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是周恩来一手培养起来的我国著名的外交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就十分欣赏乔冠华的才华,称赞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跟随周恩来多次出访亚、非各国,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并承担了许多以中国政府名义发表的声明、公报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从 50年代初期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议、朝鲜停战谈判、印尼万隆会议,到 70年代参加中美关系谈判、第 26届联大会议等,乔冠华不负周恩来的厚望,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留下了一个个令人赞叹的故事。   毛泽东说,“乔木”的一篇文章等…  相似文献   

2.
正乔冠华(1913—1983),江苏盐城人,1938年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到香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由廖承志、连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香港沦陷后,他辗转到达重庆,在八路军办事处做外事工作,有幸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他在外交舞台上活跃了20余年。其才干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赏识,成为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让我们打开史册,领略一下他外交生涯中的几个高光时刻。  相似文献   

3.
乔冠华是著名的外交家,他的才华深得毛泽东的欣赏,曾称赞他的文章顶得上两个坦克师,并戏称他“乔老爷”。乔冠华不负毛泽东的厚望,从50年代初期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议、朝鲜停战谈判、印尼万隆会议,到70年代参加中美关系谈判、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等,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炙人心弦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4.
博采之窗     
毛泽东断名两“乔木”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乔冠华从广州去了香港,在《时事晚报》当主编。他以“乔木”为笔名,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共写了近100篇文章、50多万字。乔冠华的文章,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功底深厚,分析形势,切中要害。在香港乃至大陆引起强烈反响,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对其文章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竭力封锁消息不让中外记者知道。1945年8月28日上午,也就是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的这天,时任《新华日报》编委、国际述评专栏负责人的乔冠华到重庆珊瑚坝机场去迎接毛泽东。在毛泽东的随行…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会议每年在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二开会.1976年9月,由于毛泽东的丧事还没有办完,乔冠华赶不上联大的开幕式了.自从乔冠华1971年第一次率团开赴联合国,已经代表中国出席了五次会议,这次是第六次.尽管乔冠华已经失意,但是参加联合国会议还非他莫属,他熟悉情况,有国际会议的丰富经验,别人一时无法取代.他只好等主席追悼会结束再去美国参加联大会议.  相似文献   

6.
乔冠华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在他的40多年革命生涯中执笔写下了难以计数的国际述评和外事文稿。其实他的诗同样文才斐然。写诗乃是他为遣兴抒怀而作,他从不示人,故外人多不得而知。1971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乔冠华代表新中国首次率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他踌躇满志,心境特佳,接连写下了五首诗。其一题为《从上海飞巴黎》,诗曰:我辈乘机将欲行,忽闻黄浦淌歌声。长江万里深千尺,不及同仁送我情。乔冠华在诗后自注说:“1971年11月9日,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离开北京乘飞机到上海。周恩来、叶剑英等政治局全体同志到机场送行。叶剑英当场…  相似文献   

7.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做过毛泽东的英文教师,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夫人.在她的一生中,父亲章士钊、领袖毛泽东、丈夫乔冠华三位人物在她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毛泽东对她关怀有加,十分器重,并推荐她到外交部工作.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章含之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只教了一年书。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学校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下称《毛选》),要借调。1950年8月,钱钟书奉调进城,到中共中央《毛  相似文献   

9.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1913—1983)博学多识,睿智超群,在中共党内有“风云才子”之誉。他撰写的国际述评嘻笑怒骂,如剑似戟,“可顶战场上的几个坦克师”(毛泽东语);他的才思敏捷,文如行云流水,令许多文坛名家击节称叹。从他随手挥就的几首打油诗中即可见其一斑。 早年在盐城市淮美中学读书时,乔冠华曾参加学校学生会组织的破除封建迷信的活动,写过一首宣传诗,嘲讽给死人烧纸钱的迷信者。诗云:  相似文献   

