年12月26日,也就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那天,南京五中的一批学生坐着卡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来到江浦县插队落户,任毅所在的生产队正好是公社所在地,于是他们这个知青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全公社知青聚…  相似文献   

17.
孙瑛 《党的建设》2012,(7):60-61
知识青年(以下简称“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已经过去T30年,但因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不仅使上千万知青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同时也牵动着上千万个城市家庭的切身利益,因而使“知青”成了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程茂全,字淳一。受家庭影响,他自幼便立志献身书画事业,12岁起随我旧书法界老前辈郑诵先学习移法。但受文革的影响,程茂全以笔墨为伴的理想搁浅。1977年,作为知青,他到郊区插队务农。24岁时。程茂全被招工回城,到当时宣武区饮食公司下属的饭馆致美楼当了一名服务员。  相似文献   

19.
归来     
1993年的春节,是我们一家人过得最团圆的春节,也是我最难忘的春节。我第一次见到从台湾回来和我们一起欢度春节的外公。小时候听外婆讲,外公个予高高的,是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早先在国民党军队服役,1949年,随溃败的蒋介石集团去了台湾。外婆总一个劲地念叨;“你外公是个好人,挺和善,他是不想到台湾去的。可怜,我们也许再也见不到他了。”外公在我脑子里也就留下了模糊又有点神秘的印象。在那一段“史无前例”的日子里,在那个是非颠倒的时代,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讲&已有个外公在台湾的。但我们还是因外公成了有“通改”嫌疑,…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大革命”之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大部分论著侧重于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回忆与反思。事实上,知青上山下乡始自5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爆发之时,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已进行了近10年。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