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从深层看,就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成员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从而推进民族认同的变化,并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民族认同的程度、民族凝聚力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对民族领导核心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拉开了建设民主、自由、富强的现代中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改变了中华民族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当前,我国社会有两个“认同点”(或“凝聚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民生问题,二是腐败问题。只有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的“文化纽带”思想立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主题,揭示了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把握“文化纽带”思想的深刻内涵,对于增强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和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其功能而言,它直接表现为一种团结力或称为统一力,具体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台独”是与民族“凝聚”背道而驰的民族“离散”,遏制“台独”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科学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逻辑联系,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提出对“民族文化自觉与向心力”的研讨议题好得很。民族文化的自觉性解决好了,民族的向心力就会增强,民族的向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大。这符合本会的宗旨。今天,文化自觉这个问题,值得反思。自古至今,中华民族文化主心骨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精神传播世界各地区,许多华族、华人对中华民族文化都很自觉、自信、自强。尤其是新加坡的龙的传人,表现得尤其出色。台湾、香港也不错,合为“亚洲四小龙”的“三小龙”。  相似文献   

5.
1997年7月1日是中国政治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国政府就要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也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实现香港回归祖国,将使中华民族彻底洗雪这段百年耻辱……”  相似文献   

6.
香港问题的历史与现实 ,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 ;香港的光明前景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一部分。中英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有过的波澜 ,也是我们民族的一段传奇故事。廓清香港问题的原由 ,将有助于真正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深刻含义。在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 ,回溯这一段冷峻的历史悲喜剧 ,正如重读一部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它再一次证明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保持稳定团结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实现“一国两制”将实现祖国大统一 ,民族大团结 ,这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动力 ,是实现和发展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个新的凝聚点 ,为实现和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国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推进民族振兴的纽带作用。“文化纽带”对于增强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七月一日,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雪洗百年的民族耻辱。这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其意义伟大而深远。首先,它将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50多年前,香港被迫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与祖国母亲分离,使每一个正直的华夏子孙蒙受耻辱、扼腕叹息。香港回归,意味着英国在中国领土上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意味着中华百年耻辱的雪洗,意味着香港这颗东方明珠从此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洗雪了百年的屈辱,开创了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巨大成功,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的伟大实践。香港的回归,给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也给侨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有着巨大的亲合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统战以文会友,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纽带,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当前,广西统一战线应挖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以传播为抓手,以“和”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组织为依托,以民主党派、宗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社会阶层人士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首要资源,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国社会整合力的重要基础。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必须从战略高度制定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力度;强化民族文化的创新力,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3.
香港回归对台湾及两岸关系的影响许冬梅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实现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重塑了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新形象。它标志着香港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香港回归...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的伟大意义□多成我国政府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对香港、对中国、对世界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一、香港的回归,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具...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天安门广场上香港回归倒计时显示牌的滴答运转,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二十世纪末最举世瞩目、撼人心魄的时刻,正朝着我们一天天走来。一个在殖民统治下饱经沧桑的香港,将要雪洗150多年的民族耻辱,回归到中华民族的怀抱之中,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同中国和世界的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香港问题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6.
论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联系金克胜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香港基本法)正式实施,香港的历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基本法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中央关于香...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国内民族因素问题丰富和复杂.民族素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民族素质状况制约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提高民族素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关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极为重要的表现,中华民族内部族际关系的好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弱的重要反映,发展族际的平等、和谐、团结、互助、协作关系,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各民族的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差距,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8.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文化”,这种本源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伏羲文化中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伏羲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其融合性能很好地阐释海外华人心中的民族情结和中国理念。  相似文献   

19.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笔者前已对“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试作简论见诸报端,这里则侧重文化自信与民族凝聚力的论题略加刍议。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大陆、港澳、台湾同胞,迈向和平统一祖国的重大方针政策。“一国两制”构想扎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上,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国两制”的自然基础和精神纽带。因此,实现“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必然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