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家的法治主义:历史话语与当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史记》到《四库全书》,法家学派的法治主义主张蒙受了众多史家的非难与谴责;近现代以来,法家的法治主义又遭受了来自西方的"实质法治主义"学说的侵袭。其实,法家的"以法治国"、"严刑峻法"等政治法律思想是中国原生态法治概念,亦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在当今多元政治思潮并立、社会经济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战国时代及严峻的中国现实问题面前,法家的法治主义主张不失为当今中国法治建设道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近1O年历程,100余期耕耘,《法治与社会》在中国民主法制期刊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宣传民主法治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了一个媒体的应有责任。为了更贴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主法治的宣传,2009年《法治与社会》将进行重大改版。这预示着《法治与社会》将浴火重生,从形式到内容,从编辑思想到用稿方略,都将发生重大改革,华丽的转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法治与社会》将以崭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8,(12):F0002-F0002
近10年历程,100余期耕耘,《法治与社会》在中国民主法制期刊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宣传民主法治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了一个媒体的应有责任。为了更贴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主法治的宣传,2009年《法治与社会》将进行重大改版。这预示着《法治与社会》将浴火重生,从形式到内容,从编辑思想到用稿方略,都将发生重大改革,华丽的转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法治与社会》将以崭新的风貌,迎接广大读者的检阅。改版后的《法治与社会》将着重宣传人大制度、民主法制及政治文明建设,为各级人大常委会履行职权服务。新版《法治与社会》努力在人大新闻的报道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做成人大系统的专业品牌,打造一份影响人大及人大代表高端人群的,深度报道人大制度及人大工作的民主法治时政期刊。本刊特向读者及社会各界征稿。  相似文献   

4.
, 《法律与生活》2012,(21):62-63
摘自:《法治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作者:陈俊涛 出版:法律出版社 在现代社会,法律就像空气和水,是生活必需品。而所谓的法治,其实也只是一种大家都依法办事的生活方式。法治,是我们的追求,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归宿。法律距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很近。从"私人恩怨"到刑法处罚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实践经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丁海笑汪启蒙摘要"法治"概念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从柏拉图的《法律篇》出现对"法治"的阐述后,西方法治思想发生了许多的改变,从指代正义的统治到一种复杂的法治解决方案。本文旨在论述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并阐述其法治思想对西方法治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杂志立足于陕西,积极推动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准确传播法治陕西的动态,在三秦大地播下法治精神,培育法治观念。15年持之以恒,构造了法治权威的生长机制,也成就了一份主流期刊的光荣与梦想。在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人类曾一度迷失在崇尚暴力的"森林法则"里,迷失在对"哲学王"的天然期待中。历经了迷茫与困惑、荡涤了硝烟与血腥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法治,法治成为现代公民身份皈依和福祉存附的归宿。  相似文献   

