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灾后的心理援助,目前国内多数认为需要进行心理援助的只是受灾的群体,往往忽视了救灾人员、尤其是青年志愿者这个群体。以心理咨询从业者的角度浅谈灾后青年志愿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提出进入灾区前的心理筛查及预防,在灾区现场的心理督导及朋辈辅导,离开灾区后的追踪与心理干预的三阶段干预方法,针对青年志愿者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危机选择适合的方法开展相应的心理援助工作,帮助青年志愿者尽早恢复心理平衡,从灾难救援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生活,共建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雅安地震后,大量应急志愿服务者赶赴灾区,形成对政府救援行动的有益补充。从此次地震看,尽管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实现了在应急反应、物资准备、参与途径等方面的新发展,但在实际救援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困境,如应急志愿者的无组织化、政府救援与应急志愿服务之间难以协调统一、应急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匮乏、应急志愿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都对应急志愿服务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应当通过推广志愿服务理念、构建应急灾害救助统一协调组织、开展志愿者专业化救援技能培训、完善志愿服务立法等来推进和规范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3.
雅安地震后,大量应急志愿服务者赶赴灾区,形成对政府救援行动的有益补充.从此次地震看,尽管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实现了在应急反应、物资准备、参与途径等方面的新发展,但在实际救援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困境,如应急志愿者的无组织化、政府救援与应急志愿服务之间难以协调统一、应急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匮乏、应急志愿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都对应急志愿服务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应当通过推广志愿服务理念、构建应急灾害救助统一协调组织、开展志愿者专业化救援技能培训、完善志愿服务立法等来推进和规范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5·12"汶川特大地震,还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后重建过程中都出现了一种新的景象。灾后重建除了开展"物质救灾",帮助灾区群众修建赖以栖身的家园和产业重建之外,还有由心理学专家、音乐工作者、文化艺术志愿者等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康复服务小组进入灾区为灾民开展"心理救灾"。本文作者在自愿者行动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四川灾区实情为范例,回溯了国内外音乐治疗的功能作用,探讨了音乐治疗帮助灾区人民重新树立生活信心的途径和手段,赋予了传统意义上的灾后重建工作以人性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德国应急救援队伍构成具有救援与救护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地方与联邦相结合等特点,其应急救援指挥具有联邦与地方相分权、行政与技术相分责、内部与外部相协调、指挥与支援相配合等特色,对我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借鉴德国模式,我国可采取救援和救护相结合方式,建立综合性基础救援队伍;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建立必要的专业救援队伍;划分行政权力和技术权力,避免行政部门干扰技术救援;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志愿者的灾害救援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灾区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5.12汶川地震灾难之后,这些幼小的、原本就孤独的心灵中的阴影就更加挥之不去,创伤不知何时才能抚平。灾后留守儿童在心理上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应通过借鉴国外灾后心理辅导等相关经验,对儿童和青少年加强灾后心理干预,来解决精神创伤问题。  相似文献   

7.