10.
1973年12月,章含之在经历了婚姻的挫折之后,终于与乔冠华结为伉俪。而在婚后不久,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曾在新中国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乔冠华却神秘地消失了。章含之在《我的爱情归宿》一文里,向人们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杨绛  吴学昭 《党建》2009,(6):64-64
钟书在清华只教了一年书。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清华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要借调。 1950年8月,钱钟书奉调进城,到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参加翻译毛选。委员会主任是清华1924年毕业的徐永,担任过美共中国局书记,1945年联合国大会成立期间,曾协助董必武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工作,1947年奉调回国。  相似文献   

12.
续诗,一是指续吟他人的诗,或是巧妙地续写出与他人诗浑然一体的诗的艺术。毛泽东的续诗,数量虽不算多,然其续作一出,即颇富高雅的情趣,往往不同反响,能给人以智、给人以笑、予人以美的享受。一、续写乔冠华诗,自乔冠华之音。1973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召集会议听取关于中美谈判的汇报。有人说1972年尼克松、田中相继访华,我国的外交形势大好,外交部长乔冠华诗兴大发,写了三句打油诗,可惜还缺第四句。毛泽东笑着说,我来给乔老爷填后两句:“乔老爷,你的前两句是‘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我现在给你填后两句:‘莫道…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部长。至今48年来,已先后有7人担任外交部长,其余6人是:陈毅、姬鹏飞、乔冠华、黄华、吴学谦和钱其琛。这6位部长中,除乔冠华外,5人均先后以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长。7位部长中,陈毅任期最长,约14年,乔冠华任期最短,仅两年零一个月。 圈内人士皆知,外交官是“文装解放军”。建国初期,军人是新中国外交界的“主角”。周恩来在军队任  相似文献   

14.
“心灵软件”用处多 著名的外交家、国际评论家乔冠华,从启蒙时代就喜爱诗词,能背诵二三百首。这二三百首诗词一直记在心中,伴随终生,受用终生。他特别喜爱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陆游和辛弃疾的作品。曾与乔冠华共事过的崔奇同志说过:在乔冠华“所喜爱的诗人作品中,他又特别偏爱其中若干首,对他选中的这些诗篇可以倒背如流,好像已化为他自己的私有物,成为输入他的心灵机关的某种软件了。他经常默诵之、吟哦之,在同朋友谈天时三句话不  相似文献   

15.
在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的众多的湖南老乡中,有一位“将军大使”深得毛泽东的喜爱和赞赏,见面后常戏称他“小老乡”。他就是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原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国防部长耿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调耿飚到外交部工作。耿飚成为首批驻外国的“将军大使”之一。 1949年冬季的一天,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的办公室,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近期外交工作的情况。 听了周恩来的工作汇报,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说道: “我们的外交工作要  相似文献   

16.
11月9日,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带着毛泽东和八亿中国人民的重托,乘飞机前往纽约。临行前,他们在机场受到了周恩来率领的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和4000多位首都群众、各国驻华使节的热烈欢送。乔冠华在机场发表了告别讲话,然后率代表团人员绕场一周。场面之隆重实属罕见。 11月5日,庄严的时刻来到了。  相似文献   

17.
"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哩!"这是在平津战役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毛泽东说的话."罗长子"就是指罗瑞卿.其实毛泽东与罗瑞卿的身高相差无几,他这句话更多的是表明他对罗瑞卿的信任.在考虑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人选时,毛泽东亲点了这名南征北战、几经生死的骁将.罗瑞卿才卸戎装,又穿警服,走马上任,成为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51次到浙江。他在浙江有两次最集中的读书活动,一次是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而读古今中外宪法,另一次是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透过他在浙江的读书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毛泽东是怎样读书的,而且能够鲜明地体会到:博览群书,是毛泽东读书的显著特点;独立思考,是毛泽东读书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是毛泽东读书的根本原则。这对我们后人如何读书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代外交家中有两对夫妇:章汉夫与龚普生、乔冠华与龚澎。章汉夫、乔冠华都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后者还是第四任外交部长;龚普生、龚澎是一对亲姐妹,龚普生任副司长、司长,龚澎任司长、部长助理。他们一起登上了新中国的外交舞台,为新中国外交的创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用自己毕生的心血、才华、智慧,参与书写新中国厚重的外交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教育过他的老师都怀着深深的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