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继萍 《传承》2013,(11):90-91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而和谐的社会氛围必将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坚决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多维度的发展模式,多管齐下,共同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同时要牢牢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科学进步的同时寻求和谐社会的形成,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探索科技进步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而和谐的社会氛围必将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坚决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多维度的发展模式,多管齐下,共同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同时要牢牢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科学进步的同时寻求和谐社会的形成,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探索科技进步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联合主办的“科学技术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文化的理论建构和研究视角”、“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和“科技文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等论题进行研讨。李醒民、孟建伟、黎德扬、吴晓江、杨怀中、陈新夏、黄瑞雄、童鹰、刘则渊、肖峰、马来平、刘仲林、廖清胜、邓虹、杨耀坤等专家学者分别就科学文化及其特性、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全面科学技术观"既看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又看到了科学技术与价值判断的关系。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既要推进其向现代化发展,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也要从人道主义观点出发,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学的功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使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科学功利主义的产生、发展依托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的功利主义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大大提高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其不适当的应用也会对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威胁。既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规避科学功利主义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政治科学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政治科学学”,就是科研领域的“政治经济学”,它是把科学当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来研究的。这种关系就是科学劳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科学劳动的主体是人,人在社会化的科学劳动中必然结成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关系(思想关系、学术关系)、分配关系和科学劳动资料的占有关系。这些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必然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国家的活动,尤其是国家的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也可以把政治科学学定义为“研究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以及国家活动的关系”的学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这一论断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重要了。邓小平同志根据这一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理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是对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应用在满足人类需要上的反映和评价。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是新兴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重要课题。当今那些最具影响的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观点,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或意识形态批判等层面,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行反思的产物。要突破已有观点的片面性,必须立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双向互动,着重从人文关怀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学地阐明了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在社会发展中知识分子重要的社会作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知识分子,作为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载体和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在经济建设、领导决策与提高人们的科技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发展的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恰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题中之义.在我国,以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必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伦理保证;而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可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科学技术难关,使可持续发展得到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满足更多更合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曹辉 《社会主义研究》2005,1(6):104-106
科学技术既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成果。因此,人是科学技术的主体,科学技术离不开人。科学技术与人的这种内在联系,决定了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科学技术与人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必须创造科学技术与人协调发展的机制。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以及与社会大系统本身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存在和发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我们必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社会因素以不同方式规定或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其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主要包括科学内部的两个基本的结构要素——实验与理论间的相互作用;技术内部的两个结构要素——规范与实践间的相互作用;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创造,以及它们的客观特征、微观机制和实用方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深入探索。 一 科学发展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工业革命引起了战争形态的变化,自然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军事思想的飞跃,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此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关于科学技术与军事关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军事装备的更新、作战方式的变化、军人素质的提升,战争实践也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与军事关系的思想总结了人类军事实践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宝库,确立了研究军事科技史的科学方法论,为无产阶级军事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军推进科技强军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科学学     
<正> 科学学是从整体上研究科学自身及其运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科学学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科学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科学研究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以及科学的日趋数学化,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为了制定正确的科学技术政策,使科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就必须对科学进行总体性的研究,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学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破土而生的。  相似文献   

15.
<正> 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这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矛盾运动过程。这个矛盾运动过程将长久地螺旋上升,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在这对矛盾运动中,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如果没有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的某些发现,技术的某些创造,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为生产力,只不过是某些学者、专家手中的“玩物”。美国曼哈顿(原子弹)计划主持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教授说:“使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威力的是科学组织的管理。”阿波罗登月计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科学技术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21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几个重要特征:一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由此将引发社会组织形态和人类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二是全球化的国际环境日益使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决定国…  相似文献   

17.
吴翠丽 《前沿》2008,(12):142-14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又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预知的危机风险。人类正步入一个“风险社会”的时代。人类对自身理性的过分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理性的无限滥用,是导致风险社会产生的价值根源。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使人类自身正面临着种种不可预知的社会风险。积极应对科技发展的危机风险,将其控制在个人和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使其转化为真正的社会危害,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介入伦理价值的维度,确立和倡导科技伦理的价值规范,是有效规避和治理社会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在现代社会确立和倡导的科技伦理规范主要包括:加强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意识,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社会伦理责任;正确处理伦理约束与科学研究自由的关系;努力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对话等。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两种语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技批判理论立足于发达工业社会,对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转型期的中国,发展经济、科技兴国正加速上升为一种意识形态。然而由于语境的不同,解读中国科技现状不能简单直接搬用西方科技批判理论。中国有必要建立本土化的科技批判理论,反思科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预测、引导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众所周知 ,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其智慧和能力是以科学技术的形式来体现的 ;同时 ,对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前提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状况 ,阐明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 ,并由此提出科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具有深厚的人本意蕴,其理论出发点与旨归均体现了对人的深刻关怀。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现实的人的实践决定了科学的本质与内涵。从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关系出发,他指出科学技术是对人的解放的有力促进。他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技异化现象进行了人本主义批判,指出科技对人的奴役其实是人对人的奴役,惟有扬弃私有制,才能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马克思的人本科技观在科学技术成为人类主流生活方式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