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仁爱、民为邦本、诚实守信、崇尚正义、天人合一、和为贵、求大同的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创新性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是党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同时,也要使继承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的"果";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深远的思想渊源和培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备土壤。同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必须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扎根于大众创新,才能与时俱进,真正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稳健前行。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在落实这一战略任务过程中,自然就会遇到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4.
曲卓 《工会论坛》2014,(4):104-1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内涵,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和指导要求。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弘扬时代性的科学化思想,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要以科学的思想教育为导向,以传统的社会文化为基础,以现代的道德规范为依托。同时,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青年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滋养。闽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养分。依托闽南历史文化资源、闽商资源、闽南民俗文化资源能够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张力,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思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传统文化视域出发,构建适合沈阳地域特点的实现路径。我们要从文化传承中凝练沈阳精神,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如现实多元文化对核心价值观的消解、生动素材和有效路径的缺乏、实施推进的薄弱等。我们要从沈阳特色文化中汲取丰富养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路径选择和制度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待进一步强化,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助益。为此,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造就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契合点,要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本着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态度,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当代价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返本"与开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核心价值观内容烙刻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探析核心价值观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注重传统文化中家训文化的辐射作用等方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铸魂工程,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其教规教义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伊斯兰教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中国化基本方针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的教规教义阐释与之相得益彰,经历了从认知、认同到践行,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清真寺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精神内在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的主要内容,推进诚信建设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了诚信的词源和内涵基础上,论述了诚信建设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最后论述了诚信建设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途径:通过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创建和提升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增强企业行业的诚信建设确保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通过加强公民诚信建设提升社会公众的诚信度,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诚信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在当下建设文化强国的总布局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而关键的一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追根溯源,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植根于其中的肥沃土壤,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价值证明了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探索了复兴传统文化的路径。旨在通过本文引起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传统文化的滞后与断裂;西方文化的侵蚀与挑战;大众文化的曲解与背离;网络文化的冲击与消解。针对上述问题,要找寻有效应对之策,应从文化问题本身着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加快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大众文化的整合与拓展;注重网络文化的生态建设,以文化为载体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文化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要功能作用,促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青年学生中宣传核心价值观,增进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培育,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我国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和整个社会主义的建设。本文探讨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究加强培育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发展。从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观点来讲,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核心与精神实质,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和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孟子探讨了义与利的关系,提出了以利养义、舍生取义与义利统一等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孟子义利观的时代价值,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主动性,实现价值观健康全面发展,又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而且是新时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任务。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以传统文化的发展为根本,批判借鉴传统文化的发展经验,让每一位社会成员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来。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客家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西客家祖地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本文在明确客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厘清两者的关系的基础上,以龙岩学院为例,积极探索客家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培育社会心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关系到党和国家执政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在理论上分析和厘清社会心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关系有助于二者现实培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对二者培育现状的理性把握,促成和提升社会成员积极活跃之主体性,以及增进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是当下和未来培育期待视野中的社会心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和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