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纠纷案件大幅度增加。如果所有案件不分大小难易,一律遵循法定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势必难以承受,而延误案件的审理。同时一些当事人不愿对薄公堂,希望由人民法院主持,达成和解,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纠纷调解中心也就应运而生,并很快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其好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一起经济纠纷,按照法定的诉讼程序,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相似文献   

2.
起源于深圳市中级法院的经济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其诉讼的简便、快捷、高效,蜚声于海内外。目前全国各地已有越来越多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建立了“中心”,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社会各方面的反映总的来说是好的。但各地“中心”的机构形式、操作方式不尽相同,人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和议论也不一致。为此,本文试就当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审判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陈旧的工作方式,探索适应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审判方式,这是摆在法院审刑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经济纠纷调解中心正是适应这种形势产生的一种方便、快捷的工作机构.虽然目前它尚不成熟,有待子进一步完善,但几年来它所显示出的良好效果是肯定的.本期“热点问题研究”刊登的文章《论经济纠纷调解中心的规范化》,就是从调解中心的特点、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系统、全面地对经济纠纷调解中心进行了探讨.文章观点明确,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纠纷调解中心的规范化运作胡建萍,庄道成调解中心是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活动超前性与立法、司法活动滞后性的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产生的法律服务机构,并且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要充分发挥其结案快、执行快、方便当事人、服务经济建设的作用,就必须在...  相似文献   

5.
人民法院设立经济纠纷调解中心是具有中国特色司法体制的不断完善,也是当前法院为改革开放,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又一新途径。为此,正确理解调解中心的特点及法律地位,正确履行调解中心的职责意义十分重大。笔者就此作一初略探讨。一、法院设立调解中心的必要性(一)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法律服务是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市场经济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1、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独立的法人,是市场的主体;2、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与市场有密切的联系,企业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的;3、市场机制是经济内在的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对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从现行立法看,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它与民事案件的调解,具有共向的基本属性。但是经济审判作为一个新开辟不久的审判领域,与传统的民事审判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这就决定了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与民事案件的调解,存在着某些显著的区别。经济纠纷案件调解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经济诉讼主体繁杂多样。一是法人,包括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在程序上是按《民事诉讼法(试行)》进行的。该法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调解”。第一百五十三条又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在审判实践中,人们对于二审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认识不一。有的同志主张,原判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案件,二审法院应当“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不能再行调解。我们认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上诉的经济纠纷案件,是及时判决还是反复调解,不可一概而论,应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双方当事人意见分歧很大,二审法院几经调解无法取得一致,一方或双方坚持  相似文献   

8.
调解作为我国人民司法工作优良传统和民事审判工作的成功经验,长期以来在我国民事审判和人民调解工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特别是法院调解早已成为民事审判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经济立法、司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经济司法实践中,仍旧套用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程序,一味追求经济案件的调解率而导致的诸多弊病,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调解,是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案件的一种主要方式。对经济纠纷案件的解决,同样适用这一方式。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通常是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诉讼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在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一齐到庭的调解方式,我们称之为“当庭调解”。在审判实践中,还有一种调解方式:诉讼双方当事人不需要到庭,而由审判人员用书信向一方当事人转达对方当事人意见和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成双方达成协  相似文献   

11.
我省经济审判工作,是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以后逐步开展起来的。通过审判活动,对于协调经济关系,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障经济调整和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良好作用。 一、树立“着重调解”的指导思想 建庭之初,我们对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必须“着重调解”的指导思想,并不十分明确。开始,有的同志认为“法院裁判,才能充分体现法律的权威作用”;有的认为“裁判省事,调解麻烦”;也有的认为“调解没完没了,久拖时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逐步端正了认识,基本上确立了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应着重调解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项建新同志在《人民司法》今年第1期发表“浅谈经济纠纷案件的附条件调解”(以下简称《项文》)一文中提出:根据在经济纠纷案件调解中原告自愿让步的有条件性与生效调解书的强制性的冲突以及调解案件中被告自觉履行调解协议比例不高的状况,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正> 最近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这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一项宝贵经验,也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对于正确处理民事案件特别是正确处理经济案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4.
何经济纠纷案件的附条件调解?要讲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调解经济纠纷案件中的原告让步说起。 原告让步是调解的实质 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实质是什么?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邢威同志在1990年《人民司法》第10期上曾撰文提出:“凡属调解结案的案件,均属原告作出了或多或少的让步。在某种意义上说,调解就  相似文献   

15.
陈丹 《法制与社会》2012,(13):97-98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市场主体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经济纠纷案件也大量增多。而追求效益最大化,成本低廉化的经济纠纷双方,往往注重各自双方的利益,选择成本低廉效率高效的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为了使法官调解制度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给予法官在诉讼调解中的正确定位,是法院调解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基础。本文试通过分析法官调解的作用,找出法官调解存在的问题,探寻经济纠纷调解中法官的角色定位,以帮助构建科学合理的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综观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经济纠纷作为经济活动的伴生物,常常是避之不及的。同样,军队法人单位在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开展生产经营时,也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经济纠纷。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有关单位为解决这些纠纷,或诉诸军事法院,或诉诸地方人民法院,或找律师代理……。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解决问题,贯彻调解原则都是不能忽视的,因为注重调解对军队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调解原则是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原则。调解是指当事人自行或在有关机关、人员的主持下,依据国家的政策、法律,运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劝导纠纷双方当…  相似文献   

17.
现在有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就是调解能不能允许当事人一方作出较大的让步,即自动放弃已方部分合法权益?换句话说,在调解中一方当事人作出了较大的让步,放弃了己方应该获得的部分合法财产,算不算是依法调解?笔者认为,经济纠纷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绝大多数当事人是全民或集体单位。它们既享有经营管理和处分财产的权利,又负有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的义务,它们所达成协议的内容以及处分财产的行为,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因为,在我国  相似文献   

18.
人民法院调解经济纠纷案件是在事先单方面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调解程序不同于开庭审理程序,应在开庭审判程序基础上加以简化,使调解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本文试图就经济纠纷案件诉讼中的调解程序谈点认识,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八八年,深圳人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法制年。法制年,在深圳这个常唱全国改革先声的特区城市,意味着将是一个法制改革之年。果不其然,公、检、法三机关各不示弱,纷纷捧出了自己的改革硕果,而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纠纷调解中心的设立,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冲击波,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羊城晚报等国内报纸纷纷报道,香港、新加坡、美国的报纸也作了客观评价。作者认为,它是改革我国经济诉讼制度的有益尝试,它很可能对我国的经济诉讼制度乃至立法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让有理的一方放弃某些利益,做出让步,以求得案件的解决。这其中,有的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合法行使自己的处分权力;也有的是当事人认为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为了求得案件的解决,被迫作出不情愿的让步。如何正确理解经济案件调解的让步,是经济审判工作中应慎重对待、认真研究的问题。这里我们刊登了邢威同志的文章,供读者参考。也希望广大读者能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使经济案件的调解真正达到明辨是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