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谷梦德 《侨园》2006,(4):22-2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侵华战争和二战宣告结束。继之,中国政府从人道主义出发,开始了日侨的遣返工作。前不久,葫芦岛市举办了百万日侨大遣返60周年纪念活动,国务委员唐家璇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共同出席;很多当年从这里遣返回国的日本侨民重返他们的再生之地,诉说他们对中国的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     
《侨园》2020,(1)
正编者按: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辽宁是打响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的地方,也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终战之地。"九·一八"的第一枪拉开了反抗侵略的序幕,抗联的密营体现着民族不屈的意志,远东大审判标志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百万日侨大遣返又表现了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辽宁的抗战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为了打造辽宁的红色文化,本刊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抗战在辽宁·75周年纪"专栏,邀请省内著名专家学者引领读者朋友们在文字中重温那段烽火弥漫的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述历史是要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镜鉴。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浙江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外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纪律,废止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对外侨管理行使主权。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浙江省按照中央部署,有计划清理了西方侨民,积极协助遣返日侨和苏侨,将外侨置于新中国的正常管理下。在国内政治变革和国际"冷战"格局下,浙江外侨管理工作贯彻了党中央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新中国走独立自主道路的风采。  相似文献   

4.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并未比照大陆各省建制成立台湾省政府,而是设立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陈仪任行政长官。光复后,台湾百废待兴,台湾行政当局着重进行战后重建工作,遣返日侨,安置难民,开展医疗、民生救助,修复农田水利与公路桥梁,推行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文化建设的措施,对稳定经济、社会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玲菱 《学理论》2012,(12):97-98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2日,日本对盟国的投降协定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此后,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中、美、苏等盟国开始磋商解决滞留海外的日侨日俘问题,并对此作以安排。经过近五年的返谴工作,滞留在中国的日侨日俘在中国人民无私的援助下陆续踏上了返乡的归途。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7,(3)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越是两国关系发展不顺时,越需要两国各界人士积极作为,越需要双方加强民间交流,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带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以沉重灾难,也造成300余万日侨俘滞留中国战区,他们有家不能回,无处躲烽烟。当时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举办的世博会.要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安全是关键之关键. 实现世博平安,不仅靠政府的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还要靠全体人民;不仅靠80万平安志愿者,还要靠百万城区服务志愿者和园区服务志愿者.只有树立世博大安全观,构建世博安伞的大防范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平安世博".  相似文献   

8.
在移民大军中,有一部分属非法移民。偷渡出境,就成了非法移民。偷渡者要么是成功进入外国,然后非法居留,遇到大敕或什么机会就转变成了合法身份;要么是被捉住,然后就是被拘捕、被遣返。中国有多少人偷渡出国,是一个永远也搞不清楚的问题,但在外国非法居留的中国人有很多,则是事实。  相似文献   

9.
"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理论需求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大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利益共享"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核心机制,"降低欲望"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调适机制,"平衡协调、公平正义、生态文明、友爱互助"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主要内容,"共同富裕"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结果,"人民幸福"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制度设计和建设必须以"平衡东西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分配公平,坚守社会正义;构筑生态文明,共享美丽中国;倡导友爱互助,回归礼仪之邦"为导向,通过直接的方式和间接的方式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杜绝非政府组织或团体对人民的利益掠夺,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形成人民对党的自觉追随行为,进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准确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不难发现其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体现。总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方法论思想,主要表现在:坚定"事物普遍联系"方法论发展中国;坚定"矛盾分析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定"质量互变规律"制定中国政策;坚定"辩证否定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以人民为中心"心系百姓。这些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解决了中国建设与改革中的众多难题。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价值理念,对指导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向度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立场、两大基本动力、一个最终结果"的逻辑体系。以人民地位为中心是基本立场,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以人民作用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中心的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与以人民作用为中心是价值动力与历史动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推动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现;以人民满意为中心是最终结果,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目的与归宿,是检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实现效果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内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遵循,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真理性认识与价值性标准辩证统一的基础上,让人民诗意栖息于美丽中国;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对人民生态利益的维护与人民生态福祉的关照;以人民为中心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自然的先在性与自然的"人化"活动的辩证统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辩证统一、自然大美与人文至美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作为毛泽东政治思想之主要内容的群众观对中国法制建设的直接影响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以毛泽东人民主体论为理论基础确立的人民主权法制原则,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作用的思想为指导而进行的刑罚创新,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管制刑制度;与此同时,又有对群众运动的滥用而形成的"大民主"形式的"群众专政",造成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贯穿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系统论述了它的思想内涵,其中主要有三个基本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其实践指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综合来看,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贯穿于整个十九大报告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命运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迈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历程。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改革创新精神,集中应对和化解我们党正在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具体来说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加强;二是党领导做大蛋糕的能力很强,领导分好蛋糕的能力有待考验;三是党走在时代前列做得很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加强:四是党组织和党员在重大关头紧急情况下作用发挥得很好,在平时情况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6.
张太原 《理论视野》2017,(12):14-1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贯穿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系统论述了它的思想内涵,其中主要有三个基本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其实践指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综合来看,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贯穿于整个十九大报告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7,(12)
正10月中旬,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上,19岁梁智滨凭借砌墙绝活,为中国捧回首枚金牌。赢得百万奖金的同时,这位"砌砖世界冠军"也受到各大企业的高薪邀请,得到了留在母校任教的机会,但他都婉拒了。如今,堪称"新一代中国工匠代表"的梁智滨在国内成了明星。且看这位上中专学"搬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并发展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这一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彰显了人民整体利益与人民个体利益的高度统一;彰显了人民长远利益与人民现实利益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中国人民福祉与世界人民福祉的有机统一。深入系统研究这一思想的整体性特征,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初心     
《民主》2016,(9)
正95年前一批中华优秀儿女创建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苦难岁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经历了67年的艰苦探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践行人民中心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民生愿景,开启了为民谋福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