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理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观点。对照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有效治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揭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有效治理的重要启示,这些重要启示分别是丰富了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增强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自觉性;增强社会治理有效具有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能够进一步解决我国有效治理存在的不足,推动我国有效治理合理健康发展,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而以“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姿态呈现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加强我国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能力等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同时,该理论还为实现由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向全社会多元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且对政府管理能力和社会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会起到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启动了政府改革运动。对改革运动产生深远影响的政府改革理论主要包括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这些理论创新为我国目前的社会治理建设中治理思维、治理方式、治理机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治理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铁中 《理论前沿》2007,502(13):18-20
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理结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确立"多中心治理"理念,实现治理结构的均衡;发展民间社会组织,实现政府权力的限制与收缩;理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优化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为当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资源。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长期发展中,经历了农耕时代的高度一体、工业时代的二元分离,再到信息时代的双向互动三个阶段。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演变,对于新时代处理政党、政府与社会三者的关系,解决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现实问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搞好社会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治理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做法。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探索各具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我国各个地区亦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与本地区实际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国家社会治理的问题焦点和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合理创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进行系统审视后的理论结晶。马克思不仅阐明了社会有机体的特质所在,而且分析了社会有机体的内部构成与生成逻辑,认为社会有机体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以"现实的人"为能动主体,以自然界为生存前提。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观照乡村社会治理,要求我们整体统筹治理内容,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与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的内在结合;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视为乡村社会治理的依靠力量与受益对象;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妥善处理乡村社会治理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犯罪作为社会的一个伴生物也越来越多。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出现了对社会治理理论的深刻反思,提出了现代治理理论。现代治理理论对我国经济犯罪的的防范与控制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的现代治理理论防范与控制我国的经济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9.
10.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关于东方社会的性质、结构、现状和前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系统性学说,广泛地渗透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对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更应立足当下,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深刻反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取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既有历史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分歧体现在对经济增长的本源、动力、条件和结果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根源在于思想基础和方法论上的对立。当前,构建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理论,既要发展和完善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也要有选择地比较、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些技术性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2.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民主政治的思想与观点,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也对我国当前加强社会治理提供了思路:要以维护人民利益,保障群众正当权利为社会治理的政治目标;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社会治理的政治动力;以积极调动人民参与积极性为社会治理的政治保障。从列宁民主政治思想中探究社会治理内容,从而深化我国社会治理理论,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理论基础,并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治理政治环境的优化,并最终通过治理实践使社会达到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运用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透过社会组织的发展来分析我国当前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通过组织结构、人员组成等方式镶嵌在社会中,这种镶嵌发挥着统帅社会的功能。政府型塑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社会组织也从更多方面参与到了社会管理当中,通过将各种体制内和体制外、原有的和新生的组织要素进行重构,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的重建和组织的扩张。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问责制的理论主要包括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和有限政府论,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得到委托一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补充。西方国家问责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更多的是相似之处,如明确而健全的法律规定,严厉的立法机关问责,完备的司法机关问责等。西方国家问责制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实行问责制,必须抓好问责制立法项层设计,保障问责依法有效运行;必须加大立法机关问责力度,提高人大制度权威性;必须积极推进司法问责进程。充分发挥司法问责作用;必须加强问责配套制度建设,形成健全完善的问责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爆发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另一方面,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落后性和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替代的必然性。熊彼特认为,创新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不断产生的创新的第一次浪潮以及由第一次浪潮引起的第二次浪潮,形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尽管马克思与熊彼特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波动性,但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产生原因以及周期特点的阐释上,存在许多不同点。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于我国制定与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从治理—善治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具体功能出发,提出我国政治发展中借鉴治理—善治理论的现实必要性及其运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与当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具有阶级对立和对抗性、阶级利益关系和阶级性的特点.通过研究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有利于了解当代社会工人阶级的地位、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从而解答前人所无法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与挑战。邓小平同志对风险做了一系列十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全面系统的风险思想。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重温邓小平风险思想,吸收其思想精华,探讨当前我国社会风险与社会形态、时代背景、文化心理、社会结构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对于克服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风险、保证国家安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把改革引向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展开社会批判、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和推进。列宁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思想是在探索俄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揭示落后国家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正是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俄国社会具体实践的统一中,他找到了理论的突破点。无论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实质,科学判断社会发展的辩证性质,还是积极探索过渡时期的社会结构,都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并非是平面的线条所构成的,而是在社会物质实践生成过程中从三个层面的立体推进。即:在哲学之维上,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在政治经济学之维上,市民社会已经全面异化;在社会历史学之维上,市民社会是人类历史的基础。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维视角下培育我国公民社会,核心是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重点是以人的主体性生成为导向消除异化,主旨是培养我国公民的自主意识和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