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什么是美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作这样的解释:“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的功能在于怡情悦性,潜移默化地塑造灵魂,以至于移风易俗,是改造罪犯的必要教育手段。 美育与其他的教育手段相比,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形象性,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染罪犯,达到教育的目的;情感性,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激发罪犯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陶冶罪犯的性情,改变他们消极的心理;愉悦性,美育所采取的形式是自由的,没有丝毫的强制性,凭借美的事物本身的魅力吸引罪犯,改造罪犯;深远性,美育是用美的事物熏陶罪犯的灵魂,在他们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引起心理的转化,改造效果是明显的,影响是深远的。基于美育的这些特点,美育对罪犯的心理矫正有多种重要作用,概括地说,包括:  相似文献   

2.
为人师表。指在品德学问上做别人的学习榜样。人民教师要达到为人师表的境界,必须树立师表美。一、师表美的内涵师表美是一个整体,主要是指为人师者必须具备真、善、美的标准。“真”指专业技能和教育原理、教育技能的掌握;“善”要求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素质;“美”主要指外在的形象美  相似文献   

3.
常见一些青年人身穿印有外国国旗、地图、国名的衣服或佩戴某些外国政党、团体、宗教象征标志做成的饰物。问之,其理由无非以下两类,试略作分析—— 第一类:如何服饰乃是个人的审美趣味,仅求形式美而已,并不涉及别的更深的内容。 看来,要分析这个问题,必须从美及服饰美的涵义入手。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  相似文献   

4.
音乐的悲剧美是一种最接近道德判断和实践意志的审美范畴。音乐悲剧美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抒发悲剧性的情感;二是塑造悲剧性的人物。音乐悲剧美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体现了一种与崇高美相类似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审美管见王娴关于应用文的美,首先让我们从它的性质──实用说起。一切应用文都为实用,而实用并非与美无缘。追溯字源,关于美,曾有多种解释,《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给膳。美与善同意。”可见美的事物从一开始就与实用结合着。另一说:“...  相似文献   

6.
美学标准是考察科学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自然科学史上一些跨时代的伟大发现与邓小平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邓小平理论具有逻辑简洁美、结构和谐美、内容统一美和体系完整美等科学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开始,你以为是一部美的风光片。画面、配乐、解说词都是美的。接下去看,却又不是。银幕上次第出现的,有几十秒钟的社会生活短镜头,也有几分钟的较完整的社会生活故事,都是以新闻手法摄取的真人真事。你仿佛随着旁白的“我”——一位新闻记者,在采访,在思索。影片结束,你得到的不仅是美的感受,更唤起了一种向往美、追求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6,(39)
有冷静、睿智之风的美的“全清洁”系列欧式吸油烟机DT12以其“巧”妙的特性吸引更多的普通消费者。美的推崇的“全清洁”理念,一是指厨房环境的清洁,超大集烟腔、单风箱,大直径叶轮,科学油路设计,使吸烟效果更好,满足家庭蒸、炒、煎、炸的各种烹饪需要,使厨房生活真正实现“无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四次人大会上,曾提出过审美观教育。审美观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发展青少年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进而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他才能成为美的人。据报载:上海有位女工,看到女厕所堵塞了,她就去疏通,一通,通出了三十根金条(三十两黄金),她毫不犹豫地上交给国家。许多人感受到这是一种无私的美。艺术中有大量的美,一个善于感受艺术美的人,他一定能成为一位高尚的人。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统一,真是艺术  相似文献   

10.
浅析商品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区别和联系博巍一、美的创造和美的综合商品美和艺术美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两朵姊妹花,并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化和发展,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竞相开放,这是因为,自觉地追求美,通过“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不断地在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实现...  相似文献   