7.
读者圆桌     
《法治与社会》2003,(12):75-75
《法治与社会》创刊伊始,高挚“法治、民主”大旗,因此深受广大读者的关爱,我们在不懈的努力中,须臾不敢忘怀对读者许下的承诺。《法治与社会》经过四年的市场打拼,已经成为了比较成功的法制类期刊。特别是在宣传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已趋于成熟,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内容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具有前瞻性、法理性。立足法治,面向社会,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是我们一贯的追求。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把属于我们的这份刊物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左鹏羽 《法制与社会》2011,(22):273-274
张之洞所著《劝学篇》中提到"民权"一词。虽然其民权以君为臣纲为归结点,但是本文试图从民权的含义、民权与民本的关系来剖析张之洞"民权"的内涵,从民权的发展演变以及其应有之意评价张之洞"民权"观,结合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儒学的文化传承对清末知识分子的影响论证其合理性与缺点,在此基础上解释我国现实社会民众"话语权"缺失的不利后果,并在与"话语权"的比较研究解释"民权"和我国法治的关系,最后说明民权对我国法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法》一文中认为:"先王之法"是秉持民本主义推行仁政的良法,良法容许法理、道德、原则等因素列入考虑,以弥补法规律例之不足,只有在法律良好的前提下,贤人方能施展才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规则与自由裁量权的均衡原理。规则与裁量权同时并存于任何一个法律体系中,共同为社会正义服务。它们的正面价值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法治的使命是提升规则与自由裁量权之间的动态均衡层次,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两者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中国处于大治之年。这里的"治",指治理,更指法治。因为"治",国家正于细微之处渐渐脱胎换骨。这一年,反腐风暴劲吹。从打虎拍蝇到海外猎狐,从铁腕治吏到厉行法治,一份巨细靡遗的反腐成绩单令举世肃然。这一年,立法动作频出。《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预算法》《行政诉讼法》等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完成大。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创刊不久,我就接触到它了,那时我从旬阳县委组织部调到宣传部工作。在众多的报纸期刊中,《法治与社会》让我眼前一亮,爱不释手,从此与它结下不解之缘,相随相伴二十年。在我的心目中,《法治与社会》是最好的一份刊物,它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不断推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精品,不断增强思想含量、知识含量、文化含量、法治含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与社会》紧跟时代变革的鼓点,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不断增强全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扩容改版。在内容上,以板块统领栏目,设置了"封面""人大""法治""社会"等板块,增强了杂志的思想性、指导性、实用性和贴近性。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年初的一个偶然机会,我从网上阅读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法治与社会》,特别是其中争鸣栏目(辩论大厅)对人大工作中相关问题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眼前一亮。本来对人大理论研究就有兴趣的我,从此与争鸣栏目结下了不解情缘。《法治与社会》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争鸣栏目引领我在人大理论的海洋中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13.
2021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为律师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时,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当日正式上线,为律师提供35项在线诉讼服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冋应依法治国要求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钱晓晨在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旨在为律师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服务创造更好的司法环境,促进律师作为高素质法律队伍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发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作用,与立法、执法、司法三支法治工作队伍,形成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正当交往、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共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16,(4):80-81
吴仕春在《法制日报》上撰文认为,在法治社会中,有序表达社会诉求既是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基本原则。诉求表达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完善的动力,法治社会也不例外。但诉求表达形式各有不同,有暴力与平和、干扰社会秩序与有序表达的区别。从法治社会的本质来看,表达民众诉求,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必须以有序的方式进行。在法治社会,法律制度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任何公开的行为都必须  相似文献   

15.
在这生机盎然的四月,《法治与社会》迎来了第100期出刊,我们表示祝贺。看着杂志一天天长大,从"一"到"百",有了一定的厚度与积淀,我们感到欣慰。这厚度是《法治与社会》全体人员血汗的结晶,这积淀凝聚着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厚爱。  相似文献   

16.
周文 《中国司法》2011,(5):91-93
与普法一样,法治文化是时代的产物。通俗地说,法治是"依法而治",是一种社会强制性规范;文化是"以文化之",其本质是"人化",具有"物纵横而无亥,引导人从善”的含义。因此。二者相融而成的法治文化,则具有了引导人心向善的社会规范理念和法治文明精神,其直接意义是使法律能够转化为社会所遵崇和信守的一种文明理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17.
电影《千里走单骑》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中,原告请求权基础选择错误是导致其败诉的根本原因。原告可能胜诉的请求权基础为,其可选择以"安顺地戏"曲目《战潼关》和《千里走单骑》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署名权)受到侵害提起诉讼,也可尝试选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示来源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的正当民事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李长山 《中国司法》2012,(12):29-31
从2008年起,江苏省司法厅借助文化强省的大势,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拉开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大幕。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江苏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成为全国法制宣传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具有江苏特色的品牌。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江苏的法治文化建设,是"六五"普法期间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更是深化法治江苏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从实务工作者的视角,立足江苏法治文化的实践,对法治文化建设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9.
和平 《法制与社会》2011,(6):290-290
苏力老师在《法制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中,首次提出"民间法"这一概念,引发一系列的争论。"制订法"与"民间法"两者在不时地发生着冲突和亲和,这一矛盾着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巨大后果加快了中国法治之发展。"制定法"作为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一般行为准则,并不是自人类产生本身就有的,它具有自身的产生和发展轨迹,它是人类历史特定阶段的产物,代表历史不同阶段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强制性。原始的道德规范成为"民间法"的温床,当"制定法"刚刚萌芽的时候,"民间法"及人们普遍的道德观念便融入其中。"制定法"作为道德规范的强制者和协调者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强制力调整着社会关系,使之有着不同于民间法的正式制度。法治的本土资源使法律更人性化,也更便民、利民,"民间法"作为当今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一种习惯性行为规范,有着其自身的合理性,在司法救济中体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的法治时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环境法治时空的二维视角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既要把握环境时刻,又要借助于法律修订的契机,合理地创制、拓展与展开我国环境法治空间。在环境法治时空的时间维度,政府和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空前的关注催生了环境时刻,并为《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前提。在环境法治时空的空间维度,《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必须秉持开放性的立法理念与整合性的立法思路,合理地创制、拓展和展开我国环境法治空间,推动我国环境法扩展到多元的、包容的环境公共治理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