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的体制化意味着腐败已具有了系统性的特征.因此,借助于系统理论,可将目前的体制化腐败分为群体性腐败、自生性腐败和蔓延性腐败.各种腐败再分别进行环境改造、功能恢复、角色区分的不同治理措施.但腐败所面临的最根本的困难还是来自于社会,如国家的控制力量、社会分层现象、官民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想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必须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腐败的预防.一、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明确法律和政策界限.二、积极探索腐败发生的规律,做好一般预防和重点预防.三、建立腐败的早期预警机制,将腐败消灭于萌芽状态.四、切实推行阳光工程,完善各种具体制度,杜绝腐败分子的可乘之机.五、严厉打击各种腐败,打掉腐败分子的侥幸和幻想.六、加快改革,从根本上推进民主和法治.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采取预防性的反腐败措施遏制腐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预防腐败犯罪仍然难点重重,适应我国现有腐败犯罪的形式、腐败犯罪特点,我国反腐败和预防腐败犯罪制度也要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腐败心理形成及其动态轨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心理的形成分为不良意识的形成、不良意识向腐败心理的转化、腐败心理的加强三个阶段.结合目前社会文化氛围,可以发现,不良意识和腐败心理两个阶段均有具体的典型心理因素表现.通过描述腐败心理因素群的交互样态,可以对腐败心理形成的三个阶段提出不同的防控措施:文化阻断、区别类型纠偏和严密法网、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5.
推进党的反腐败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将民主理念和民主手段引入其中,将民主提升为惩防腐败的治本之策,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民主"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这就必须切实关注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四大基本要素,即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理、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制、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遇、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腐败产生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经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腐败主要是权力的腐败.权力本身具有膨胀的特性,加上主体的私欲,便使腐败由可能变成现实.要想真正遏制腐败现象,必须从经济、政治、体制、法律、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全面入手,其中,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及相关法律制度是最有效和最持久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腐败危害最烈的莫过于权力腐败,而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扼制腐败的诸种监督中,人民的监督则是最有效、最根本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其主要表现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干部人事制度和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进一步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追回腐败资产机制是通过国际合作打击腐败犯罪的根本举措,也是建立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追回腐败犯罪资产机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对腐败资产的监测、扣押和冻结、没收、返还等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腐败定义及其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法律现象.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对腐败概念的界定维度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腐败定义各有短长.从多学科的视界融合中界定腐败概念,可定义为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共利益以谋取私人利益,使公共权力异化的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作为或不作为.由此定义出发,可采用二分法对腐败行为加以分类并简释其含义.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根源是权力的腐败。惩治和防范权力腐败,是一个当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人认为:1.建立“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2.创造“不能腐败”的法律环境。就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当下,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惩治腐败的方针是“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因而,我们更注重腐败预防机制的构建.我国目前缺乏预防腐败的中央级专门立法,这给我国预防腐败地方性立法创造了空间.然而,我国预防腐败地方性立法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2013年广东省两个经济特区预防腐败条例的出台成为我国预防腐败地方性专门立法的良性实践.在充分肯定两部地方立法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我们仍然需要借鉴国际预防腐败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3.
腐败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也是困扰当代中国社会的难题.加强腐败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如何有效化解民众关切、诉求强烈的腐败犯罪难题,是立法、司法机关面临的一项紧迫而突出的重要任务.面对民众的呼声,晚近(2006-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及两高抓紧出台了一系列的立法、司法解释,旨在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以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它对细化腐败犯罪法律规定,保证现行腐败刑事法律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刑事法律制度中的重受贿、轻行贿的战术、战略是导致腐败行为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之一.只有实施重行贿、轻受贿的战略和制度才能有效遏制腐败,并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加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索贿罪的法定责任是遏制腐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犯罪与腐败既相区别,又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只有整体把握犯罪与腐败的关系,把反腐败与打击犯罪、治本与治标有机结合起来,切断腐败与犯罪之间相互促动的因果链,形成惩治腐败和打击犯罪的整体合力,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和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6.
发现腐败是惩治腐败的前提.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指出在腐败揭露问题上,委托人(主政者)是第一责任人,监督者是直接责任人和主力军,人民群众是依靠力量.在构建腐败揭露机制上,委托人应提供基本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供给;监督者应建立多层次的腐败监控体系;对于人民群众,主政者应保证其知情权,并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和激励他们举报腐败的积极性.同时,还应建立全国统一的举报信息管理中心、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政务公开和媒体监督.  相似文献   

17.
"递延权力"腐败是我国腐败的新动向,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它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族制有紧密的关联,宗法族制的互助、亲亲原则是"递延权力"腐败的源起.在当今中国,遏制"递延权力"腐败主要是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 同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8.
论立法腐败     
立法腐败是指掌握国家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立法权限或职务之便,为特定族群、团体、或个人牟取经济、政治及宗教利益的行为或现象;或指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立法权力的行为.立法腐败是法律制定过程中的职务犯罪.立法腐败的戍因是立法权力的滥用和异化、司法审查的缺失.遏制立法腐败的对策是民主立法、立法公开、司法审查、提高立法技术以及立法权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9.
腐败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反腐败的过程中,把握腐败的特点,根据腐败的特点和走势来惩治腐败,会增加反腐败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对有效预防腐败、遏制腐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警察腐败是世界各国司法腐败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国际刑事司法学界对于警察腐败的概念、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分类、形成过程、危害、原因,以及警察腐败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警察反腐败的战略和策略等,都作有广泛而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于我国公安警察部门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