11.
美的观念(ldea of Beauty)是美学史上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画家雷诺兹(Joshua Reynolds)认为美的观念是关于自然事物完美形式的观念。这种观念是经过反复的经验,通过对自然界中客体对象的缜密的比较而提炼出的“中心形式”。每一个特殊种类的事物之中都有其中心形式,这同事物存在的法则是相对应的。尽管美的观念是美感主体的意识,但它依存于客观的美的法则。雷诺兹的这  相似文献   

12.
蒋泥 《各界》2011,(5):88-89
我写过老舍先生的传记,也写过沈从文先生的传记,今天来看,遗憾不少,漏过许多重要的情节或细节。尤其是从文先生的“情史”。他曾对一位作家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这和贝多芬、歌德等文艺家的心理一致——天才们在创造至美艺术的同时,生活中理当要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美的景物尚且能够深深打动他们,何况是带着灵气的、“解语”的异性呢?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做人做事要“提倡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领导干部要使日常工作富于创造性,必须善于把握“真、善、美”。“真”就是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善”就是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在理念指导下工作和服务;“美”就是指领导干部能使群众、下属愉悦和舒畅,在和谐中干事。再深入地说,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八心”。  相似文献   

14.
从早期思想到中期思想,柏拉图一直把什么是美当作其哲学探讨的一个基本论题,美的问题构成了其哲学研究的必要内容.围绕什么是美的主题,重思柏拉图对什么是美的追问,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什么是美追问的内在脉络:对美本身由下定义朝美的理念方向发展;二是对什么是美追问的根本方法:依靠辩证法寻求事物的定义,从而取得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三是对什么是美追问根本上是哲学的追问:美本身和美的事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人的创造性与有创造性的人——马斯洛创造性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性问题一直倍受关注 ,西方教育心理学者曾从多种角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从“人性”积极的一面和他的人的“自我实现”理论出发 ,对人的创造性进行了很有价值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见解 :创造性的问题就是有创造力的人的问题。这一思想对于今天我们进行人的素质教育 ,培养健康、全面、有创造性的人才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斯洛认为 ,西方学术界关于创造性的研究 ,一直偏重于原子论方法。原子论是一种二歧化和极化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因果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虽然…  相似文献   

16.
艺术美或理想是高级形态的美,是“是美的充分的体现”,这是黑格尔《美学》著作研究的中心。什么是艺术美黑格尔的美的定义,实质上主要是艺术美的定义,所以他说“艺术即绝对理念的表现”。具体地说,在艺术中理念与它的感性表现“应该配合得彼此完全符合”。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美是“符合理念本质而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为此,他对艺术美的理念与哲学理念作了明确的区分,指出后者是概念方式对绝对精神的抽象把握,而艺术美则是“化为符合现实的具体形象”的“具体理念”。从这一点出发,黑格尔对艺术美的本质和特征从“五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当前日美关系的特点是:在全球问题、国际政治等方面以合作为主,亦有差异和矛盾;在经济问题上以竞争为主,表现出“开发市场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略论艺术素质的内涵、功能及培养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素质是进行审美观照和审美鉴赏的必要条件,它具有独特的形象性、纯粹的亲切性、心灵的完整性和感悟的创造性等特征。对审美个体而言,艺术素质具有愉悦、陶治、教导、升华等功能。要培养较高的艺术素质,就应积累丰富的艺术知识,不断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强化审美意识,并培养审美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 “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自身”, “劳动是美的源泉”……。 这是上海师范大学附中美学爱好者协会组织的美学演讲会上的演讲题目。参加讲演的学生们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他们讲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莎士比亚;讲到在下乡劳动中,看到的农民身上内在的美。 作为中学生,具有这样的思想深度和知识范畴,是可贵的。早在1980年秋,学校就从讲解美学基础知识入手,较系统地把普及美学常识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初中开设了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形体课,  相似文献   

20.
舒芜 《瞭望》1992,(11)
杨万里《诚斋诗话》云:“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杜云:‘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此庚信‘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出’、‘上’二字胜矣。” 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二云:“何逊诗:‘薄云岩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