四川灾后重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政府组织灾后重建不是明智之举,采取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模式是现实的必然。吸收志愿者参与社区重建提供专业性的志愿服务为灾后社区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实中灾区各社区已安排的志愿服务在招募、管理、资助、考评、追责等方面存有一些问题。通过借鉴其他灾害多发国家和地区的灾后社区志愿服务经验,结合灾区社区志愿服务已存在的主要问题、灾区志愿服务法律现实及我国推进服务型法治政府建设的政治语境,本文提出了一些促进灾后社区志愿服务走向法治化的具体举措,以期实现灾后社区志愿服务法治化与灾区服务型法治政府建设的双向互补。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灾后对口支援有关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1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后,许多省份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对地震灾区的援建工作。虽然一段时间以来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当前对口支援方面所需考虑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援建资金的合理化安排和使用、灾民的灾后心理创伤疏导、灾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口支援的监督工作等方面问题。当前,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帮助灾区人民尽快重新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在应急管理中,社会组织是政府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青岛市应急管理在吸纳社会组织参与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对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缺乏整体性的规划;相关的机制建设还不健全;支持系统存在薄弱之处。解决对策: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并完善专业化应急队伍分类制度、认证制度、激励制度以及保护制度;重视应急志愿者的技术培训;加强志愿者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出台地方法规或规章。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如何预防次生灾害、疫情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将是具有挑战性的全国性课题,值得全国人民共同贡献自己的智慧从而帮助灾区共渡难关。本文拟就地震灾区较急迫的受灾群众过渡期住房的建设用材料的处置、灾后废墟的清理、灾区群众的安置等问题提出灾区灾后自然环境风险隐患的预案思考,以期抛砖引玉。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只有竭尽所能地做好应对灾害的预案才能在灾害来临时避免不必要的付出并减小灾后补救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应急能力是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红十字会的应急能力建设是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涵盖资源动员与配置能力、网络建设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合肥市红十字会应急预案与市政府的应急预案实现合一,加强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资源保障能力,注重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最大的困难是县(市)区级以下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不健全。可在面上推广的红十字会应急能力建设机制的主要经验包括:健全和优化网络建设能力;健全和优化网络建设能力;强化资源动员与配置能力;快速反应与响应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深入四川绵阳安县下设的一居民安置点,与驻扎于此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六支志愿者队伍进行密切访谈和实地考研,了解到安置点内志愿者的现实状况,他们具有年轻化、多元化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统一管理,各自为阵,缺少专业训练.要想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灾区志愿者队伍,应该完善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制度,加强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建设,加强志愿服务的立法建设,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机制,真正起到为灾区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汶川震后的灾难心理救援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害带给灾区民众的各阶段的压力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此次地震灾害心理救援的基本对策,以期灾难发生后能快速实施心理救援和救助,减少灾民的心理痛苦,尽快恢复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还给幸存的人们予心理上的创伤。在进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物质家园的重建,却忽视了健康心灵家园的重建。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危机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心理阴影,对受灾人民重拾生活信心、进行灾后重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紧密围绕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后的心理干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讨,从开展心理干预的必要性、现状及问题和应采取的主要对策等方面提出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对于减少突发气象灾害损失,重建灾后美好心灵家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正进入一个多危机、高风险的时代,危机事件频发。心理危机干预作为政府应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关注。在梳理了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危机事件压力管理体系以及美国和日本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五点启示:树立心理危机干预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资源;注重培养专业化心理干预人才队伍;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基础性理论研究;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罪犯在长期的监禁生活中 ,因为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经过危机干预 ,给罪犯提供即时的帮助 ,可使陷入危机中的罪犯恢复身心平衡 ,度过危险的紧急救助时期。心理危机干预直接指向罪犯的情绪困扰和心理失衡 ,对于缓解心理冲突、避免意外事故、防止心态的进一步恶化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于灾难过后的心理干预,首先要了解孤儿灾后心理创伤的严重程度.对创伤的干预包括提供相对稳定的暂时照顾者以及提供安全的环境等.长期安置最好能够采取家庭收养的方式,这涉及到对收养家庭、孤儿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评估和对收养后家庭心理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国家需要对与孤儿收养相关的科研和培训工作提供大力的支持,摸索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孤儿心理干预和安置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灾害事故救援中的心理干预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事故救援中的心理干预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从个体效应和整体效应上来看,心理干预在灾害过后的救援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有效缓解灾民出现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和绝望、无助等心态,使他们尽早认识、接受现实;通过对遇难者家属及相关人员的心理干预,能让他们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端正态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形态。目前心理干预的理论模式有3种: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我国开展心理干预工作需注重对现场其他相关人员的心理干预,加强对心理干预专业人员的培养,还应将心理干预纳入灾害事故救援的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5.12"汶川大地震被困群众搜救工作的结束,灾民安置、物资救济、堰塞湖险情、震区防疫、恢复生产、维护灾区社会秩序、心理援助、生产力布局及产业调整、防灾减灾等灾后重建工作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中央政治局5月26日会议要求:"认真做好灾后重建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